• 疯狂的科举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疯狂的科举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21.78 6.2折 35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剑冰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3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潘剑冰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8
  • 版次 1
  • ISBN 9787218087993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49页
  • 字数 165千字
【内容简介】
  看1300年科举制度,如何从一种完备的人才选拔机制走向没落?

  历代王朝是如何运用科举手段实现笼络英才的政治诉求?

  科举舞弊与防弊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精彩拉锯?

  科举被外国人称为“世界第五大发明”,一千多年来,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一个多世纪以前,在那样一个“无为而治”,官与民很少打交道的时代,再没有一种事情可以像科举考试这样让举国为之疯狂,让“全国总动员”起来。虽然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但是只有到了清朝才达到一个最鼎盛最高峰最完备的阶段,并由此盛极而衰而死。因此,要看科举,哪个朝代也比不上清朝。

  本书以清代科举为蓝本,作者在大量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参阅了众多清代以来的名人自传、回忆录、日记,以及众多清代和近现代学者的笔记、杂谈、文集、奏章、小说等,真实可信、形象丰满,诸多的趣闻逸事既可揭开我们心中的谜团,也足以令我们解颐。作者以这种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尘封已久的科举制度,化抽象为形象,让我们在冰冷的词汇与枯涩的制度中感受到可以触摸的温情。
【作者简介】
  潘剑冰,80后实力派作家。出生于闽南古镇,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以“幽默兼优雅,深情且深刻”的独特写作风格深受读者喜爱,近年来已出版《率性林语堂》、《豪客丁玲》、《民国课堂》等多部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再回首,私塾已百年/001

私塾的学生们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但是死板的教育制度让他们寻找一切可能玩乐的机会,那个时代的孩子身上的那种野性,以及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是现在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一 难忘的入学第一天 /002

 二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上)/007

 三 以前的启蒙教育是这样的(下)/011

 四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上)/015

 五 你所不了解的八股文(下)/018

第二章 别拿秀才不当干部/023

虽说“秀才”两字不起眼,离做官还八字没一撇,但在士绅自治的体制,这些秀才绅士们在处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自然也享受了种种好处,积累了人脉,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不少人开始从无产阶级 发展为地主阶级。

 一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上) /024

 二 “鸡肋”化的县试和府试(下) /028

 三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上)/032

 四 院试:人生第一次大考(下)/036

 五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上)/040

 六 秀才:光荣由此开始(下)/044

第三章 从秀才到举人的长征路/047

秀才,官方的称呼叫“生员”。生员又分为附生、增生、廪生三个等级,廪生就可以吃上皇粮了。而决定秀才等级的考试为三年两考,第一年岁考,第二年科考。科考不及就丢掉了考举人的资格。很多没中举的秀才常年参加岁科试,以至于患上了考试综合征。

 一 秀才好做岁考难 /048

 二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上)/052

 三 贡生:“飞机”中的“战斗机”(下)/055

 四 监生:“母校”只存在于想象中 /058

 五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上)/063

 六 书院:古代的高等学府(下)/068

第四章 我是举人我怕谁/073

范进中举的故事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中举的前一刻范进还要抱着老母鸡到集市上去换口粮,后一刻却可呼风唤雨,这样剧烈的反差难怪他要开心得差点失心疯。中举的确是一件需要大庆特庆的事,很多人就是从此开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中了秀才后,别人称他为“相公”,而中了举人后,就要改口叫“老 爷”了。

 一 让人爱恨交加的贡院 /074

 二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上)/079

 三 你所意想不到的乡试(下)/084

 四 发榜后的悲喜剧(上)/090

 五 发榜后的悲喜剧(下)/095

第五章 牛气冲天的进士们/101

金榜题名时,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午门中门将为鼎甲三人徐徐开启。出宫时,状元、榜眼、探花特例走午门正中,这门平时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就连皇后也只有大婚那天才能走一遭,其他王子皇孙、文武大臣 都没机会从这出入。

 一 会试背后的较量(上)/102

 二 会试背后的较量(下)/106

 三 真实的殿试 /111

 四 鼎甲产生的内幕(上)/116

 五 鼎甲产生的内幕(下)/121

 六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上)/126

 七 人生至乐:金榜题名时(下)/131

第六章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137

科举路上的跌跌撞撞和高中状元的荣光背后,有许多为人津津乐道的幕后故事:有人溜须拍马,有人受赏提携,也有人“三更灯火五更鸡”勤读不辍……状元是怎样炼成的,各种模式可资借鉴。

 一 毕沅:从秘书到状元是条捷径/138

 二 钱棨:大清“六元”,唯我一人/144

 三 龙汝言:拍马状元的诡谲人生/149

 四 张謇:从军归来夺魁首/155

 五 刘春霖:第一人中最后人/163

第七章 翰林院的幸福生活/169

知道翰林都是些什么人吗?他们是当今天子的近臣,是未来皇帝的老师,七品县令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而翰林却可以直达天听,对皇帝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发生杠杆效应,撬动旁人仕途。

 一 翰林院那些事儿(上)/170

 二 翰林院那些事儿(下)/175

 三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上)/180

 四 骄傲无比的翰林们(下)/184

第八章 防不胜防的考试舞弊/189

清朝的考试回避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名目非常繁琐,一言难尽。除了亲属回避外,尚有籍贯回避制度,所以每到乡试季节,考官与考生都要上演一出跨省大迁徙,堪比现在的春运。

 一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上)/190

 二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中)/195

 三 舞弊与反舞弊的战争(下)/199

 四 清代科场大案(上)/204

 五 清代科场大案(中)/211

 六 清代科场大案(下)/217

第九章 武科举与洋进士/223

科举虽然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功名的狂热心态都是不会改变的,给这些留学生们一个名分,授予官职,为我所用,这才是一举两得的救病之方。

 一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上)/224

 二 武科举的剧情与花絮(下)/228

 三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上)/232

 四 洋海归也可以考进士(下)/236

 五 科举的落日与帝国的斜阳 /241

附录 本书主要参考书目 /245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