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插图珍藏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插图珍藏版)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60.45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宗喀·漾正冈布 著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22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 著
  • 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11
  • 版次 1
  • ISBN 9787542116642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4页
  • 字数 380千字
【内容简介】
300年前,藏历第12个饶迥土牛年,即公元1709年,在宗喀巴大师创建噶丹寺300周年之际,一世嘉木样协巴在桑曲(bSangChu,即大夏河)河畔选定了建拉卜楞寺的吉日,是为创建拉卜楞寺的标志性年代。300年来,特别是自公元18世纪中后叶以后,拉卜楞寺逐渐发展成为安多地区一重要的藏文化中心。在汉藏文化交流方面,这里完成了藏历对内地历法的吸收,培养了像格西喜饶嘉措这样的大学者,亦接纳了像李安宅、黄明信这样来大寺学习的汉地知识分子。
本书所关注的是近代以来去往拉卜楞大寺的内地旅行者。可以说,他们对藏族聚居区的认识,构成了内地对安多地区和拉卜楞大寺的几乎全部的知识,至今甚至还影响左右着许多人的藏传佛教观和对藏民族及藏文化的看法。
本书以内地旅行者眼中的拉卜楞为书写视角,以内地旅行者所著的地方志、考察游记、调查报告、摄影艺术作品等为文献分析材料,将文献研究、口头传说和田野调查相结合,较全面展示了内地旅行者眼中的各个历史时期拉卜楞地区方方面面的社会生活。全书以1931年前、1931—1937年、1937—1949年、1949年四大时间段为经,以这四时期内进入拉卜楞考察的内地各类旅行者为纬,分类概述他们来拉卜楞的历史背景、身份、目的,帮助读者解读这些旅行者当时所作记录的历史与现实内涵。
【作者简介】
宗喀·漾正冈布(YondrolK.Tsongkha)现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4.8-),兰州大学藏缅—阿尔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2005.10-),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研究员(ResearchAssociate2003.3-)等。
曾任美国加州州立汉伯大学(HumboldtStateUniversity)地理学系与宗教研究系2004-2005年联合西藏研究项目特聘专家(“ResidentTibetanExpert”),美国政府合同公司McNEILTechnologies,Inc语言研究中心语言学顾问(LinguisticConsultant2001-2003),印第安纳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VisitingProfessor,2001,8-2003.3),印第安纳大学欧亚腹地研究系访问助(副)教授(VisitingAssistantProfessor1999.8-2002.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5-1999)等。
教育背景方面曾获文学学士(1985)历史学硕士(1988)医学博士(1995),在印第安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欧亚腹地的民族与文明及比较历史语言学,1999-2003)。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启幕(1912-1930)
第一节中华民国、军阀与拉卜楞划界:内地旅行者入拉卜楞考察的背景
第二节红色革命家宣侠父
第三节张丁阳与拉卜楞设置局
第四节丁明德与拉卜楞的现代初等教育
第五节马鹤天眼中的“甘边拉卜楞”

第二章中幕(1931-1937)
第一节“开发西北”:聚焦拉卜楞
第二节锦绣河山:张文郁的“视察记”
第三节厘清古史研修藏文:学者邓隆
第四节为夏河修志:人文地理学者张其昀
第五节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视野下的拉卜楞
第六节大学府:庄学本的拉卜楞影像志
第七节明驼:巡礼拉卜楞
第八节来自内地的其他考察家与旅行者

第三章热潮(1937-1945)
第一节抗日战争、“输财卫国”:拉卜楞与“开发西北”的热潮
第二节璀璨途于皇宫:顾颉刚教授的拉卜楞印象记(1938)
第三节李安宅教授在拉卜楞的三年研修生涯(1938-1941)
第四节拉卜楞的央金拉姆:于式玉教授(1937-1942)
第五节李式金的人文与自然地理考察(1938-1944)
第六节梅贻宝在大学城(collegetown)——拉卜楞之旅(1939)
第七节唐莹女士1939年在拉卜楞遇到的“奇怪的事”
第八节李孤帆笔下的拉卜楞(1939)
第九节从清华的高才生到拉卜楞寺的学子——索南嘉措:藏学家黄明信的故事(1941——1948)
第十节行走在拉卜楞:大家闺秀俞湘文的拉卜楞藏族聚居区调查记
第十一节王志文的“拉卜楞边区经济考察”(1941)
第十二节写生拉卜楞:王子云教授(1942)
第十三节马无忌的拉卜楞藏民调查(1941)
第十四节上海人在拉卜楞:经济学家的徐旭在拉卜楞(1943)
第十五节其他旅行者(1937—1945)

第四章谢幕(1945-1949)
第一节国共内战时期的拉卜楞
第二节民族学学者谷苞与拉卜楞(1946)
第三节牙含章:从拉卜楞的学生娃成长为中国红色藏学家(1928-1948)
第四节东方梵蒂冈:何正璜女士的拉卜楞印象(1947)
第五节明景元笔下的拉卜楞(1947)
第六节与五世嘉木样“相片有年”的王敬眼中的拉卜楞
第七节蒋介石与国民党高将领与官员等与五世嘉木样(1947-1948)
第八节吴炉表等考察者(1945—1949)
后记(一)
后记(二)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