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据法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证据法学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12.7 3.3折 3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家弘、刘品新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7

版次4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7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家弘、刘品新 著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1-07
  • 版次 4
  • ISBN 9787511823601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16页
  • 字数 43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法学新阶梯:证据法学(第4版)》是法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尤其作为诉讼法专业当中的主干学科来说,它更是每一个学习、从事该专业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学习课程内容之一。《证据法学》是研究司法、执法等活动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或者其他相关事实的规律、方法以及证据法律规范的学科。从总体上来说,该学科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方面内容,主要包括证据基本理论(如证据概念、类别等)以及证明的理论(如证明的概念、证明的标准、证明的责任等);其二是实践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证据的收集、审查、认可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运用。
【作者简介】
何家弘,北京人,未及成年便到“北大荒”务农,当过拖拉机手、司务长、子弟小学教师等;“返城”后当过建筑工人;在爱情的推动下考取大学,随意地选择了法学专业,然后便一路求学,直至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证据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法学会警察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经在业余时间从事过侦查员、鉴定人、辩护律师、检察官、仲裁员、电视台嘉宾等工作、,如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周末论法”节目的嘉宾主持人(2005-2006)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20062008);走访过欧美亚的二十多个国家;获得过若干奖项,如国家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和中国人民大学“公正杯”足球赛的“最佳射手奖”以及级别较低的业余羽毛球比赛的金银铜牌;代表著作有《何家弘作品集·犯罪悬疑小说系列》(5卷)、《何家弘作品集·法学文萃系列》(5卷)、《何家弘作品集·法道纪实系列》(5卷)。
刘品新,籍贯湖北洪湖,壮族人。“生于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按部就班地读完小学、中学和大学,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即留校任教,但“不务正业”,长期游走于兼职律师与鉴定人之间,号称以律师身份出庭的鉴定人、以证据技能提供服务的律师,并由此获得了观察司法的独特机会。为了扩大学术视野,先后赴荷兰、瑞典和美国进行访问,更深刻地感受到当今世界司法迈入信息化的大势所趋。主要研究领域为证据学、侦查学、物证技术学与网络法学,代表性著作有《中国电子证据立法研究》等“四部曲”,曾经获得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三等奖以及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证据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职务犯罪侦查与预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取证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侦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目录】
第一章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人类社会早期的神示证据制度
第二节英美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大陆法系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证据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认识论
第二节方法论
第三节价值论

第三章证据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遵守法制原则
第二节实事求是原则
第三节证据为本原则
第四节直接言词原则
第五节公平诚信原则
第六节法定证明与自由证明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证据概念与证据资格
第一节证据的真实观
第二节证据的定义
第三节证据的资格

第五章证据的学理分类
第一节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
第二节原生证据与派生证据
第三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第四节本证与反证

第六章证据的法定形式
第一节物证
第二节书证
第三节视听资料
第四节证人证言
第五节当事人陈述
第六节鉴定结论
第七节笔录
第八节电子证据

第七章司法证明的概念与对象
第一节司法证明的概念
第二节证明对象的概念
第三节证明对象的构成

第八章司法证明的环节
第一节取证
第二节举证
第三节质证
第四节认证

第九章司法证明的方法
第一节证明方法的概念
第二节推定
第三节司法认知

第十章司法证明的责任
第一节证明责任的概念
第二节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三节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四节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

第十一章司法证明的标准
第一节证明标准的基本范畴
第二节外国的证明标准
第三节中国的证明标准

第十二章司法证明的规则
第一节证明规则的概念
第二节外国的证明规则
第三节中国的证明规则

第十三章证据证明力的审查评断
第一节证据证明力审查评断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第三节八种法定证据的证明力审查评断
第四节全案证据证明力的综合审查评断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