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生书系·学前教育精品译丛 “好”远远不够: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培生书系·学前教育精品译丛 “好”远远不够: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64.37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拉里·努奇(Larry Nucci) 著;霍力岩 编;冯婉桢 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1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1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拉里·努奇(Larry Nucci) 著;霍力岩 编;冯婉桢 译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5-11
  • 版次 1
  • ISBN 9787111515555
  • 定价 29.8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32页
  • 字数 208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培生书系·学前教育精品译丛
【内容简介】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要促进“好人”的出现,还要关照儿童对社会习俗与个人事务的认识与理解。本书基于道德、习俗和个人三个领域之间的区分与联系,描绘了0~18岁儿童道德发展的综合图景,并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各级学校该如何有效地开展道德教育。本书的作者拉里·努奇是社会认知领域理论阵营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书中不仅呈现了社会认知领域理论的新研究成果,并且提供了大量具有启发意义的、生动的、可操作的教学案例。所以说,这是一本值得不同学段的普通教师和专门的道德教育工作者,以及道德教育研究者和心理研究者们研读的好书。

【作者简介】

  霍力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学前教育研究所学术带头人,中外教育比较研究培训中心主任、教育部“蒙台梭利中国化研究”子课题顾问,北京市幼儿园园长领导力培训首席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比较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学前教育评价、学前教师专业发展等。出版或翻译《学前比较教育学》《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童年的秘密》等著作。其独立编著的高校文科教材《学前教育评价》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参与编著的高校文科教材《比较教育》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教育部“九五”专项课题 :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主持人)、 教育部“十五”专项课题 :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育改革(主持人)。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导言/001

第一部分 道德和社会性发展/004

第二章 定义道德领域/005

一、道德和社会习俗/006

研究证明/007

二、道德和宗教规则/008

对天主教的研究/009

对犹太教和非天主教的研究/009

道德和宗教研究小结/012

三、个人领域/012

四、儿童道德的社会经验起源/013

儿童对道德和习俗侵犯的反应/013

成人对道德和习俗侵犯的反应/014

社会互动和个人领域/015

总结/016

五、道德的复杂性/016

领域重叠/016

信息假设/017

六、总结/018

第三章 道德、习俗和个人领域的发展/019

一、个人领域中与年龄相关的变化/020

初等教育早期/021

初等教育中期/022

初中教育时期/022

高中教育时期/023

个人领域和习俗领域间的动态发展/023

二、社会习俗概念的发展/024

初等教育早期(水平I,学前班~2年级):习俗是对可观察到的社会规则的反应/026

初等教育中期(水平II,3~4年级):否定习俗,认为其是经验性规律/026

初等教育末期(水平III, 5~6年级):确信习俗是为形成社会秩序基于权威形成的规则,对社会系统概念

有初步的具体理解/026

初中教育时期(水平IV,7~8年级):否定习俗是规则系统中的一部分,习俗是权威者的命令而已/027

高中教育时期:确信习俗对社会系统的调节作用,习俗是社会的构成元素/028

三、儿童和青少年道德概念的发展/030

对分配公正/公平的认识的发展/031

利害认知的发展/032

道德发展研究成果总结/034

四、发展与跨域的相互作用/034

五、总结/035

第二部分 学校和教室中的社会生活:建立道德发展的基础/036

第四章 学校和教室作为道德机构:规则、准则和程序/037

一、儿童关于学校规则的概念/038

规则与道德/038

教室里的社会习俗 /039

二、教师权威和对违规的领域适宜回应/043

三、总结/044

第五章 通过学校氛围和发展性纪律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046

一、建立道德氛围/047

道德发展和情感/047

道德发展和社会情感氛围/049

二、通过纪律促进儿童的道德和社会性发展/051

通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052

通过明智地使用后果法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056

三、总结/058

第三部分 通过学业课程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060

第六章 用学业课程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基本原理/062

一、目标/063

二、基本原则/064

三、实践/067

教学形式/067

根据领域鉴别和分类问题/068

建构有效的发展性讨论 /069

四、人际交往讨论:九个良好交谈的原则 /070

谈判式讨论/070

交流式讨论/070

帮助学生准备参加富有成效的讨论/071

开展讨论时常见的问题/073

五、总结/074

第七章 在初等教育阶段(幼儿园~5年级)用学业课程发展儿童的道德和社会性/075

一、道德领域/076

低幼年级(幼儿园~2年级)/076

小学中等年级(3~5年级)/078

二、社会习俗领域/082

低幼年级(幼儿园~2年级)/082

小学中等年级(3~5年级)/083

三、个人领域/084

低幼年级(幼儿园~2年级)/084

四、综合领域问题:习俗-道德领域/086

第八章 在初中教育时期(6~8年级)用学业课程发展儿童的道德和社会性/089

一、道德领域/090

社会探究/090

数学/094

二、社会习俗领域/096

社会探究/096

三、个人领域/101

文学/英文/101

第九章 在高中教育时期用学业课程发展儿童的道德和社会性/106

一、道德领域/107

数学/107

科学/108

二、社会习俗领域/110

视觉艺术/110

三、个人领域/112

美国文学/112

四、把道德、习俗和个人领域结合起来(促进领域协调)/113

美国文学/英语/113

社会学习:美国历史/118

课程拓展:服务学习,“公平贸易”/122

第十章 结语/124

参考文献/126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