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史前文化研究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杭州史前文化研究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17.53 3.7折 48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心喜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王心喜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05
  • 版次 1
  • ISBN 9787010059518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62页
  • 字数 320千字
【内容简介】
《杭州史前文化研究》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材料和文献资料,在大量借鉴近年来关于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杭州史前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地探讨。从宏观研究着眼,首次就整个杭州史前文化的时空框架、文化谱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叙述了杭州史前社会发展的地域特点,探讨了杭州史前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了杭州史前开拓的历史成就和风采;从微观研究出发,对杭州史前人类的生存环境、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以及社会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杭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出版,将有助于加深对杭州史前文化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对杭州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源流及其发展演变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研究。
【作者简介】
王心喜,1960年生于杭州,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兼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良渚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特约研究员,浙江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杭州市科技史研究会副秘书长。
自1980年开始,一直从事浙江历史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以浙江史前史作为科研方向。先后在《史学月刊》、《历史教学》、《中国文化研究》、《文史知识》、《海交史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世界文化》、《现代中国》、《史前研究》、《文博》、《华夏考古》、《东方博物》、《浙江大学学报》、《江西大学学报》、《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40余篇学术论文。另参编过《浙江地方史》、《杭州历史文化研究》、《杭州通史》、《西湖通史》、《杭州通鉴》和《杭州历代名人》等著作。
【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前言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本书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地域范围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撰写思路
第二节杭州史前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
第三节杭州史前文化发展的年代序列
一、旧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
第四节杭州史前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
二、展望

第二章杭州史前人类生存环境
第一节生态环境与史前文化的关联
第二节杭州地质发展简况
第三节旧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第四节新石器时代的人地关系
一、良渚文化之前的生态环境变迁
二、良渚文化时期的生态环境变迁
三、生态环境对良渚文化的影响
四、良渚先民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五、生态环境与良渚文化兴衰的因果关系

第三章杭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文化
第一节建德乌龟洞晚期智人化石
第二节桐庐延村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第三节西苕溪中游地区旧石器遗存
第四节临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活动遗存
第五节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杭州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
二、考古调查有待深入
三、旧石器真伪问题
四、不少问题尚待研究
五、保护古人类遗址

第四章跨湖桥文化
第一节跨湖桥遗址发现和发掘历程述评
第二节跨湖桥遗存的文化内涵
一、石器以锛、斧、凿为主
二、陶器以釜、罐、钵、盘、豆为主,装饰手段多样化
三、骨(角)器有耜、镞、镖、锥、针、匕、匙、哨、叉及复合工具
四、木器形态丰富,器物有锥、镞、柄、独木梯、弓、舟、桨等
五、编织物精美
六、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耜耕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出现
七、建造木构土墙式建筑
八、出现原始纺织业
九、乘舟弄潮的先驱
十、出现刻划符号
第三节跨湖桥遗址的年代学讨论
一、关于绝对年代
二、关于相对年代
第四节关于“跨湖桥文化”的命名
第五节跨湖桥文化命名的学术意义
一、有助于加深对浙江省境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类型及其相互间关系问题的认识
二、有助于加强对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探讨
三、有助于展开进一步的田野考古工作
第六节跨湖桥文化的去向
一、生态环境的变迁与先民的迁徙关系
二、关于跨湖桥文化的去向

第五章良渚文化
第一节良渚文化的渊源
一、良渚文化源自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
二、杭州马家浜文化遗址和崧泽文化遗址
第二节良渚文化发现、命名和研究
一、良渚文化发现者施昕更
二、良渚文化的命名和研究
第三节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及其分布特点
一、杭州的良渚文化遗址
二、杭州良渚文化遗址分布的特点
第四节良渚文化的年代
一、关于绝对年代
二、关于相对年代
第五节良渚文化的分期
第六节杭州良渚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
一、磨光石器制作精致,穿孔技术发达
二、陶器以夹砂黑陶和泥质黑皮陶为主
三、水稻种植普遍,并栽种蔬果杂粮
四、玉器种类丰富多彩
五、纺织业、编织业发达
六、木作技艺成熟
七、漆器制作水平高
八、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九、出现刻划符号
十、社会分层现象明显
十一、以用玉制度为核心的礼制产生
十二、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十三、初露文明之光
第七节良渚文化的去向
一、良渚文化消失的原因
二、马桥文化时期的杭州
第八节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一、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杭州良渚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三、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从耜耕到犁耕的稻作农业
第一节杭州史前稻作农业的特点
第二节稻作农业的兴起
第三节稻作农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工具
二、农业物产
三、农业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并存
第四节原始农业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为定居创造了物质基础
二、促进家畜饲养业的发展
三、为原始手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第五节关于杭州稻作农业起源的探索

第七章昌盛发达的原始手工业
第一节制石业
第二节制陶业
第三节制骨业
第四节木作业
第五节建筑业
一、跨湖桥土墙式建筑
二、良渚“地面”、“干栏”建筑并存
第六节漆器业
第七节纺织业
第八节造船业

第八章杭州史前玉器通论
第一节杭州史前玉器的特点
一、历史久远
二、器种齐备
三、工艺精湛
四、内涵丰厚
五、价值极高
第二节良渚时期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一、种类和造型
二、工艺
三、制玉作坊
四、玉器的图像与纹饰
五、良渚玉器举隅
第三节关于“玉器时代”的讨论

第九章史前时期杭州的精神文化
第一节原始宗教与祭祀
一、跨湖桥先民的宗教意识
二、良渚时期的原始宗教
三、祭坛--良渚先民祭祀的场所
四、原始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礼制
一、礼制存在的考古学依据
二、礼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第三节墓葬制度
一、杭州良渚时期墓葬的特点
二、葬具
三、从墓葬资料看等级差别和社会分层
第四节原始艺术和刻划符号
一、陶艺
二、玉雕
三、漆艺
四、刻划符号

第十章杭州史前文化对周边及海东的影响
第一节对周边地区文化的影响
一、跨湖桥文化的影响
二、良渚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杭州湾史前文化海路输入日本蠡测
一、杭州湾史前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考古学观察
二、杭州湾史前先民东渡日本路线分析
三、杭州湾史前先民东渡日本缘由探讨
附录
一、附表
附表1杭州境内良渚文化主要遗址简表
附表2杭州境外良渚文化主要遗址简表
二、参考文献要目
三、插图资料来源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