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54.89 6.2折 89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克里斯汀·汤普森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09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0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美]克里斯汀·汤普森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0-09
  • 版次 1
  • ISBN 9787301310847
  • 定价 8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2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00页
【内容简介】
  “古典作品由于耳熟能详而被罩上了玻璃盔甲……”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在1914年这样写道。在《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中,克里斯汀?汤普森用十一部电影将读者“陌生化”。她充分证明了新形式主义分析技法的灵活性。她认为,批评家们常常使用已经固化的方法,再去选择适用那些方法的影片。新形式主义却不然,它鼓励批评家对每部影片都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处理,并不断地修正他们的分析中的假定。
  因此,汤普森的分析新颖多样且富有启发,涉及的影片涵盖广泛的范围,从普通的好莱坞片影片《恐怖之夜》,到《晚春》《湖上骑士兰斯洛特》这样的大师之作。她提出了一种形式的历史方法来对待现实主义,并以《偷自行车的人》和《游戏规则》作为实例。《舞台惊魂》和《劳拉秘史》这两个案例则说明了古典电影如何通过与观众的预期进行游戏,从而将自身的惯例陌生化的。其他章节还分析了塔蒂的《于洛先生的假期》《玩乐时间》和戈达尔的《一切安好》《各自逃生》。
  尽管新形式主义分析是一条严谨、独特的路径,但它避免了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深奥概念:《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各章也可以视读者的兴趣单独抽出来阅读。然而,《打破玻璃盔甲: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的总体目标远远不止是让特定的影片更易理解、更具吸引力,而是提出那些将电影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的新方式。
【作者简介】
克里斯汀·汤普森(Kristin Thomp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传播艺术系名誉教授。她拥有艾奥瓦大学电影专业硕士学位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影专业博士学位。她的专著除本书外,还有《爱森斯坦的〈伊凡雷帝〉:一种新形式主义分析》(1981)、《出口娱乐:1907年至1934年世界电影市场中的美国》(1985)、《新好莱坞的故事讲述:理解古典叙事技法》(1999)、《电影与电视中的故事讲述》(2003)、《刘别谦先生去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与美国电影》(2005)、《佛罗多特许经营:和现代好莱坞》(2007)等。她也是一位业余的埃及学研究者,2001年以来一直是某埃及考察队的成员。

张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硕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文学硕士、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译著有《电影诗学》《玛雅·德伦论电影》,专著有《信息与传播:研究分野与交融》《电影作为档案》《英国电影编导教育简史》等。
【目录】
目 录

前言与致谢........001

第一部分 电影分析的新形式主义路径

第一章 新形式主义电影分析——一条路径、多种方法........007

电影分析的目的 / 007

艺术作品的本性 / 014

历史中的电影 / 033

观影者的角色 / 040

基本的分析工具 / 052

对叙事电影的分析 / 057

本书中的影片 / 065

第二部分 普通影片

第二章 “不,莱斯特雷德,此案中的一切皆非偶然。”

——《恐怖之夜》中的动机与延迟........071

对普通影片的分析 / 071

叙事:梯级建构 / 077

风格与动机 / 100

结论:意识形态的含义 / 121

第三部分 分析主导性

第三章 沙滩上的无聊——《于洛先生的假期》中的琐事与幽默........135

主导性 / 135

《于洛先生的假期》中的主导性 / 144

风格系统 / 147

叙事系统 / 160

主题系统 / 166

结论 / 169

第四章 锯断枝干——作为布莱希特式电影的《一切安好》........173

元素的间离作为主导性 / 173

元素间离的原则 / 177

间离的一般结构 / 193

结论 / 203

第四部分 古典电影中的陌生化

第五章 两面派叙述和《舞台惊魂》 ........211

古典叙述中的两面派 / 211

真假谜题 / 221

戏剧意象 / 235

结论:其他影片中的两面派 / 248

第六章 梦中的结局?——《劳拉秘史》中的视点 ........253

视点的多个层面 / 253

类型层面:侦探故事 / 266

因果关系层面:梦境 / 268

空间层面:对人物的黏着 / 272

时间层面:过往 / 287

意识形态层面:肖像与两种男人 / 289

结论 / 302

第五部分 从形式的视角看现实主义

第七章 电影中的现实主义——《偷自行车的人》........309

作为历史现象的现实主义 / 309

我们何以认为《偷自行车的人》是现实主义的? / 317

主题 / 322

叙事结构 / 324

场面调度与摄影 / 330

意识形态 / 333

对古典电影的引用 / 335

结论:《偷自行车的人》在美国的流行 / 337

第八章 差异性矛盾的美学——《游戏规则》........341

《游戏规则》的主导性 / 341

叙事:平行对应与暧昧性 / 343

空间与时间 / 359

结论 / 389

第六部分 参数形式的知觉挑战

第九章 《玩乐时间》——知觉边缘的喜剧........395

参数形式 / 395

知觉的玩乐时间 / 399

知觉的困难 / 405

手法的裸化 / 413

结论:偏离到过度 / 417

第十章  戈达尔的未知国度——《各自逃生》........421

叙事结构与裂隙 / 421

总体策略 / 435

密集的风格织体 / 440

结论 / 452

第十一章 盔甲的光泽、马的嘶鸣

——《湖上骑士兰斯洛特》中疏淡的参数风格........457

省略化叙事 / 457

风格的叙事功能与非叙事功能 / 472

结论 / 504

第十二章 《晚春》和小津安二郎的非理性风格........509

风格与意识形态 / 509

非传统的日本家庭 / 511

随心所欲的风格 / 521

自我强加的法则 / 528

游戏 / 551

译后记........58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