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乡村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八月的乡村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20.09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萧军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54-09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萧军 著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54-09
  • 版次 1
  • ISBN 9787020050222
  • 定价 1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其他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20页
  • 字数 140千字
  • 丛书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丛书
【内容简介】
《八月的乡村》通过一支抗日游击队在血泊中成长的过程,揭示了不抗战就沦为万劫不复的奴隶的严峻真理。
【作者简介】
萧军(1907.5.23-1988.6.22)原名刘鸿霖,辽宁省义县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棗现凌海市所属大碾乡人,笔名三郎、田军、萧军。他的父亲是木匠。萧军五岁随父在长春读书,18岁当过骑兵,后考入张学良主办的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九·一八”事变后与友人组织抗日义勇军,事泄,潜入哈尔滨,以“三郎”为笔名开始写作生活。1932年在哈尔滨结识萧红,成为患难中的文学伴侣。1933年与萧红共同出版小说合集《跋涉》。1934年与萧红共赴青岛,10月创作了著名的《八月的乡村》。同年11月在上海会见鲁迅,《八月的乡村》由鲁迅作序,并作为奴隶丛书之一于1935年出版,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八月的乡村》的出版不但显示了抗日文学的实绩,也奠定了萧军在文坛上的地位。从此,他与萧红成为“东北作家群”的著名代表。
此后,他陆续出版了《羊》、《江上》和长篇《第三代》。1940年萧军赴延安,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1946年回哈尔滨,主持《文化报》工作,受到错误批判,到抚顺深入生活,并于1954年出版了反映矿山生活的长篇小说《五月的矿山》。1952年后定居北京。1957年他的《过去的年代》出版,从此以后,直至文化大革命,萧军一直受到批判和迫害。文化大革命结束,1980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复,中共北京市委纠正了对萧军的错误决定,称萧军是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萧军的一生证明,这个称谓他是当之无愧的。恢复名誉之后,萧军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位有过重要影响的作家,重新焕发文学生命青春,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出访世界各国,为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不遗余力,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他成了我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位连结者,他将现代中国文学史中的革命传统注入到当代中国文学的血脉中。
“但得能为天下雨,白云原自一身轻。”萧军生前的这两句诗就是这位著名作家的精神写照。
【目录】
重版前记
序言
三月的租界
八月的乡村
附录之一:书后
附录之二:再版感言
附录之三:后记
附录之四:奴隶之爱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