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工业工程(第三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基础工业工程(第三版)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22.4 5.7折 39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蔡啟明、张庆、谢乃明、徐洪江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9

版次3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0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蔡啟明、张庆、谢乃明、徐洪江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9
  • 版次 3
  • ISBN 9787030492586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71页
  • 字数 42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工业工程专业新形态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工业工程(第三版)》被评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全书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导论部分,主要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史等;二是方法研究部分,主要介绍流程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的技术和方法;三是时间研究部分,主要介绍作业测定、工时定额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四是现场管理部分,主要介绍现场管理的基本概念、5S管理、定制管理、目视管理和班组管理等。
  《基础工业工程(第三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材,亦可作为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工业工程概述
1.1 工业工程的定义和职能
1.1.1 工业工程的定义
1.1.2 工业工程与管理
1.2 工业工程的发展史
1.2.1 工业工程的起源
1.2.2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1.2.3 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1.3 工业工程的特征和意识
1.3.1 工业工程的基本特征
1.3.2 工业工程的意识
1.4 工业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工业工程的知识范畴与人才素质
1.4.2 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和常用技术
1.4.3 制造业中的工业工程

第2章 流程分析
2.1 流程与流程管理
2.1.1 流程的定义
2.1.2 流程的分类
2.1.3 流程管理
2.2 流程的描述方法
2.2.1 流程图简介
2.2.2 跨职能流程图符号说明
2.2.3 跨职能流程图举例
2.2.4 流程节点描述
2.3 流程分析与优化
2.3.1 流程分析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和作用
2.3.2 流程优化步骤
2.3.3 流程诊断
2.3.4 流程复现
2.3.5 流程优化
2.3.6 差异论证
2.3.7 流程实施
2.3.8 流程分析与优化分析实例

第3章 程序分析
3.1 程序分析概述
3.1.1 程序分析的定义、对象和目的
3.1.2 程序分析符号
3.1.3 程序分析技巧
3.1.4 程序分析时的相应图表
3.1.5 程序分析的改善对象
3.2 工艺程序分析
3.2.1 工艺程序图的内容
3.2.2 工艺程序图的构成及绘制方法
3.2.3 工艺程序图的用途
3.2.4 工艺程序图的分析
3.2.5 工艺程序图分析实例
3.3 流程程序分析
3.3.1 流程程序图的意义与内容
3.3.2 流程程序图的构成
3.3.3 流程程序图的作业分析
3.3.4 流程图分析实例
3.4 线路分析
3.4.1 线路图的意义与内容
3.4.2 线路图的种类
3.4.3 线路图的绘制要求
3.4.4 线路图的分析
3.4.5 线路图分析实例

第4章 操作分析
4.1 概述
4.1.1 操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4.1.2 影响操作的因素
4.1.3 操作分析的基本要求
4.2 人机程序图
4.2.1 人机程序图的基本概念
4.2.2 人机程序的分析
4.2.3 人机程序图分析实例
4.3 操作程序图
4.3.1 操作程序图的基本概念
4.3.2 操作程序图的分析
4.3.3 操作程序图分析实例
4.3.4 操作标准化
4.4 工组操作程序图
4.4.1 工组操作程序图的基本概念
4.4.2 工组操作程序图的分析
4.4.3 工组操作程序图分析实例

第5章 动作分析
5.1 动作分析概述
5.1.1 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5.1.2 动作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5.1.3 动作分析的方法
5.1.4 影响动作时间的变量(因素)
5.1.5 动作分析式
5.2 动作程序图
5.2.1 动作程序图的定义和作用
5.2.2 动作程序图的构成与绘制
5.2.3 动作程序图分析实例
5.3 动作经济原则
5.4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及模特排时法
5.4.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
5.4.2 模特排时法

第6章 作业测定
6.1 作业测定概述
6.1.1 作业测定的定义
6.1.2 作业测定的目的
6.1.3 作业测定的应用
6.1.4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6.1.5 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时间标准的程序
6.2 工作日写实
6.2.1 工作日写实的一般原理
6.2.2 工作日写实的种类
6.2.3 工作日写实的步骤
6.3 测时法
6.3.1 测时法的概念和任务
6.3.2 测时法的步骤
6.3.3 测时法的四种方法
6.3.4 测时法分析实例
6.4 瞬时观察法
6.4.1 瞬时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
6.4.2 瞬时观察法的原理
6.4.3 瞬时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6.4.4 瞬时观察法的主要用途
6.4.5 瞬时观察法分析实例
6.5 几种评比方法简介
6.5.1 问题的提出
6.5.2 速率的研究
6.5.3 西屋评定法
6.5.4 点数法
6.5.5 工作测定
6.5.6 评比的训练

第7章 工时定额
7.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7.1.1 劳动定额的概念
7.1.2 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7.1.3 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的数量关系
7.1.4 劳动定额的种类
7.1.5 劳动定额的作用
7.1.6 劳动定额制定的影响因素
7.2 工时消耗的分类
7.2.1 工时消耗分类的目的
7.2.2 工时消耗分类体系
7.3 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及其技术分析
7.3.1 经验估工法
7.3.2 统计分析法
7.3.3 类推比较法
7.3.4 技术定额法
7.3.5 各种制定方法比较
7.4 工时定额制定的新发展
7.4.1 计算机辅助工时定额制定
7.4.2 应用神经网络辅助计算工时定额
7.4.3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工时定额的制定

第8章 现场管理
8.1 现场管理概述
8.1.1 现场管理的含义
8.1.2 现场管理的特点
8.1.3 现场管理的原则
8.1.4 现场管理的目的
8.1.5 现场管理的任务
8.2 5S管理
8.2.1 5S管理的概念
8.2.2 5S管理的定义、目的、实施要领
8.2.3 开展5S活动的原则
8.2.4 5S活动的实施方法
8.2.5 5S管理的作用
8.2.6 5S管理的发展
8.3 定置管理
8.3.1 定置管理的运作
8.3.2 定置管理的基本内容
8.3.3 定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8.3.4 定置管理的作用
8.3.5 定置管理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措施
8.4 目视管理
8.4.1 目视管理的概述
8.4.2 目视管理的内容
8.4.3 目视管理的类别
8.4.4 目视管理的实施
8.4.5 目视管理的评估
8.5 班组管理
8.5.1 班组管理的定位
8.5.2 班组管理的基本原则
8.5.3 班组管理的主要方面
8.5.4 班组管理的基本方法
8.5.5 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