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文化艺术图典:端砚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岭南文化艺术图典:端砚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777777.76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欧忠荣、王正光 著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5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8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欧忠荣、王正光 著
  • 出版社 岭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5
  • 版次 1
  • ISBN 9787536251502
  • 定价 1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4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端砚的悠久历史
  端砚的制作与使用历史悠久,用端石研墨的情况应该在唐以前就出现了,入唐后端砚逐渐由岭南一隅走向全国,并有所发展,中晚唐是端砚的成熟期及推广期,所谓“天下无贵贱通用”两宋时期,端砚以其自身优越的发墨性和观赏性,备受推崇,且傲然为首,端砚诸砚之首的地位此后从未改变。明代端砚逐渐趋于多样化,并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砚种的艺术面貌。到了清代,岭南文化对端砚制作的影响不断加强,端砚自身独特的艺术面貌走向成熟,形成了制砚界所谓的“粤工”,且延续至今。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国国运一样,端砚业走入低谷,一度砚坑停采,制砚几近断绝。新中国成立后,端砚又逢新生,制砚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目前端砚制作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行业,且从业人员及生产规模都远远超过以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端砚也将不断发展,并达到新的高峰。
  端砚坑口概况
  端砚砚石自开采使用以来,已有近1400年历史。《端砚》所谈坑口内容是以目前端砚现存坑口的情况为主要依据,并兼顾历史变化而展开介绍。
  端砚砚坑分布在广东省肇庆市范围内,主要坑口又集中于东、西、中三大区域,东部以斧柯山为主体,中部以羚羊山为主体,西部以东西走向的北岭山为主体。斧柯山与羚羊山以西江之羚羊峡相隔,羚羊峡水流湍急,两岸山色叠嶂,有“小三峡”之称,羚羊山与北岭山则以321国道相隔,所以我们可以将端砚砚坑的分布格局理解为:一江一路三座山。
  在端砚诸多坑口里,于羚羊峡之畔、紫云谷之口的老坑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坑,可谓端砚里的皇族;于紫云谷较深处的麻子坑,石质亦极佳,位居第二;与老坑相隔不远的坑仔岩,石质类似于老坑,位居第三。以上三者,一般合称端砚三大名坑,为端砚里的贵族,出产砚石极具收藏价值。
  独特的端砚学体系
  端砚学作为砚学主要组成部分,其砚内之学则包含端砚材料研究、端砚审美研究、端砚历史研究、端砚市场研究五个部分。端砚材料研究包括:砚石的地质结构、砚石的资源分布、砚石的花色纹理、砚石的发墨性能等研究内容。端砚工艺研究包括:端砚制作工艺的方法、端砚制作工艺的标准、端砚制作工艺的演变、端砚制作的工具等研究内容。端砚审美研究包括:端砚的审美标准、端砚的审美演变、端砚的风格与流派、端砚的历史砚式等研究内容。端砚历史研究包括:端砚的历史发展、端砚的历史文献、端砚的历史名人、端砚的历史名砚等研究内容,其中端砚的历史发展又包括:端砚的产生与发展、端石的开采与演变两部分。端砚市场研究则包括:端砚市场需求研究、端砚市场价格研究、端砚市场运作研究、端砚市场管理研究四部分。
  端砚的审美性
  《端砚》详细阐述了“古雅为宗”和“以人为本”的端砚审美原则。
  “古雅为宗”是端砚审美的基本原则。端砚审美的类型则具有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取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道、佛三家思想为思想基础,其中儒、道两家为主干,佛家为调和。在历代端砚之最中,儒、道两家思想则体现为对人为之美与自然之美的不同追求,两者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组成了中国砚道的整体。
  以人为本是端砚的审美原则,包含两重含义,即以用为本和以心为本。我们讲以人为本,除了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外,更需要考虑人的心理需求及审美需求。当代端砚若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必然要提高对以心为本的认识,并以之作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端砚制作相衔接的思想基础之一。
  传统端砚制作工艺
  端砚的制作伴随端石的发现与使用而产生,传承有序,历史悠久,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制砚方法。近代随着机械工具在端砚制作中的大量运用,传统手工制砚的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境地,对于端砚传统技艺的保护与研究是端砚继承与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端砚》一书所述的端砚制作问题,都是立足于端砚传统制作技巧而言,详细的介绍了传统手工制砚工艺的制作流程。

【作者简介】

  王正光,笔名千佛山人,斋号一笑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砚研究会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委员会顾问、肇庆市端砚协会顾问、文房春秋论坛总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书画艺术及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在端砚创作及收藏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出版《砚林文风—王正光砚铭集》、《一笑斋篆刻选》等专著,并先后发表端砚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组织策划文房类的学术研讨活动及电视讲座十余次,于砚学理论研究、艺术实践、组织活动、社会宣传等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开辟了当代砚铭艺术创作及砚美学理论研究两个砚学重要领域。

 


  欧忠荣,斋号拿云楼,多年来从事端砚历史文化研究,并在端砚创作及收藏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现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砚研究会顾问、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委员会顾问、文房春秋论坛主要负责人、北京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2004年出版专著《感悟端砚》,2005年参与编著大型画册《千年风流端溪砚》,2007年主编出版《程文端砚作品集》。2009年完成《端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课题。2010年参与摄制《中国砚都大观园》电视系列片。发表端砚学研究论文多篇,并在文房类网站上发表端砚随笔数百篇。组织策划多次端砚展览及砚台品鉴活动,先后在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端砚专题讲座,在弘扬、发展当代端砚文化中卓有贡献。尤其在端砚史学研究方面用功甚多,开辟当代端砚文化史论研究的新领域。

【目录】

端砚历史
诸砚之首
何为端砚
唐代端砚
宋代端砚
元明端砚
清代端砚
当代端砚

端砚坑口
端砚坑口概况
老坑
坑仔岩
麻子坑
田罗蕉、朝天岩与宣德岩
白线岩与有冻岩
斧柯东
宋坑
梅花坑
绿端
白端
其他坑口

端砚石品
名品、普品与石病
石品与石质
天青
青花
鱼脑冻与蕉叶白
冰纹与冰纹冻
石眼
端砚的普通石品
端砚石品的组合
端砚的石病
端砚的石皮

端砚审美
砚学体系
古雅为宗
儒道精神
以人为本
打动人心
静穆温厚
简朴归真
制砚误区
样式题材

端砚制作
制砚工具
开料搜石
落地光身
雕刻功夫
打磨上蜡
配盒嵌玉
端砚保养
对砚与套砚
砚外别品

砚贵有铭
砚铭之道
砚铭题刻与砚上刻字
砚以铭贵与砚以铭废
一砚一铭与一砚一味
砚铭的创作与实践
拓砚
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