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内药物分析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体内药物分析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777777.81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邓远雄、李晓宇 编

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7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邓远雄、李晓宇 编
  • 出版社 中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6-07
  • 版次 1
  • ISBN 9787548724148
  • 定价 5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25页
  • 字数 683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全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用教材
【内容简介】

  《体内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为总论,包括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特点、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以及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第二部分为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与液一质联用技术、气相色谱与气一质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及其联用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和成像技术。第三部分为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在各领域的应用,包括手性药物分析研究、中药分析研究、生物技术药物分析研究、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体内药物分析》适合于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新药研究、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药理研究以及临床药师培训等相关人员学习、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编委会名单:

 

 

主 编 邓远雄 李晓宇

 

副主编 汪电雷 许风国 张伟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邓远雄 (湖南师范大学)

 

许风国 (中国药科大学)

 

朱 倩 (安徽医科大学)

 

陈晓颖 (广东药科大学)

 

李晓宇 (上海交通大学)

 

汪电雷 (安徽中医药大学)

 

张 伟 (澳门科技大学)

 

郝 刚 (苏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俞蕴莉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与意义
1.1.1 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
1.1.2 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
1.2 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与特点
1.2.1 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1.2.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3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及其新技术、新要求
1.3.1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1.3.2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新要求与新技术
1.4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
1.4.1 分析方法学研究
1.4.2 分析方法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1.5 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及研究热点
1.5.1 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
1.5.2 体内药物分析的研究热点

第2章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储存与前处理
2.1 生物样品的种类、采集、制备与储存
2.1.1 常用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与储存
2.1.2 生物样品的代表性
2.2 生物样品预处理
2.2.1 概述
2.2.2 常见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2.3 生物样品预处理新技术
2.2.4 在线样品预处理技术

第3章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与确证
3.1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选择依据
3.1.1 分析方法建立的前期准备
3.1.2 常用的体内药物分析方法
3.2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3.2.1 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3.2.2 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3.2.2 方法建立的一般步骤
3.3 方法学确证的内容与要求
3.3.1 特异性
3.3.2 标准曲线和定量范围
3.3.3 定量下限
3.3.4 精密度与准确度
3.3.5 样品稳定性
3.3.6 提取回收率
3.3.7 基质效应
3.3.8 稀释试验
3.3.9 残留效应
3.3.10 系统适应性
3.3.11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法确证
3.3.12 质量控制
3.3.13 各国指导原则对方法学确证要求的区别
3.4 生物大分子药物的分析方法确证
3.4.1 对照品
3.4.2 特异性和选择性
3.4.3 标准曲线
3.4.4 精密度和准确度
3.4.5 稀释线性
3.4.6 稳定性
3.4.7 质量控制

第4章 高效液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
4.1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与原理
4.1.1 液-固吸附色谱
4.1.2 液-液分配色谱
4.1.3 化学键合相色谱
4.1.4 其他高效液相色谱法
4.2 高效液相色谱仪
4.2.1 贮液瓶
4.2.2 流动相脱气装置
4.2.3 高压输液泵
4.2.4 梯度洗脱装置
4.2.5 进样器
4.2.6 色谱柱
4.2.7 检测器
4.2.8 色谱数据处理系统
4.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4.3.1 样品的性质与色谱分离模式的选择
4.3.2 体内药物分析中内标化合物的选择
……

第5章 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
第6章 毛细管电泳及其联用技术
第7章 免疫分析
第8章 成像技术
第9章 手性药物分析研究
第10章 中药的体内分析
第11章 生物技术药物体内分析研究
第12章 新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第13章 治疗药物监测研究
第14章 药物滥用检测
第15章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