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再认识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哲学再认识

正版品相完好,套书和多封面版本咨询客服后再下单

43.95 7.0折 63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姜伟 著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07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姜伟 著
  •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1
  • 版次 1
  • ISBN 9787511382955
  • 定价 63.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9页
【内容简介】
哲学再认识,是对于哲学的本质和框架的再认识,是从近7500年哲学历史的更加广阔的哲学之视野定义哲学,定义人类早期思维中的概念和符号概念等。同时,本书通过讨论中国古代早期哲学对于西方哲学起源的作用,论述了中国哲学对世界哲学的积极意义及重要地位。在我国飞速发展并需要重新建立民族自豪感的今天,意义重大。作者虽不是哲学专门学者,但见解新颖奇特,本书也许可以为专业人士提供新思路。
【作者简介】
姜伟,
    1990年创建沈阳飞龙保健品有限公司
    1993年荣获“中国十大青年企业家”称号
    1994年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中共党员
    高级制药工程师
    辽宁省政协委员
    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中国劳动模范
    中国杰出青年企业家
    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目录】
第一部分  再认识的哲学结论
  一、哲学定义
    (一)西方经典的哲学定义
    (二)黑格尔的哲学定义
    (三)中国传统时的哲学定义
    (四)中国现时的哲学定义
  二、哲学的四梁
    (一)哲学主体
    (二)哲学本体
    (三)哲学构成材料
    (四)哲学内容到达
  三、哲学的八柱
    (一)哲学存在论
    (二)哲学的概念、判断、推理之所在
    (三)哲学的演示和推论的形而上学
    (四)哲学的证明和辩证法
    (五)哲学再认识的哲学的结论
  四、哲学定义的存在
  五、自然之物存在的哲学定义
  六、思维之物存在的哲学定义
  七、哲学定义存在的时空形式
    (一)思维的共时性存在
    (二)思维的共时结构存在
    (三)自然之物客观存在
    (四)思维之物客观不存在
    (五)共时结构历时性存在
  八、哲学定义的哲学和科学划界
    (一)以哲学的自然之物的客观存在行哲学和科学的划界
    (二)以哲学的思维之物的客观存在行哲学和科学划界
    (三)以哲学的对象共时结构思维的客观存在行哲学和科学的划界
  九、哲学定义的哲学和文化划界
    (一)以哲学的自然之物的客观存行哲学和文化的划界
    (二)以哲学的思维之物的客观存行哲学和文化的划界
    (三)以哲学的对象共时结构思维的客观存行哲学和文化的划界
  十、用哲学定义科学
  十一、用哲学定义文化
  十二、哲学对象的共时结构存在
  十三、哲学定义的知识论
  十四、哲学定义的非存在和存在
  十五、哲学定义的思维
  十六、哲学定义存在的属性和本质
    (一)、人、思维是由自我能量和为他能量所组成
    (二)自我能量和为他能量的势能
    (三)人与人的自我能量和为他能量的势能不同
  十七、哲学定义的共时性意识
  十八、哲学定义的共时结构意志
  十九、哲学定义的思维中概念
  二十、哲学定义的符号概念和词语概念
  二十一、哲学定义的言语和语言
  二十二、哲学定义的思维框架
  二十三、哲学定义的思维和存在同一性
    (一)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是共时结构中的同一性
    (二)共时性思维之物的客观存在,也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客观存在
    (三)历时性思维之物的客观存在,也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客观存在
  二十四、哲学定义的本体
  二十五、哲学定义的主体
  二十六、哲学定义的对象
    (一)哲学归属于思维之物客观存在
    (二)哲学的主体性面对所有的客观存在
    (三)思维之物的语言存在
    (四)思维之物的哲学
    (五)哲学的构成材料和内容到达
  二十七、哲学定义的构成
    (一)构成是构建共时结构专用的哲学概念
    (二)构成的构成材料的“在场”
  二十八、哲学定义的概念
    (一)自然之物的概念生成
    (二)概念构成共时结构
    (三)共时结构中概念的内容到达
    (四)哲学本体的共时结构由符号概念所构建
    (五)哲学主体的共时结构由词语概念所建构
  二十九、哲学定义概念是历史序列
  三十、哲学定义概念的时间秩序
  三十一、哲学定义的共时结构
    (一)构成共时结构的概念数量固定
    (二)最基本的共时结构
    (三)共时结构的相对固定
    (四)共时结构的系统、体系相对固定
    (五)共时结构中的存在自开显
    (六)共时结构的基本思维框架,是哲学体系的根本的本质的存在
    (七)共时结构的基本思维框架,是哲学的专业性的专门的存在
    (八)若丧失了共时结构的基本思维框架,则哲学和哲学体系就无从存在
  三十二、哲学定义的判断
  三十三、哲学定义的推理
  三十四、哲学定义共时结构的演示
  三十五、哲学定义共时结构的推论
  三十六、哲学定义共时结构的证明
  三十七、哲学定义共时结构的内容到达
  三十八、哲学定义共时结构的辩证法
第二部分  再认识的哲学框架
  一、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
    (一)一界
    (二)两体
    (三)三性
    (四)主体性生成
  二、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
  三、再认识的哲学基本框架
    (一)时间秩序的哲学基本框架
    (二)本体和主体的哲学对象不同
    (三)哲学本体对于主体性生成的决定意义
    (四)构成材料的意识和构成结构的意志
    (五)结构构成后的内容到达
    (六)符号概念构成的本体与主体的概念论对接
    (七)构成结构内在可思维、理解的哲学存在
    (八)构成结构的内、外的逻辑思维
    (九)构成结构的证明和辩证法
第三部分  本体是哲学上半部
  一、哲学的源头
    (一)哲学的源头的具体时间
    (二)原初存在者和始原初存在
    (三)源头的哲学对象
    (四)文化现象的沉淀系哲学的所为
    (五)科学的源头与哲学的源头
  二、哲学本体性地位的确立
    (一)中国的哲学的历史拐点
    (二)词语源于符号,符号概念在先,词语概念在后
    (三)哲学的历史沉淀和个人哲学思辨
    (四)主体以本体为对象意味着本体的延续发展
  三、哲学本体有分解的构成能力的意志
    (一)哲学本体以自然之物为标准的存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