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与近代天文学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书都只有一本,多封面版本的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

26.44 4.4折 60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杜昇云、崔振华、苗永宽、肖耐园 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11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杜昇云、崔振华、苗永宽、肖耐园 编
  •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8-12
  • 版次 1
  • ISBN 9787504648419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357页
  • 字数 426千字
  • 丛书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最早出现的天文台,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使中国进一步殖民地化而修建的。从1842年起就有法国懂天文的传教士带着精良的望远镜先后来到上海,1844年开始观星报时,1877年建成徐家汇授时台,为外国船舰提供气象和时间服务。1899年,法国人决定在上海松江的佘山修建天文台。1901年,佘山天文台告竣,拥有当时世界一流的天文折射望远镜,除照相天体测量外还从事地磁、地震测量与监测工作。1898年,德国人在青岛建立海岸信号局,1900年在局内设气象天测所,也拥有赤道仪和测时仪器。辛亥革命以后,这些天文台先后收回,成了中国现代天文台的一部分。
中国完全凭借自己力量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天文台是1934年建成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研究院。至此,中国天文学走上现代天文学发展之路。
这本书所写的,是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缓慢地、逐步地向近代天文学过渡,并在摆脱殖民地危险的斗争过程中,完成了近代天文学向现代天文学的过渡。回顾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全面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要看到它的辉煌,也要看清它固有的缺陷。既讴歌中国现代天文学的建立,又清醒地看到它薄弱的基础。我国今日之天文学,是一代又一代天文学家奋斗的产物。老一辈中国天文学家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永久的财富。这种精神终将激励我们不懈努力,以跨入世界天文学的先进行列。
【目录】
第一章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转轨
第一节外因促进了天文学体系的变化
第二节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特征
一、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
二、地域需要
三、实用性明显
四、社会地位重要
五、有两个重要分支
六、整体观念强
七、天文资料积累丰富而连续
八、成就突出
九、使用赤道坐标体系
十、重视实测
第三节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四节中外天文学交流的历史回顾
第五节中国天文学发展进入低谷
第六节中国古代天文学转轨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西学东渐与中国天文学的逐渐变化
第一节天文学观念的逐渐转变
第二节历法计算中数学方法的变化
第三节宇宙观念的多样化与转变
第四节天文仪器的变化
第五节中国天文学向近代天文学过渡

第三章欧洲天文学的革命
第一节欧洲古代天文学体系的形成及特点
一、欧洲古代天文学体系的形成
二、托勒密数学天文学的主要特点
三、亚里士多德与托勒密宇宙学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哥白尼对欧洲古代天文学体系的继承与发展
一、哥白尼时代的欧洲天文学
二、哥白尼的宇宙学革命
三、哥白尼的数学天文学改革
四、哥白尼学说的继承性
第三节“二说”并驰,“五天”沸腾
一、“日心地动说”的早期传播
二、第谷的目心-地心体系
三、隆哥蒙塔奴斯体系及其“平权说”
四、开普勒的天体运动理论
第四节望远镜给天文学带来了新动力
一、望远镜天文新发现
二、对亚里士多德宇宙学的全面清算
三、天文观测水平的迅速提高
第五节近代天文学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开普勒学说的传播
二、天体运动力学机制的探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与近代天体力学的建立
第六节天文学革命所导致的宗教纷争

第四章明末西方天文学的传入
第一节耶稣会士来华的背景
一、耶稣会的由来
二、护教措施
三、耶稣会的东来及其所面对的中国
四、对华传教方略的确立
第二节入华耶稣会士的早期天文活动
第三节西学东渐的客观条件与不利因素
一、传教士方面——欲传秘法的愿望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二、中国方面——推崇与拒斥的对立
第四节《崇祯历书》的编纂
一、历局的设立与耶稣会士的入局
二、徐光启的改历方针
三、新历书的诞生
……
第五章西方天文学的早期译著
第六章《崇祯历书》研究
第七章清代前期中国天文学体系的逐渐转变
第八章西方天文学知识在民间的传播和研究
第九章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孕育
第十章传教士中的天文学家
第十一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央观象台
第十二章青岛观象台
第十三章徐家汇观象台和佘山观象台
第十四章民国时期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
第十五章紫金山天文台和凤凰山天文台
第十六章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第十七章天文学术团体和出版物
第十八章近代天文教育机构
参考文献
总跋
补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