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权”的诞生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所有权”的诞生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书默认发一本,若是多种封面版本的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有批发需求的联系客服

190.45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日]加藤雅信 著;郑芙蓉 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9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日]加藤雅信 著;郑芙蓉 译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10
  • 版次 1
  • ISBN 9787511829092
  • 定价 3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191页
  • 字数 109千字
【内容简介】

  作为日本著名民法学家,加藤雅信教授曾在《财产法的体系与不当得利的构造》一书中为我们揭示不当得利在私法体系中的构造, 在《新民法大系》一系列书中为我们展示日本民法典之真髓。 这次又给我们奉献了另一部阐明所有权之起源的力作《所有权的诞生》。《“所有权”的诞生》通过对农耕产生前土地所有权概念相对模糊的各种社会进行实地考察,不仅阐明了土地所有权产生的构造,同时也阐明了近代工业社会的知识产权产生的构造。

【作者简介】
  加藤雅信,1946年9月9日生;1969年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同年該大学助手;1973年名古屋大学法学部助教授、1982年该大学教授;1986年东京大学法学博士;2007年上智大学法科大学院教授。
  其间,历任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夏威夷大学客座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伦敦大学客座研究员。
  著作:
  《新民法大系I~Ⅴ》(有斐阁初版2002年-第2版2005年)
  《财产法的体系与不当得利法的构造》(有斐阁1986年)
  《现代侵权行为法的展开》(有斐阁1991年)
  《现代民法学的展开》(有斐阁1993年)
  《民法(债权法)修改民法典的去向在何方》(日本评论社2011年)等、多数
  
  郑芙蓉,女,1977年8月生,陕西西安人。1999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同年留学日本,2003年取得京都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008年取得京都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2009年3月任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助教,2009年4月-2012年3月任名古屋商科大学商学部讲师,讲授日本民法和日本宪法,2012年4月起任广岛修道大学法学部副教授,讲授日本民法。主要研究领域为民法,物权法,中日法律比较。在《法学论从》,《民商法杂志》,《ジュリスト》等日文杂志和《中日民商法研究》,《私法》,《民间法》等中文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及翻译。参与撰写著作1部(日文),参与翻译著作1部(中文)。
【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追溯所有权概念的起源——探访“所有权”诞生之前的世界一草原之国——蒙古国二蒙古国宪法和蒙古国土地法三“被文明化的印第安人”的世界四产生土地剩余的社会形成时五从事灌溉的印第安人六“高坦”——探访阿伊努人的社会七不存在所有权的世界——冲绳的久高岛八火耕农业的社会九日本的火耕十亚洲的火耕社会十一亚洲火耕社会的土地所有十二南美洲的火耕社会十三大洋洲、非洲的火耕社会十四非循环型的火耕?十五游牧社会与土地所有十六狩猎社会与土地所有十七狩猎采集民——澳大利亚原住民第二章土地所有权产生的社会构造一定居农业社会与火耕农业社会二游牧社会与狩猎采集社会三所有权产生的基础四当土地为非生产资料时的情况——以尼泊尔的拉乌特人为例五非独占性的、非排他性的不完全所有权的存在六“木地屋文书”与所有权七与传统法律学上的“所有权”进行比较八对土地的权利与对水的权利九从语言分析的角度来看“所有”的概念——以印度蒙达人的社会为例第三章入会权产生的社会构造——处于所有和非所有之间的入会权一令人费解的权利——“入会权”二探访尼泊尔三在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土地的个人使用与共同使用四共同体对共同使用地进行限制的必要性五在尼泊尔的两种共同体使用形态六土地的高度差与土地的使用七从土地的生产率来看所有权、入会权、无主物的三级构造八两种入会权——尼泊尔的情况和日本的情况九再次前往切罗基人的世界十总有论之小公法人的性格十一具有现代气息的印加帝国的世界十二转让受到限制的土地所有权——共同体的维持与私人所有权确立之间的矛盾十三村落共同体与入会权十四中国云南省与老挝交界处的从事火耕的村落十五入会权的解体十六共同体的“纽带”与入会权、所有权十七渔业权与入会权——捕鲸和渔业入会?第四章无形财产权产生的社会构造一无形财产权二无形财产权制度的社会背景三软件保护之争的法律构造四“无形财产权”概念的社会功能五关于无形财产权保护的国际性利益对立结构六知识产权的侵害与日本七仿冒产品的横行及对将来的展望第五章“权利”的诞生一所有权概念的产生二入会权概念的产生三社会形态的差异带来的所有权对象的差异四无形财产权概念的产生五围绕“所有权”的若干争论结语——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统合说起一家族法和文化人类学二国家论和文化人类学三对文化人类学的期待——以所有权和入会权为例四取得时效的社会基础五法人类学和法解释学参考文献一览译后记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