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

正版现货,品相完好,套书默认发一本,若是多种封面版本的书,请咨询客服再下单,有批发需求的联系客服

777777.96 九品

仅1件

北京海淀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汤唯、毕可志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0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4-09

新起点书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汤唯、毕可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2-10
  • 版次 1
  • ISBN 9787301058640
  • 定价 3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463页
  • 字数 50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法理文丛
【内容简介】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与科学化构想》是一部以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为主题的学术专著。其以《宪法》、《立法法》所体现的原则为宗旨,综合地、系统地、科学地探讨了地方立法的基本范畴,层层深入地分析了地方立法体系、立法权限、立法程序、立法技术、立法监督等论题。通过历史分析法、价值确证法、比较研究法、学术争鸣法、图表列示法的运用,形成了体系宏大、内涵丰富、结构严谨的地方立法理论体系,并使该领域的专项研究达到了学理论证与实践动作的统一,价值选择与规则创制的一致,方略演讲与制度建设的协调,外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的融合,现状分析与未来预测的衔接。作者试图在著作中表明: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即是一种理相,也是一种实证,既是一种理性,也是一种经验。前者需要法学家去思考、去透视、去洞察、去前瞻;而后者则需要立法者去体验、去创造、去动作、去校正。而两者之完美的统一和结合,正是中国地方立法发展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作者简介】
毕可志1966年3月生于山东省文登市。199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获法学硕士学位。曾在行政机关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多年,1999年1月到烟台大学法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为烟台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博士研究生。自2000年以来,出版著作(合著)一部,参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摘录和转载。主持参与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两项,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项目两项,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社科、省教育厅、省司法厅和烟台市的奖励。
【目录】
第一章地方立法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地方立法范畴的科学定位
一、地方立法的概念诠释
二、地方立法的法律地位
三、地方立法的历史发展
四、地方立法的现实作用
五、地方立法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地方立法意义的理性思考
一、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是市场经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政治体制
改革的时代必然趋势
三、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民主制度
完善的有效途径
四、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是构建
法治大厦的基础工程

第二章地方立法原则的科学论证
第一节地方立法的一般性原则
一、地方立法的合宪性原则
二、地方立法的统一性原则
三、地方立法的民主性原则
四、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原则
第二节地方立法的特有原则
一、立足地方实际原则
二、突出地方特色原则
三、发挥地方自主权原则
四、地方立法的适度原则

第三章地方立法权限的合理划分
第一节国家立法体制的法律立论
一、不同立法体制下的立法权力模式
二、中国立法体制下的立法权界范围
第二节地方立法权能的属性分析
一、地方立法的权力特征
二、地方立法的权力效力
三、地方立法的权力范围
第三节地方政府规章的特殊机理
一、地方政府规章的法理意义
二、地方政府规章的主要类别
三、地方政府规章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地方立法权能的科学设置
一、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关系的合理调节
二、地方立法之间关系的合理调配

第四章地方立法程序的民主设计
第一节地方立法程序的正当性价值及其功能
一、地方立法程序建设的价值取向
二、地方立法程序的法律功能
第二节地方立法程序的构成
一、地方性法规的制定程序
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程序
第三节完善现行地方立法程序的思考
一、地方立法编制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改进
二、地方立法起草提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改进
三、地方立法审议修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改进
四、地方立法表决公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及其改进
第四节地方立法程序改革中的民主趋向
一、建立和完善地方立法听证制度
二、建立和完善地方立法助理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地方立法公开公告制度

第五章地方立法技术的改革创新
第一节地方立法技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
一、地方立法技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现状
二、传统立法技术的纵横对比与客观分析
三、地方立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准则
第二节地方立法技术的运用和实践
一、地方立法的技术手段之一:科学预测
二、地方立法技术手段之二:合理论证
三、地方立法技术手段之三:结构缔造
四、地方立法技术手段之四:语言表述

第六章地方立法完善的科学思考
第一节完善地方立法的必要性
一、地方立法完善的概念和特征
二、地方立法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地方立法完善的法律途径和主要方式
第二节地方立法完善的具体方法
一、地方立法的解释
二、地方立法的修改和补充
三、地方立法的废止
四、地方立法的清理和汇编

第七章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的制度构建
第一节地方立法法律责任制度的基本原理
一、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内容
二、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功能
三、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设定种类
四、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设定原则
第二节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制度的实现途径
一、地方立法中法律责任设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设定的主要方法
三、地方立法法律责任设定的完善措施

第八章地方立法监督的民主进程
第一节对地方立法进行民主监督的目标任务
一、立法监督的特定范畴
二、立法监督的主要内容
三、立法监督的基本准则
四、立法监督的价值功能
第二节对地方立法进行民主监督的有效制度
一、批准制度和备案制度
二、改变与撤销制度
三、违宪、违法的专门审查制度
第三节对地方立法进行民主监督的方法模式
一、以人大为主体的立法监督模式
二、政府内部的立法监督模式
三、普通法院外部监督立法的模式
四、专门监督机关对立法的监督模式
五、社会公众对立法的民主监督模式

第九章地方立法重点的客观选择
第一节发展市场经济的地方立法
一、市场经济主体的地方立法
二、市场规制的地方立法
三、宏观调控的地方立法
第二节行政管理的地方立法
一、社会治安的地方立法
二、科学、教育、文化方面的地方立法
三、环境保护的地方立法
四、民族宗教事务的地方立法
五、社会保障的地方立法
第三节地方立法重点的合理确定
一、东部地区的立法重点和特色
二、中西部地区的立法重点和特色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重点和特色
四、经济特区的立法重点和特色

第十章地方立法趋势的预测前瞻
第一节体制创新--地方立法改革所
面临的挑战
一、问题:地方立法发展道路的争议
二、方案:地方立法纵横对比的启示
三、对策:地方立法宏观体制的确立
第二节内容创新--地方立法中权力与
权利的制度思辨
一、行政性地方立法的权力控制
二、经济性地方立法的发展前景
三、授权性地方立法的制度设计
四、平权性地方立法的相互协调
第三节质量创新--地方立法发展中数
与量的辩证关系
一、效率和成本:地方立法的科学基础
二、决策和信息:地方立法者的主观导向
三、社会和文化:地方立法的内在动力
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