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延续增长:繁荣、危机及停滞的另一种解释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金融延续增长:繁荣、危机及停滞的另一种解释

下单以备注书名为准:《金融延续增长:繁荣.危机及停滞的另一种解释》,正版全新可开发票

37 5.4折 69 全新

库存4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元春 著;杨丹丹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6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10-08

碧水东乡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刘元春 著;杨丹丹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9-06
  • 版次 1
  • ISBN 9787520346399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28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217页
  • 字数 231千字
【内容简介】
金融危机前的经济繁荣是否普遍?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植于何时?危机后的增长停滞有何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繁荣、危机及停滞具有哪些相似点与差异性?本书致力于通过金融长周期的分析解答上述问题,提出金融延续增长这一路径的形成是导致繁荣、危机及停滞的重要原因,具体分析了金融延续增长的初始条件、保障因素、特征变化,论证了金融扩张与经济繁荣的关联、金融危机爆发的必然性、经济增速下滑的显著性及长期性,探讨了逆萨伊定律的存在、政府的定位与作用、经济的增长基础等问题。
【作者简介】
杨丹丹,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从事金融市场投资业务。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动态》《国际经济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从‘大缓和’到‘大衰退’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的大反思”,参编《中国新常态宏观经济:机制变异与理论创新》《货币政策理论反思及中国政策框架转型》等著作,参与撰写“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系列报告。

刘元春,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聘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新世纪人才。先后获得2001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七届和第十一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三届国家“三个一百”图书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四百篇,出版专著十余本。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经济增长与经济学理论发生变化(1) 

 第一节 危机前的经济稳健与理论综合(1) 

 第二节 危机中的经济下滑与理论失灵(3) 

  一 经济的下滑(3) 

  二 理论的失灵(4) 

 第三节 危机后的经济停滞与理论探索(6) 

  一 经济增长停滞(6) 

  二 增长理论创新(7) 

  三 金融的重要性(9) 

 第四节 研究界定(12) 

  一 概念界定(12) 

  二 研究目的(13) 

  三 研究安排(14) 

第二章 现实综述: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减速的典型案例概览(16) 

 第一节 大萧条(16) 

  一 危机前的普遍繁荣(16) 

  二 危机中的同步衰退(18) 

  三 危机后的长期萧条(20) 

 第二节 拉美债务危机(21) 

  一 危机前的外资流入(21) 

  二 危机中的形势恶化(23) 

  三 危机后的持续衰退(24) 

 第三节 日本泡沫破灭(25) 

  一 危机前的金融泡沫(25) 

  二 危机中的泡沫破灭(27) 

  三 危机后的大衰退(28) 

 第四节 亚洲金融危机(29) 

  一 危机前的增长奇迹(29) 

  二 危机的席卷式爆发(30) 

  三 危机后增长神话的破灭(32) 

 第五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34) 

  一 危机前欧元区的分化(34) 

  二 危机中的增长下滑(35) 

  三 危机后的持续震荡(38) 

第三章 理论综述:周期理论中的金融与增长(39) 

 第一节 凯恩斯学派(40) 

  一 需求不足(41) 

  二 金融不稳定(44) 

 第二节 货币学派(49) 

  一 债务变动(51) 

  二 货币供给(54) 

 第三节 奥地利学派(56) 

  一 货币非中性(57) 

  二 人造繁荣不可持续(5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60) 

  一 生产过剩(61) 

  二 利润率下降(64) 

第四章 理论分析:金融延续增长——危机后经济增速间断式及长期性下滑的原因(68) 

 第一节 逆萨伊定律(69) 

  一 萨伊定律及成立条件(69) 

  二 逆萨伊定律的存在性(71) 

 第二节 机制分析(74) 

  一 需求不足与资本过剩(74) 

  二 总需求的金融化扩张(77) 

  三 总供给的引致性增加(81) 

  四 过度均衡与转折点(82) 

  五 经济增速的间断式下滑(84) 

  六 经济增速的长期性下滑(86) 

 第三节 模型推导(87) 

  一 均衡利率的下行(88) 

  二 金融延续增长(91) 

  三 名义利率零下限与经济的长期停滞(93) 

  四 经济增长停滞时期的相关问题(95) 

第五章 理论研讨:理论特征分析及与主要经济周期学派观点的比较(99) 

 第一节 危机的必然性(99) 

  一 理论特征(99) 

  二 理论比较(100) 

 第二节 金融延续增长(102) 

  一 利率的下降(103) 

  二 金融非中性(104) 

 第三节 政府的作用(106) 

  一 金融危机发生前(107) 

  二 金融危机爆发后(107) 

第六章 案例论证:经济增长减速的典型金融危机剖析(111) 

 第一节 大萧条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111) 

 第二节 拉美债务危机与本书理论的比较分析(114) 

 第三节 日本泡沫破灭与本书理论的比较分析(114) 

 第四节 亚洲金融危机与拉美债务危机的比较分析(116) 

 第五节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本书理论的比较(117) 

 第六节 不同金融危机的比较(118) 

  一 不同金融危机的相似性(118) 

  二 不同金融危机的差异(121) 

第七章 中国经济: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增长(123) 

 第一节 危机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探析(124) 

  一 经济增长的驱动来源(124) 

  二 经济增长的驱动基础(127) 

  三 经济增长的驱动条件(129) 

 第二节 危机中经济增速的下滑(131) 

  一 需求的降低(131) 

  二 供给的变动(132) 

  三 经济增速的下滑(135) 

 第三节 危机后的中国经济增长(136) 

  一 经济增速下滑的长期性(137) 

  二 经济增长的前景探析(138) 

  三 经济增长的政策管理(140) 

第八章 政策实践: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政策比较(143) 

 第一节 危机后美国的政策调整(143) 

  一 美国经济扩张模式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143) 

  二 危机后美国的政策改革(148) 

 第二节 危机后中国的政策调整(152) 

  一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在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153) 

  二 危机后中国的政策改革(155) 

 第三节 危机后中美政策比较(164) 

  一 中美政策调整的相关性(164) 

  二 中美政策调整的差异性(165) 

第九章 传统潜在产出测算方法的局限性(168) 

 第一节 潜在产出测算的理论基础及适用性(168) 

 第二节 潜在产出测算在金融危机中的问题(170) 

  一 危机前市场失灵对潜在产出测算的冲击(170) 

  二 危机中逆萨伊定律对潜在产出测算的挑战(172) 

  三 危机后有效需求长期不足对潜在产出测算的影响(173) 

 第三节 潜在产出测算对发展中经济体的不适用性(174) 

 第四节 潜在产出测算的突破思路(176) 

第十章 总结与思考(179) 

 第一节 增长基础的再讨论(186) 

 第二节 古典二分法的突破(187) 

 第三节 金融的定位与约束(188) 

 第四节 政府定位的再思考(189) 

 第五节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191) 

参考文献(19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