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订通俗伤寒论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增订通俗伤寒论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具图书发票

35.8 4.5折 79 全新

库存9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何廉臣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10

版次1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6-06

碧水东乡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何廉臣
  •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10
  • 版次 1
  • ISBN 9787559121585
  • 定价 7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536页
  • 字数 422千字
【内容简介】
《通俗伤寒论》为前清俞根初先生之遗著,内容包括伤寒要诀、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及瘥后调理法等。原著经何秀山加按整理,何廉臣再次增订,综合了张仲景以后直至近代各家的伤寒、温热学说。内容共分四编:编,伤寒要诀;第二编,病理诊断;第三编,证治各论;第四编,调理诸法。全书集俞、何、章等人之经验,辨析诸证,颇为明晰;条列治法,寒温互用,功补兼施,可谓方法齐备,学理新颖,可为后学登堂入室之锁钥。
【作者简介】
 何廉臣(1861~1929),出身于世医家庭。先后曾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绍兴医学会会长,神州医药总会外埠评议员,神州医药总会绍兴分会评议长等。1908年6月与绍兴医界同仁一起组建绍兴医药研究社,创办《绍兴医药学报》。该刊是我国近代早的中医药期刊,何氏任副总编。
【目录】
 目 录

编 伤寒要诀

章 伤寒总论 3

节 六经形层 3

第二节 六经气化 4

第三节 六经关键 7

第四节 六经部分 8

第五节 六经病证 9

第六节 六经脉象 19

第七节 六经舌苔 24

第八节 六经治法 29

第九节 六经用药法 32

第十节 六淫病用药法 33

第十一节 三焦内部病用药法 38

第十二节 用药配制法 38

第十三节 六经总诀 39

第二章 六经方药 49

节 发汗剂 50

第二节 和解剂 58

第三节 攻下剂 67

第四节 温热剂 80

第五节 滋补剂 89

第六节 清凉剂 104

第二编 病理诊断

第三章 表里寒热 125

节 表寒证 125

第二节 里寒证 126

第三节 表里皆寒证 126

第四节 表热证 126

第五节 里热证 126

第六节 表里皆热证 126

第七节 表寒里热证 127

第八节 表热里寒证 127

第九节 里真热而表假寒证 127

第十节 里真寒而表假热证 128

第四章 气血虚实 130

节 气虚证 130

第二节 气实证 131

第三节 血虚证 132

第四节 血实证 132

第五节 气血皆虚证 132

第六节 气血皆实证 133

第七节 气虚血实证 133

第八节 气实血虚证 133

第九节 气真虚而血假实证 133

第十节 血真实而气假虚证 134

第五章 伤寒诊法 135

节 观两目 135

第二节 看口齿 136

第三节 看舌苔 138

第四节 按胸腹 142

第五节 问口渴否 145

第六节 询二便 146

第七节 查旧方 147

第八节 察新久 147

第六章 伤寒脉舌 153

甲、切脉举要 153

节 诊法 153

第二节 部分 154

第三节 脉象 158

第四节 钩玄 165

乙、辨舌举要 170

节 观舌形 170

第二节 察舌色 174

第三节 辨舌质 180

第四节 心法提要 181

丙、六经舌苔歌 184

节 太阳经腑舌苔歌 184

第二节 少阳经腑舌苔歌 184

第三节 阳明经腑舌苔歌 185

第四节 太阴经脏舌苔歌 186

第五节 少阴经脏舌苔歌 186

第六节 厥阴经脏舌苔歌 187

丁、察舌辨证歌 187

第三编 证治各论

第七章 伤寒本证 203

节 小伤寒 203

第二节 大伤寒 204

第三节 两感伤寒 222

第四节 伏气伤寒 223

第五节 阴证伤寒 225

第八章 伤寒兼证 229

节 伤寒兼风 229

第二节 伤寒兼湿 231

第三节 伤寒兼痧 234

第四节 伤寒兼疟 242

第五节 伤寒兼疫 252

第六节 风温伤寒 253

第七节 风湿伤寒 256

第八节 湿温伤寒 259

第九节 春温伤寒 260

第十节 热证伤寒 264

第十一节 暑湿伤寒 268

第十二节 伏暑伤寒 270

第十三节 秋燥伤寒 275

第十四节 冬温伤寒 284

第十五节 大头伤寒 288

第十六节 黄耳伤寒 292

第十七节 赤膈伤寒 293

第十八节 发癍伤寒 298

第十九节 发狂伤寒 305

第二十节 漏底伤寒 314

第二十一节 脱脚伤寒 317

第九章 伤寒夹证 321

节 夹食伤寒 321

第二节 夹痰伤寒 325

第三节 夹饮伤寒 335

第四节 夹气伤寒 338

第五节 夹血伤寒 339

第六节 夹阴伤寒 354

第七节 夹哮伤寒 358

第八节 夹痞伤寒 363

第九节 夹痛伤寒 369

第十节 夹胀伤寒 381

第十一节 夹泻伤寒 405

第十二节 夹痢伤寒 410

第十三节 夹疝伤寒 416

第十四节 夹阴伤寒 422

第十五节 夹痨伤寒 427

第十六节 临经伤寒 433

第十七节 妊娠伤寒 440

第十八节 产后伤寒 443

第十章 伤寒坏证 447

节 伤寒转痉 447

第二节 伤寒转厥 465

第三节 伤寒转闭 471

第四节 伤寒转脱 478

第十一章 伤寒复证 484

节 伤寒劳复 484

第二节 伤寒食复 486

第三节 伤寒房复 487

第四节 伤寒感复 490

第五节 伤寒怒复 491

第四编 调理诸法

第十二章 瘥后调理法 495

节 药物调理法 495

第二节 食物调理法 502

第三节 气候调理法 506

第四节 情欲调理法 509

第五节 起居调理法 510

附:中药计量新旧对照换算表 513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