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技术实训教程:Pro/ENG1NEER矢量模型绘制完全掌控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优秀技术实训教程:Pro/ENG1NEER矢量模型绘制完全掌控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具图书发票

33.8 5.6折 60 全新

库存3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绪东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4-05-12

碧水东乡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田绪东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259042
  • 定价 60.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62页
  • 字数 981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Pro/ENGINEER矢量模型绘制完全掌控优技》凝聚专业设计师的经验和技能,做到知识与技术并重,实例操作步骤翔实,实用性强,让用户能够学到实用、实效的从业技能和技术。《Pro/ENGINEER矢量模型绘制完全掌控优技》适合各行业机械模型、电子、NC加工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以及各类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各大专院校和培训班的教材。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Pro/ENGINEER矢量图形绘制的专业图书。
Pro/ENGINEER是一款专业的模型结构矢量图形绘制软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机械、NC加工、电子等诸多行业。由于其强大而完美的功能,Pro/NGINEER几乎是CAD/CAM领域应用最广的软件。全书共15章,内容涵盖了概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三维模型设计、分析计算、动态模拟与仿真、工程图的输出以及生产加工成品的全过程,《Pro/ENGINEER矢量模型绘制完全掌控优技》所配光盘内容为书中部分实例源文件。
【目录】
第1章Pro/ENGINEERWildfire概述
1.1Pro/ENGINEERWildfire4.0的特点
1.2Pro/ENGINEERWildfire4.0主要功能模块
1.3Pro/ENGINEER参数化技术
1.4安装Pro/ENGINEERWildfire
1.4.1软、硬件要求
1.4.2安装前的配置
1.4.3安装Pro/ENGINEERWildfire4.0中文版
1.4.4快速安装Pro/ENGINEERWildfire4.0
1.5设置启动目录
1.6本章小结
1.7思考与练习

第2章Pro/ENGINEERWildfire界面操作
2.1工作界面简介
2.2标准工具栏
2.3下拉菜单简介
2.4文件莱单详解
2.5定制用户界面
2.6系统环境设置
2.7本章小结
2.8思考与练习

第3章草绘模块
3.1草绘中的基本概念
3.2草绘中鼠标键的功能
3.3设置草绘环境
3.4草绘的步骤
3.4.1进入草绘
3.4.2草绘截面的步骤
3.5草绘截面的基本命令
3.6手工操纵图元
3.7约束图元
3.7.1自动约束
3.7.2手动约束
3.8编辑图元
3.9标注尺寸
3.10编辑尺寸
3.11修改截面
3.12综合实例
3.12.1实例1:对称图形
3.12.2实例2:圆弧过渡
3.13本章小结
3.14思考与练习

第4章基础特征
4.1几个重要概念
4.2拉伸特征
4.2.1拉伸特征类型
4.2.2拉伸深度设置
4.2.3拉伸特征的步骤
4.2.4薄板拉伸特征
4.2.5实例3:创建正六棱柱
4.2.6实例4:创建结构件
4.2.7实例5:创建支座
4.2.8实例6:创建带槽构件
4.2.9实例7:瓶塞开启器构件
4.3旋转特征
4.3.1旋转特征类型
4.3.2旋转角度设置
4.3.3旋转特征的步骤
4.3.4薄板旋转特征
4.3.5实例8:创建锥轴
4.3.6实例9:创建端盖
4.3.7实例10:创建轴承座
4.4修改特征和设置零件模型的属性
4.4.1模型树
4.4.2修改特征
4.4.3层
4.4.4设置零件模型的属性
4.5本章小结
4.6思考与练习

第5章高级特征
5.1扫描特征
5.1.1扫描工具莱单
5.1.2扫描特征的创建步骤
5.1.3薄板扫描特征
5.1.4实例11:创建扫描特征
5.2混合特征
5.2.1混合工具菜单
5.2.2混合特征的创建步骤
5.2.3薄板混合特征
5.2.4实例12:创建平行和光滑混合特征
5.2.5实例13:使用“投影截面”创建混合特征
5.2.6实例14:创建“旋转”混合特征
5.2.7实例15:创建一般混合特征
5.3扫描混合特征
5.3.1扫描混合的轨迹设置
5.3.2扫描混合截面
5.3.3扫描混合其他上滑面板
5.3.4创建扫描混合特征的步骤
5.3.5实例16:创建挂钩
5.4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5.4.1可变截面扫描工具操控板
5.4.2可变截面扫描的类型
5.4.3可变截面扫描的轨迹
5.4.4可变截面扫描的截面
5.4.5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的刨建步骤
5.4.6薄板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5.4.7实例17:衣帽钩
5.5螺旋扫描特征
5.5.1螺旋扫描工具菜单
5.5.2螺旋扫描创建步骤
5.5.3实例18:创建弹簧
5.5.4实例19:创建螺栓
5.5.5实例20:创建螺母
5.6本章小结
5.7思考与练习

第6章孔和壳
6.1孔特征
6.1.1简单孔
6.1.2实例21:简单孔特征
6.1.3实例22:创建简单孔特征
6.1.4标准孔
6.1.5实例23:标准孔
6.2壳特征
6.2.1壳操控板
6.2.2创建壳特征的步骤
6.2.3创建壳特征要注意的问题
6.2.4实例24:创建相同壁厚的壳
6.2.5实例25:创建不同厚度的壳
6.3本章小结
6.4思考与练习

第7章倒角和倒圆角
7.1倒圆角特征
7.1.1倒圆角的基本概念
7.1.2倒圆角操控板
7.1.3上滑面板
7.1.4创建倒圆角特征的步骤
7.1.5实例26:创建恒定倒圆角
7.1.6实例27:设置倒圆角过渡样式
7.1.7实例28:可变倒圆角和通过曲线倒圆角
7.2自动倒圆角特征
7.2.1自动倒圆角操控板
7.2.2上滑面板
7.2.3创建自动倒圆角特征的步骤
7.2.4实例29:自动倒圆角特征
7.3倒角特征
7.3.1边倒角的基本概念
7.3.2“边倒角”操控板
7.3.3上滑面板
7.3.4边倒角的创建步骤
7.3.5实例30:边倒角练习
7.4拐角倒角
7.4.1创建拐角倒角
7.4.2实例31:拐角倒角
7.5本章小结
7.6思考与练习

第8章其他工程特征
8.1筋特征
8.1.1筋特征的分类
8.1.2创建筋特征
8.1.3实例32:创建筋特征
8.2拔模特征
8.2.1拔模的有关概念
8.2.2拔模操控板
8.2.3拔模操控板的上滑面板
8.2.4快捷菜单
8.2.5创建拔模特征
8.2.6实例33:创建恒定拔模
8.2.7实例34:创建可变拔模
8.2.8实例35:创建根据拔模枢轴分割的拔模
8.2.9实例36:使用草绘创建分割拔模
8.2.10实例37:使用两个枢轴创建分割拔模
8.3修饰特征
8.3.1修饰螺纹
8.3.2创建修饰螺纹的步骤
8.3.3实例38:修饰螺纹
8.3.4凹槽特征
8.3.5实例39:创建凹槽
8.3.6草绘修饰特征
8.3.7实例40:创建草绘修饰特征
8.4本章小结
8.5思考与练习

第9章基准特征
9.1基准特征的基本操作
9.1.1基准特征的显示控制
9.1.2基准特征的命名
9.1.3基准特征的颜色
9.1.4基准特征工具栏
9.2基准平面
9.2.1基准平面的用途
9.2.2创建基准面
9.2.3实例41:创建基准平面并调整其显示
9.2.4预选参照基准平面和实施型基准平面
9.2.5示例42:创建基准平面
9.2.6实例43:特征型基准平面和实施型基准平面
9.3基准轴
9.3.1基准轴对话框
9.3.2预选参照的基准轴
9.3.3示例44:创建基准轴
9.4基准坐标系
9.4.1坐标系对话框
9.4.2创建坐标系的步骤
9.4.3实例45:创建坐标系
9.5本章小结
9.6思考与练习

第10章基准点和曲线
10.1基准点
10.1.1一般基准点
10.1.2实例46:创建一般基准点
10.1.3草绘基准点
10.1.4实例47:草绘基准点
10.1.5偏移坐标系基准点
10.1.6实例48:创建偏移坐标系基准点
10.1.7域基准点
10.2基准曲线
10.2.1草绘基准曲线
10.2.2实例49:草绘基准曲线
10.2.3经过点的基准曲线
10.2.4实例50:刨建通过点的基准曲线
10.2.5实例51:编辑基准曲线
10.2.6实例52: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
10.3其他曲线
10.3.1实例53:曲面相交产生曲线
10.3.2实例54:修剪曲线
10.3.3偏移曲线
10.3.4实例55:创建偏移曲线
10.3.5复制曲线
10.3.6投影曲线
10.3.7实例56:投影曲线
10.3.8包络曲线
10.3.9二次投影曲线
10.4本章小结
10.5思考与练习

第11章曲面特征
11.1创建曲面特征的方法
11.2边界混合曲面
11.2.1使用边界混合工具
11.2.2实例57:边界混合曲面
11.3扫面混合曲面
11.3.1扫描混合工具的操作界面
11.3.2创建扫描混合曲面的步骤
11.3.3实例58:垂直于轨迹的扫描混合曲面
11.3.4实例59:所选截面的扫描混合曲面
11.3.5实例60:扫描混合的边界条件
11.4可变剖面扫描曲面
11.4.1创建可变剖面扫描曲面的步骤
11.4.2实例61:单一轨迹可变剖面扫描曲面
11.4.3实例62:多条轨迹的可变截面扫面
11.5本章小结
11.6思考与练习

第12章造型曲面特征
12.1造型工作环境
12.1.1分析工具栏
12.1.2显示所有视图工具
12.1.3造型工具栏
12.1.4造型莱单
12.2创建自由曲线
12.2.1自由曲线上的点
12.2.2设置活动平面
12.2.3创建自由曲线
12.2.4创建圆
12.2.5创建圆弧
12.3编辑自由曲线
12.3.1拖动、移动曲线上的点
12.3.2使用点上滑面板编辑点
12.3.3自由曲线端点切向量的编辑
12.3.4添加删除点
12.3.5分割和连接
12.3.6下落曲线
12.3.7通过相交产生COS
12.4造型曲面
12.4.1创建边界曲面
12.4.2创建放样曲面
12.4.3创建混合曲面
12.4.4造型曲面中的内部曲线
12.4.5编辑造型曲面
12.5移除造型曲面
12.5.1曲面连接
12.5.2曲面修剪
12.5.3曲面自由编辑
12.6实例63:水壶造型
12.7本章小结
12.8思考与练习

第13章曲面编辑
13.1填充工具
13.2复制曲面
13.3曲面偏移
13.4曲面延伸
13.5曲面合并
13.6曲面修剪
13.7曲面加厚
13.8实体化
13.9实例训练
13.9.1实例64:可乐瓶
13.9.2实例65:水壶
13.10本章小结
13.11思考与练习

第14章特征操作
14.1复制
14.1.1复制菜单
14.1.2复制特征的步骤
14.1.3实例66:复制特征
14.2镜像
14.3阵列
14.4尺寸阵列
14.4.1实例67:利用尺寸阵列生成矩形阵列
14.4.2实例68:利用尺寸阵列生成环形阵列
14.5方向阵列
14.5.1方向阵列操控板
14.5.2实例69:方向阵列
14.6轴阵列
14.6.1轴阵列操控板
14.6.2实例70:轴阵列
14.7填充阵列
14.7.1填充阵列操控板
14.7.2实例71:填充阵列
14.8表阵列
14.8.1表阵列操控板
14.8.2实例72:表阵列
14.9参照阵列
14.10曲线阵列
14.11本章小结
14.12思考与练习

第15章装配基础
15.1创建装配文件
15.2装配约束
15.3完成装配
15.3.1元件放置操控板
15.3.2装配的步骤
15.3.3实例73:装配
15.4配环境下零件操作
15.4.1基本零件操作
15.4.2在装配环境中编辑零件
15.4.3实例74:装配环境中的零件操作
15.5装配体的分解
15.6本章小结
15.7思考与练习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