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通信原理(第2版)
图书条目标准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现代通信原理(第2版)

正版全新,绝无盗版,可开具图书发票

43.2 6.3折 69 全新

库存2件

四川成都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赵恒凯;邹雪妹;余小清;李颖洁;张舜卿;王涛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07

版次2

装帧其他

上书时间2024-05-11

碧水东乡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赵恒凯;邹雪妹;余小清;李颖洁;张舜卿;王涛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21-07
  • 版次 2
  • ISBN 9787302545590
  • 定价 69.00元
  • 装帧 其他
  • 开本 16开
  • 纸张 胶版纸
  • 字数 526.000千字
【内容简介】
通信原理是关于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 本书主要介绍通信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及传输技术。这些内容为通信技术研究和通信系统开发提供专业理论基础。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绪论、预备基础知识、随机信号分析、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数字信号的**接收技术、同步原理、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等。
【作者简介】
赵恒凯,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与电波传播、信号检测。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件,参编教材和专著5部。主持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项目等教改项目,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企业合作开发项目等科研项目20多项。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

李颖洁,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 EMBS上海分会共同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神经工程分会委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2002年调到上海大学任教,目前为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教授。2008年德国马普学会脑研究所访问学者,2016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已经发表60余篇学术论文,专著一部,教材3部。主持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二级子课题,担任国家“863”计划项目的副组长,参与了多项企业合作项目等。曾经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1.1通信过程

1.1.2通信系统类型

1.1.3主要性能指标

1.2信息及其度量

1.2.1离散信源的信息度量

1.2.2离散信源的熵

1.2.3连续信源的熵(相对熵)

1.3通信信道及噪声

1.3.1信道的分类及特性

1.3.2信道中的噪声

1.3.3信道容量的概念

1.4思考题

1.5习题

第2章预备基础知识

2.1引言

2.2信号的分类

2.3信号的频谱分析

2.3.1傅里叶级数

2.3.2傅里叶变换

2.3.3常用信号的频谱

2.4能量和功率

2.4.1信号能量与能量谱密度

2.4.2信号功率与功率谱密度

2.5卷积和相关

2.5.1卷积积分

2.5.2相关函数

2.6信号通过线性系统传输

2.6.1冲激响应

2.6.2频域传递函数

2.6.3无失真传输条件

2.7信号带宽

2.8希尔伯特变换

2.9习题

第3章随机信号分析

3.1引言

3.2随机变量

3.2.1基本概念

3.2.2概率分布

3.2.3数字特征

3.3随机过程

3.3.1基本概念

3.3.2平稳随机过程

3.3.3各态历经过程

3.3.4平稳随机过程的相关函数

3.3.5高斯过程

 

 

3.4平稳随机过程谱分析

3.4.1功率谱密度函数

3.4.2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的主要性质

3.4.3功率谱密度与自相关函数——维纳辛钦定理

3.5窄带随机过程

3.5.1基本概念

3.5.2窄带随机过程的数学表示

3.5.3零均、平稳高斯窄带过程的统计特性

3.5.4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3.5.5宽带过程——白噪声

3.6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6.1线性系统分析(简单回顾)

3.6.2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3.7马尔可夫(Markov)过程

3.7.1基本概念

3.7.2马尔可夫序列

3.7.3马尔可夫链

3.7.4应用举例

3.8思考题

3.9习题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4.1引言

4.2幅度调制原理

4.2.1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4.2.2常规调幅(AM)

4.2.3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DSBSC)

4.2.4单边带调制(SSB)

4.2.5残留边带调制(VSB)

4.3幅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3.1幅度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4.3.2DSB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3.3SSB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3.4AM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4角度调制原理

4.4.1角度调制信号的数学表达式

4.4.2角度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与带宽

4.5角度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6频分复用

4.7思考题

4.8习题

第5章模拟信号数字化

5.1引言

5.2抽样定理

5.2.1低通型信号抽样定理

5.2.2带通型信号抽样定理

5.2.3自然抽样与平顶抽样

5.3量化与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

5.3.1均匀量化

5.3.2非均匀量化

5.4脉冲编码调制(PCM)

5.4.1PCM编码原理

5.4.2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5.6增量调制(ΔM)

5.6.1增量调制原理

5.6.2增量调制系统中的量化噪声

5.6.3增量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7时分复用(TDM)

5.7.1时分复用原理

5.7.2时分多路数字电话通信系统

5.8思考题

5.9习题

第6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6.1引言

6.2基带信号的表示

6.3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6.4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

6.4.1基带传输模型

6.4.2基带接收信号的定性分析

6.4.3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6.5部分响应系统

6.6基带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及眼图

6.6.1基带传输系统抗噪声性能

6.6.2眼图

6.7均衡

6.8扰码和解扰

6.9思考题

6.10习题

第7章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7.1引言

7.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7.2.1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7.2.2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7.2.3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及二进制差分移相键控(2DPSK)

7.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12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2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3.32PSK及2DPSK的抗噪声性能

7.4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比较

7.5多进制调制系统

7.5.1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MASK)

7.5.2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MFSK)

7.5.3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MPSK及MDPSK)

7.5.4振幅相位联合键控(APK)

7.6数字调制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改进发展

7.6.1交错正交相移键控(OQPSK)

7.6.2小频移键控(MSK)

7.6.3高斯小频移键控(GMSK)

7.6.4正弦频移键控(SFSK)

7.6.5平滑调频(TFM)

7.6.6无码间串扰和相位抖动的偏移四相相移键控(IJFOQPSK)

7.7思考题

7.8习题

第8章数字信号的接收

8.1引言

8.1.1接收问题

8.1.2数字通信系统的统计模型

8.1.3模型参数的描述

8.2接收准则

8.2.1小差错概率准则

8.2.2似然比准则

8.2.3似然准则

8.2.4多进制似然准则

8.2.5输出信噪比准则

8.3确知信号的接收

8.3.1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接收机

8.3.2二进制确知信号接收机的性能

8.3.3二进制确知信号的形式

8.3.4多进制确知信号的接收机及其性能

8.4随相信号的接收机

8.4.1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接收机

8.4.2二进制随相信号接收机的性能

8.5起伏信号的接收

8.5.1m进制FSK起伏信号的接收

8.5.2起伏信号接收的性能

8.6实际接收机与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8.6.1实际接收机与接收机的性能公式比较

8.6.2r和Eb/n0的相互关系

8.7匹配滤波器的基本概念

8.7.1匹配滤波器

8.7.2匹配滤波接收原理

8.7.3匹配滤波器在接收中的应用

8.8基带传输系统

8.9思考题

8.10习题

第9章同步原理

9.1引言

9.2载波同步

9.2.1插入导频法

9.2.2直接法

9.2.3载波同步的性能指标

9.3位同步

9.3.1插入导频法

9.3.2直接法

9.3.3位同步的性能指标

9.4群同步

9.4.1起止式同步法

9.4.2连贯式插入法

9.4.3间隔式插入法

9.4.4自群同步

9.4.5群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9.5扩频同步

9.5.1捕获

9.5.2跟踪

9.6网同步

9.6.1主从同步法

9.6.2相互同步法

9.6.3独立时钟同步法

9.7思考题

9.8习题

第10章先进的数字通信技术

10.1引言

10.2中继无线通信技术

10.2.1基本概念

10.2.2主要原理及技术

10.2.3应用举例

10.3OFDM技术

10.3.1基本概念

10.3.2主要原理及技术

10.3.3应用举例

10.4多址技术

10.4.1概述

10.4.2多址技术特点

10.5扩频通信

10.5.1基本概念

10.5.2工作原理及主要工作方式

10.5.3主要特点

10.5.4扩频通信技术的应用现状

10.6交换技术

10.6.1电路交换

10.6.2分组交换

10.6.3ATM交换

10.7思考题

附录常用数学函数表和数学公式

附录1余误差函数表erfc(x)

附录2正态概率积分表

附录3贝塞尔函数表

附录4三角函数公式

附录5定积分的求法

参考文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