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唯识学探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唯识学探源

9787101078534

37 全新

库存999件

浙江金华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释印顺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8534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32

货号20981687269

上书时间2023-05-08

绍瑞图书专营店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此处需要添加内容此处需要添加内容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华书局; **版 (2011年4月1日)   丛书名: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平装: 143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01078534, 7101078532   条形码: 9787101078534   商品尺寸: 20.6 x 14.6 x 0.8 cm   商品重量: 204 g   定价:26.00             内容**    唯识学的确立,虽是西元四世纪的事情。但如要从历史的见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与发展申的演变,那就不能不从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思想的来源,也不能从佛教的立场,给予正确的评价。
    释印顺编著的《唯识学探源》分为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两编,介绍了原始佛教思想概说、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识思想、部派佛教概说、本识论探源等内容。     作者简介       释印顺(1906—2005),当代佛学泰斗,博通三藏,一生游心法海,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佛学著作四十余种,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专著。印顺法师对佛教的教史、教理与教制作了广泛、深入、系统的梳理与阐释,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成为汉语佛学研究的重要典范,受到海内外学术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目录    题唯识学探源
 自序

 上编 原始佛教的唯识思想
 **章 原始佛教思想概说
 **节 原始佛教界说
 第二节 原始佛教的根本思想
 第三节 缘起的解释
 **项 缘起支数的考察
 第二项 五支说的解说
 第三项 十支说的解说
 第四项 十二支说的解说
 第五项 诸说的融贯

 第二章 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识思想
 **节 唯识思想的几个观念
 第二节 原始佛教与唯识思想

 下编 部派佛教的唯识思想
 **章 部派佛教概说
 **节 部派分裂的概况
 第二节 部派思想的分化与趋势

 第二章 本识论探源
 **节 概说
 第二节 犊子系与本识思想
 第三节 说一切有系与本识思想
 **项 说转部的胜义补特伽罗
 第二项 有部的假名我与犊子系不可说我的关系
 第三项 经部譬喻师的细心说
 甲 细心相续
 乙 王所一体
 第四节 分别说系与本识思想
 **项 分别说系心识论概说
 第二项 一心相续
 第三项 心性本净
 第四项 五法遍行与染俱意
 第五项 有分识
 第六项 细意识
 第五节 大众系与本识思想
 **项 大众系的特色
 第二项 遍依根身的细意识
 第三项 生起六识的根本识

 第三章 种习论探源
 **节 种习思想概说
 第二节 微细潜在的烦恼
 **项 随眠
 第二项 习气
 第三项 阿赖耶
 第三节 业力的存在
 **项 概说
 第二项 各派对业力存在的异说
 第三项 结说
 第四节 有漏种子
 **项 说转部的一味蕴
 第二项 化地部的穷生死蕴
 第三项 大众部的摄识
 第四项 经量部的种习
 第五节 无漏种子
 **项 有部的解说
 第二项 经部的解说
 第三项 大众分别说系的解说

 第四章 无境论探源         版权页:

 插图:

 东方毗舍离中心(恒河下游)的跋耆族比丘,与西方波利邑中心(恒河上流,即《西域记》的波利夜咀罗国)的波利比丘,开始这两大集团的显然分化。传说当时大家都认为有再结集的必要,为了意见上的不合,分为两个集团,各自结集;上座与大众的分裂,才开始明朗化。虽然二部的分立,时间还要迟一点,而这就是未来二部对立的前身。这两大集团,内部也没有统一,思想上的小集团,又渐渐地显著,促成支末的分裂。上座部又分为分别说与说一切有两部,与大众部成为三部的鼎立。这不论在律学的传承上、论典的不同上、古人的解说上,都有这三大系。分别说与说一切有的分裂,是阿育王时代的事。稍后,说一切有系中分出较通俗的犊子部成立,合成小乘佛教四大派。这四大派的分裂,与区域文化及师承有关。大天五事的诤论,是阿育王时代的事,也与四大派分裂有关。大众系发展在东南印,犊子系与分别说系在中印及西南印,说一切有系在西北印。这是从它的教化中心区说的,并不是可以**地分疆划界。比较上,分别说系要接近佛教的古义;大众系富于想像;说一切有与犊子系,又不免拘泥了些。从根本二部,分出十八部,或者还不止,大多为了见解的不同;大乘佛教的观感不同,也是一种。这末派的分裂,有着种种而互相矛盾的传说,比较地研究起来,分别说系的铜镍部,与犊子系的正量部,关于大众系分派的传说;大众部关于上座系分派的传说,要比较正确、适当。它们叙述另一系的分派,因为超身事外,所以还能作较客观的叙述。现在把它列一个表在下面。至于它比较正确、适当的理由,这里只能略去不谈。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