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经典·孙滋溪画集(上、下卷) 精装带盒套,包邮
  • 红色经典·孙滋溪画集(上、下卷) 精装带盒套,包邮
  • 红色经典·孙滋溪画集(上、下卷) 精装带盒套,包邮
  • 红色经典·孙滋溪画集(上、下卷) 精装带盒套,包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色经典·孙滋溪画集(上、下卷) 精装带盒套,包邮

1380 全新

仅1件

山东烟台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滋溪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上书时间2017-04-2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画家简介

孙滋溪,(1929—2016)山东省龙口人。 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留校工作,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长,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会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集出版有《孙滋溪画集》、《孙滋溪油画写生录》。

《天安门前》三部曲创作历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家搬到南池子,离天安门很近,常去那里散步。每次都能看到一些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手提行囊,面带风尘,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候拍照。当摄影师就要按动快门时,他们的表情是那样的兴奋和紧张,充满着幸福感。1964年我开始创作油画《天安门前》,就是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和感受。每到这时,我就想起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自己第一次来北京在天安门前照像时的激动心情。我想:人们这样热爱天安门,这样渴望到这儿来摄影留念。我觉得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创作的构思油然而生。当时有这样一篇通讯报道:一个东北工人十分渴望到天安门前照像,但因没有来北京的机会,就把他的照片寄到“天安门摄影服务部”,请求给他加洗上天安门的背景。这个故事使我很受感动。于是,我创作这幅画的欲望燃烧得更炽烈了。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第一幅画刻画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物,这幅画中间的那位支部书记,是根据北京市劳模李墨林的形象创作的。为此我曾到“四季青”公社同李墨林一起生活了半个月;这幅画中有几位青年农民形象,也是在这个公社找到的。
  后两幅画由我和女儿孙路共同创作。第二幅画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为画面核心人物,他们在离别北京,告别家人,出征北大荒插队前,一起到天安门前合影留念。左边远景是一队身穿八个样板戏服装的群众演员,当时群众样板戏也是全国遍地开花。另一边是两三组家庭散组,穿黑棉衣的老大爷,抱着老伴的遗像,这是一个真人真事,老伴生前一直有个愿望,想到北京,到天安门前照张像,也许是当时经济和交通不便,或是其他原因,最终没有如愿,为了实现老伴的愿望,老大爷抱着照片来到天安门前。
  第三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主体是一组生动、朴实、强悍的农民工组合,后面有一组是远道而来的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另一组是国外旅游团。这几组群体人物有着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典型特征。刻画了改革开放后,我们祖国正在融入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国际交流的新时代。
                                                                                                               ——孙滋溪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