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备文献辑存(16开精装 全74册 原箱装)
本书为影印资料性文献。为了推动对古代中国武备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其中的优秀内容成为当代文化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收集古代有关文献辑录为《武备文献辑刊》,影印图文并茂,收录的古代大量的武备资料,具有极强的文献价值,对历代军事研究也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
33883
4.9折
¥
69800
全新
仅1件
作者王焱 编
出版社线装书局
ISBN9787512036833
出版时间2019-06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69800元
货号db7778
上书时间2022-02-2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人类的历史免不了斗争,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甚至説:『战争是万物之父』。这句名言与中国古人信仰的『和实生物』几乎处于完全对立的境地,然而却同样有见于人类历史的某种共相。浏览历史可以看到,凡原生的文明而能发展、壮大,并保其无疆之休者,无一不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古代中国的文明自然不能例外。从天造草昧到人文化成,其间争战不知凡几,武备强弱与国家存亡息息相关,故而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激烈的军事斗争,刺激了军事技术的发展,也啓发了哲人对斗争哲学的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列国纷争不已,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兵书,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司马法》《尉缭子》等相继诞生。同时的思想家,如老子、墨子、荀子等,以哲人而处乱世,不能置身世外,皆有对战争活动的思考。如老子论奇正、墨子非攻、荀子议兵等,皆爲古代中国武备思想史上的重要遗産。
古代中国的王朝更迭,每当易代之际,无不经过剧烈的征战。及天下一统,要维护王国的统一,应对侵略与叛乱,武备力量不能稍有懈弛。在两千馀年的王朝历史中,历经无数的斗争,涌现出一係列的名将,如李广、马援、岳武穆、王阳明、戚继光等。后人尊崇之,爲之传记、图像,这些资料也成爲中国古代武备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中国文明作爲一种原生文明,对武备力量的思考,颇具特色。汉字『武』,旧训『止戈爲武』,这一思想最初见于《左传》,后被许慎采入《説文解字》,几乎成爲一种标准解释。其中似乎有些理想主义的成分。或者是长久的礼乐传统的遗泽,使得春秋时代的思想家在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仍然紧密地保守着对和平的嚮往。先秦思想的主流,无过儒、道、墨三家。墨子非攻且不论,老子以万物爲刍狗,但仍然説:『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后用之。』这种倾向在儒家表现得最爲明白。孔子周游至卫国,卫灵公问陈,则曰:『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后世甚至以爲『儒者不言兵』。宋代学者张载少喜谈兵,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尝谒范仲淹,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这种倾向固然无损于儒家的教义,但我们回顾历史,以汉唐而较宋明,不得不説这是一种偏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颜元尝慨然于儒者之不武,对此有激烈的批评。
中国古代的武备文献,形式多样,《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録兵书五十三家,分爲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四类。宋代郑樵《通志·艺文略》则分爲五类:兵书、军律、营阵、兵阴阳、边策。近人陆达节《历代兵书目録》则分爲:兵法、阵法、兵占、兵器、兵技、军制、名将事略等项。据此可见传世武备文献的大略。
历代的武备文献,据有关目録,有四千馀种,存世者五百馀种。传统武备文献的发掘整理,一直是古文献学中的重要领域。除了对经典文本如《孙子兵法》《武经七书》等校勘注释之外,汇集历代有关文献的丛书也有《历代兵书集成》等大型文献。编者长期从事域外汉籍的编辑整理,因而留心武备文献的收集。先后收得有关文本多种,因而彙爲一编,影印行世。本编的选目不限于传统的所谓兵书,其中也包括名将传、边关志、平乱记等。全编共收録有关文本六十馀种,皆爲流传域外的中国古典文献。全编出版以后,希望可以推动有关的古典研究,并有助于当代的文化建设。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