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韦恩·克斯坦鲍姆,生于1958年,美国艺术家、诗人、文化评论家。他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是1994年Whiting Award获得者。2020年,他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文学奖(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Award in Literature)。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了20多本著作,包括诗集、评论集、小说、寓言等。 内容简介: 韦恩·克斯坦鲍姆,生于1958年,美国艺术家、诗人、文化评论家。曾于1994年获得怀丁作家奖(Whiting Writer's Award),后于2020年获得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文学奖(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 Award in Literature)。他已出版了20多本著作,包括诗集、评论集、小说、寓言等。 克斯坦鲍姆在查阅档案、阅读相关作品,并进行大量走访的基础上,依照时间线索讲述了美国当代有名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富有传奇色彩,又极具争议的一生。作者对沃霍尔的人生经历和艺术特点有着总括性点评,并将其人生分为三个部分,各有侧重地描述了安迪·沃霍尔的家庭、学习、波普艺术、实验电影、电视节目、晚年创作等,精彩纷呈地呈现了他多姿多彩的生命历程。 摘要: 1.创伤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也就是那一天,安德鲁·沃霍拉(Andrew Warhola)庆祝他十七岁生日。这位无性恋的白化病患者、《a:一本小说》(a: a novel)的作者安迪(Andy),本名安德鲁·沃霍拉,但是最终他去掉了其姓氏(Warhola)结尾处的a——这累赘的a如此笨重,又带着种族的印记。但是被弃之物又总能激起人的好奇与敬畏,被逐出视野,又会再次出现。他去掉名字结尾处的a,可能是想让他的名字获得更具好战意味的象征:安迪战争洞(Andy War Hole)。无论如何,他对字母a也保留了好感;在他看来,字母a的辩证方是字母b。 在安迪早期的生活里,没有什么创伤可与投掷原子弹相比。似乎在安迪生日那天美国投放原子弹是“恰如其分”的,尽管他在1945年还未进人流行视野或跻身一流艺术家的行列。批评家可能会指责他只关心知名度而忽略人类遭受的巨大灾难,这灾难由美国带来,也让美国蒙难,而这个国家却正是他所欣赏的[他把自己的最后一部书命名为《美国》(America)]。他成长于“大萧条”时期,一个极为贫困的移民家庭,而他的艺术正是对美式贫困的一种美式回应。他看重象征手法(将象征意义严肃化);他相信那个八岁就被母亲带到电影放映机前的瘦小孩会扮演一座丰碑,小安德鲁·沃霍拉会成长为一个代表性人物、一个典型的反艺术家。 1965年他将以一幅丝网版画《原子弹》纪念这场爆炸,也含蓄地纪念他自己的生日——那是一幅暴躁的自画像,一个象征世界性创伤的安迪形象。创伤是他生命中的“发动机”,而演讲则是他的第一个伤口:说话,写作,接受访谈,于他都是痛苦的。他专享可以组织文字的方式是依赖列举和重复。在约翰·哈洛韦尔(John Hallowell)《真实的游戏》(The Truth Game,1969)这本书中一段访谈的结尾,安迪开列了他的一份清单。当他次第列举清单中的项目时,访谈顺畅了起来,这也让他与采访者的对话更和谐了。安迪筛选出哈洛韦尔的八卦问题,他说,“最喜欢的领带、最喜欢的腌菜、最喜欢的戒指、最喜欢的纸杯、最喜欢的冰激凌、最喜欢的嬉皮士、最喜欢的唱片、最喜欢的歌曲、最喜欢的电影、最喜欢的印第安人、最喜欢的分币、最喜欢的脚、最喜欢的鱼、最喜欢的圣人、最喜欢的罪、最喜欢的披头士成员……”创伤也总在重复:作为男子是创伤,长得不漂亮是创伤,生病是创伤,动手术是创伤,受人冷落是创伤,前进是创伤,停滞不前是创伤。提出他这些从未消失的创伤,并不是要断定有某个恶棍伤害了他。毕竟,地球原本就是伤痛之所,对夏娃、基督、圣女贞德来说是这样,对安迪的母亲朱莉娅·沃霍拉也是如此。 P2-3 目录: 导言:遇见“安迪纸袋” 之前 1.创伤 2.猫咪天堂 六十年代 3.银幕 4.折磨 5.决裂 之后 6.阴影 7.频危物种 后记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