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徽因与梁思成(第3版)
  • 林徽因与梁思成(第3版)
  • 林徽因与梁思成(第3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徽因与梁思成(第3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6.24 6.8折 68 全新

库存1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费慰梅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9750701

出版时间2021-09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A5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0页

字数280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19750701

上书时间2024-11-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费慰梅(Wilma Fairbank,1909—2002),有名汉学家,研究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的美国学者,出身哈佛世家,是美国有名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的夫人;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重庆任美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
主编推荐:
林徽因、梁思成这对学者伉俪,在大时代背景下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和中国近现代的激荡史密切交织。人们传说着他们不寻常的家世和学识,传说着她的美丽、才华、爱情,惋叹着半个世纪前他对一座古城的痴迷与眷恋。众多传奇,让他们离人们更近,而有时,却又像是更远……时隔半个世纪,来自大洋彼岸的深情追忆……"徽因人长得美,个性又活泼。思成则比较内敛些。他彬彬有礼,十分聪敏,偶尔还展现古怪的机智。他俩都会说两国语言,通晓东西文化。徽以她的健谈和开朗的笑声来平衡丈夫的拘谨。"
媒体评论:
作为有资格记载这个故事的专享人选,费慰梅为我们展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一幅动人画面……——《纽约时报》掩卷难忘!——《波士顿环球报》看着照片中那淡定而安详的笑容,想到他们所经历过的好看与最恶的时光,掺和了敬慕与爱戴、同情与愤慨、无奈与遗憾的情绪久久不散……——豆瓣读者:雕刻时光
内容简介:
1932年,费正清、费慰梅夫妇来到北京后大约两个月,便结识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两对年轻的夫妇彼此吸引,一见如故,亦成为终身好友。费正清夫妇的中文名字,即由梁思成所取。同为艰难乱世的亲历者,兼具亲密挚友的特殊身份,费慰梅也许是最有资格讲述林徽因与梁思成传奇故事的人。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放战争,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才子佳人在苦难与贫穷中患难与共,共同的理想、兴趣爱好使两人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现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多彩的感情生活、对人生与理想的执着以及他们的成就与创造。

摘要:
        1.梁家长子
    梁思成的一生受他父亲梁启超的影响很大。父亲的很好、理想以及对儿子的关怀塑造了梁思成。儿子对父亲尽孝道是每个中国男人的基本美德,然而对梁思成而言,他还有特殊的理由——他父亲是梁启超,一八九八年维新运动的领导人。当时,出人意料的是,日本竟在一八九五年打败了中国,而在一八九八年年初,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势力范围,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就在那一年夏天,梁启超加入他的老师康有为的阵营,支持年轻的光绪皇帝颁行新政,提出“戊戌变法”以拯救中国。当维新运动因保守派政变而失败后,梁启超流亡到了日本。当时他还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广东青年,一个早熟的学者和活动分子,以其掷地有声的著作成为出类拔萃的精神领袖。
    唯有儒家学者才能担当起使中国思想现代化的重任,而这种改革只能从儒家内部开始。梁启超在日本出版一系列的中文刊物,将西方学说介绍给革命世代的中国儒家学者。这使他具备了改革家的资格。
    梁启超不及二十岁就与贵州女子李蕙仙结了婚,妻子比他大四岁。这桩婚姻是由他妻子的兄长安排的。他在举人考试中看到梁启超表现优异而相中了这位年轻人。至于李蕙仙本人,外界则所知不多,仅知她是个平凡的妇人。她的脚当然是缠过的,她的思想也同样受到束缚。尽管李蕙仙和一位以探索和开拓宽广世界为己任的丈夫共同生活,她仍满足于恪守自己的传统。一八九三年,她在广东生下头一胎孩子——女儿思顺。五年后,她带着孩子到日本,和流亡中的丈夫团聚。
    历经动荡的岁月,梁启超在日本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平静。女儿是掌上明珠,但眼前迫切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继承香火的儿子。太太很快又怀孕了,生下了盼望已久的男孩,可惜生下来不久就夭折了。当时她已经三十来岁,只给这个家添了一个六岁的女儿。李蕙仙是个识大体的妇人,知道自己无法履行生子息、传香火的责任,于是特地回贵州老家一趟,挑了个可以为夫家传宗接代的小老婆,带着这个二太太一起回日本。这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健康又活泼,可是不识字,也没有缠过小脚,小小年纪就被主人买去,养在家里当丫头使唤。她应该能够生养健康的孩子,又能明白她在梁家低贱的地位及侍候梁家人的义务。
    然而,最后还是原配夫人生了一个男孩继承香火。梁思成一九○一年四月二十日在东京出生,他活了下来,并担起身为长子的责任,这份责任,在未来数十年的艰苦岁月中他一直挑着不放。三年后,二太太也生了个儿子思永。男孩们是彼此的童年玩伴,青年时期的好友。长大以后,他们都成了有名的学者。
    原配夫人生了二女儿思庄以后就不再生育了,二太太却不断怀孩子,直到一九二九年梁启超去世,不久,他的第九个儿子也在出生后天折了。多年来,梁启超创作力旺盛,著作深具影响力,可他的生命却在五十六岁那年过早结束了。他一共育有十四个孩子,每个孩子长大以后都成了有益社会的人才,其中几个更是成就斐然。    二太太比原配夫人多活了许多年。终其一生,她是梁家的支柱,家人无论生病或健康的时候,都受到了她的照顾,而孩子们也以尊敬和爱戴来回报她。她来到这个学者家庭时还是个文盲,等到第一个孩子上了学,她也跟着一起学习。她学会了读书,而且读得朗朗有声,表情丰富。她不仅擅长料理家务,而且学会了游泳、溜冰、滚铁环、编织、钩毛线、打桥牌和麻将,还掌握了针灸。
    P3-5
目录:
第一部  启蒙时期(1901—1928年)

1.梁家长子

2.林家掌上明珠

3.岁寒三友图

4.遨游建筑天地间

5.留学归来

第二部  多方面的成就(1928—1937年)

6.东北大学开天辟地

7.徐志摩之爱与死

8.建筑史学家

9.寻找古建筑

10.太太的客厅

11.应县塔、赵州桥

12.骑驴走马过山西

13.日本的入侵

14.暂时喘一口气

15.发现佛光寺

第三部  历经抗战(1937—1945年)

16.逃难

17.暂居昆明

18.行行复行行

19.陪都重庆

20.李庄的日子

21.第一部中国建筑史

第四部  战争与革命之间(1945—1949年)

22.全面抗战结束

23.重返昆明和北京

24.一九四七年的荣耀

25.那段担惊受怕的日子

26.最后的一封信

第五部  在共产党政权下(1949—1972年)

27.失望与挫折

28.林洙的诉说

作者后记

译者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