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创新简史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46.92
6.8折
¥
69
全新
库存652件
作者(美)乔纳森·格鲁伯,(美)西蒙·约翰逊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21727548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400页
字数350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SC:9787521727548
上书时间2024-11-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乔纳森·格鲁伯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特经济学教授,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卫生保健项目主任,美国健康经济学家协会前主席。他发表了一百七十多篇研究文章,并著有公共财政领域主流的教科书《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作为罗姆尼医疗法案和奥巴马医疗法案的策划师,他与美国政府和国会合作,协助起草了《医疗改革法案》,还出版过生动介绍《平价医疗法案》的科普读本。在2020年他荣获了古根海姆学者奖。;.;西蒙·约翰逊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库尔茨创业学教授,曾被授予斯隆商学院教学大奖——杰米森奖,也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前**经济学家。他的文章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大西洋月刊》以及其他一些知名刊物上。他与别人合著过畅销书《13个银行家:下一次金融危机的真实图景》及《火烧白宫》,同时也是被广泛引用的经济博客“基线情景”的创始人。
主编推荐:
埃里克·施密特(谷歌前CEO) 让·梯若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
罗杰·奥特曼(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 德隆·阿西莫格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作者) 联袂推荐!
吴军(计算机科学家) 王煜全(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作序推荐
《公司》、《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商业图书
美国《国防》杂志力荐
入选TechCrunch 2020年重磅图书榜单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梳理了美国创新的重要历史,并对当下的处境表示了担忧,对未来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策略支撑。本书的第一部分,聚焦公费资助的科学创新如何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为战后充满活力的美国经济奠定了基础。作者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科技突破助推经济增长的成功案例,以及揭开尘封历史中那些曾立下汗马功劳的“关键人物”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将美国经济第一次飞跃的深层原因清晰地揭露出来。接下来,这一部分还解释了科学的过度自信、政治家的互相冲突,以及预算问题如何促使公共开支逐渐倾向于削减科学经费。
在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具体的经济案例阐述了美国今天的公共资助已经成为推动科技研发的主力,尽管力度尚太低,但公共资助的科学将继续获得创新性并贡献就业岗位。同时这一部分还解释了为什么私营企业在科学方面的投资有系统性的不足。
最后一部分给出了作者的核心观点,也是一份关于创新的国家型战略: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通过政府强有力的参与,扩大科技投资,鼓励地方创新,并帮助普通的美国人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以确保资金被明智地使用,利益在美国各地共享,重获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并最终使美国落后的地区受益。
摘要:
我们在此孤立无援。前途在哪里?
——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与詹姆斯·科南特的谈话,
1941年4月10日
到了1940年,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拥有创新力的国家之一。虽然不能说是科学的领袖,但至少在实际应用的工程领域、汽车和电信等行业发力强劲。范内瓦·布什意识到,创新要有不同寻常的规模,特别是在赢得战争的技术方面。例如,他认为战斗机的航程和性能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然而,1940年美国的战斗机落后于德国和日本。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至少对布什及其同事而言,目的开始变得清晰起来——美国迫切地需要开发可用于战争的技术。一个明显的反应是,政府采用德国或苏联模式,雇用科学家,让他们在政府的实验室工作。德国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成功无疑是得益于这种模式。
另一种可能则是把任务直接交给私营企业。但现在的目标是国防,而不是赢利。在20世纪,私营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包括铁路建设、电力布网和电话安装。怎样才能既打破以利润为导向的传统的私企框架,又保持私企的主动性和快速行动能力。为了理解范内瓦·布什在1940年面临的战略设计选择,以及战争期间和战后的很多情况,我们需要简略地回顾美国的创新史。
企业创新的兴起
美国一开始并非是一个技术优选的国家。独立时,美国主要依赖农业,不仅仅在1776年,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它在工程能力方面也落后于英国。例如,1800-一1820年,在修建运河的很好工程中,美国人通常依赖进口(主要是来自英国)的设计,但往往很难做好。美国的运河漏水比较严重,有些甚至不得不接近重建。
然而,美国的建筑技术终于有了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欧洲标准,以便在长距离和崎岖地形上建设可靠的交通设施。在恶劣的环境中,美国获得了重要的经验教训,特别显著的是在铁路建设中,美国看到了新机遇。
英国开发了第一台在车轮和铁轨上运行的内燃机。1830年,英国已经拥有了超过125英里轨道,而美国只有23~40英里。到了19世纪50年代,两国都有7 000英里。然而,到了1860年,美国铁路系统变得更强大,达到3万英里。而英国铁路在1869年仍然只有1.35万英里左右,在1914年的巅峰期也才只有2万英里。
比较里程可能被认为不公平,美国有更大的陆地面积和更远的距离可以覆盖,但就机车而言,美国制造的进步同样令人印象深刻。1829年,美国从英国进口了第一批火车内燃机。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些内燃机有些“水土不服”。在美国更难铺设轨道,而且弯道更急,英国的四轮表现欠佳,结果改成了六轮设计。这一时期铁路设计和生产迎来了热潮。
不久,美国开始向全世界出口机车。早在科学方面领先世界之前,美国就已经擅长实用工程了。1831年,亚历克西斯·德·托克维尔记录了他的所见所闻:在美国,纯粹实用的科学部分已经娴熟得令人钦佩,只有当实用需要的时候,人们才会仔细关注理论部分。于是,美国人表现出一种永远清晰、自由、原创和丰富的思想。但是,在美国,几乎没有人会
...
目录:
中文版推荐序Ⅰ 美国科技为什么领先
中文版推荐序Ⅱ 科技创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
自序 写给每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人
导言 创永无止境
问题出在哪儿?
重获引擎
路线图
第一章 为了我们的舒适、安全和繁荣
企业创的兴起
受到挑战的大学
政府的缺席
你现在能看见我?
终拥抱未来
战后的发明热潮
花钱不设限
新的前沿
中产阶级奇迹
全球秩序
创让美国伟大
第二章 无论需要什么
布什模式的论战
支持科学的共识
带我去月球
不是菓珍
电脑计算
越来越大的机器
小晶体管的大影响
军工创综合体
第三章 从天堂跌落
一个大爆炸
远大的期望
辐射毒物
《寂静的春天》
基斯佳科夫斯基的《旅程》
政治家与科学家的对比
在大学的肉汁列车上踩刹车
收紧钱袋
里根革命
再度拥抱科学
第四章 私企研发的局限性
平板显示屏:错失良机
研发、生产和美国生活标准
私营研发的第一个局限:溢出效应
私营研发的第二个局限:专属的私营研究
私营研发的第三个局限:发展滞后
入死亡之谷
私营研发投入太低
朝着错误的方向前
想法越来越难得
私营研发的承诺和局限
第五章 公共研发:推动前沿发展,促增长
人类基因
...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