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道风物.闽南/范亚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地道风物.闽南/范亚昆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3.52 6.4折 6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范亚昆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24567

出版时间2018-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7页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59624567

上书时间2024-11-02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范亚昆,《地道风物》内容总监。长期为国内人文地理、影像、旅游类杂志担任特邀撰稿人,关注国内的人文地理、地方文化、风俗手艺等领域,并因此足迹遍布各地。
精彩内容:
只有往海上看,才能看到世界里的中国古代的中国人,不太喜欢面对“海洋”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帝王的眼中,海是疆土的自然边界,是贬谪获罪官员的去处,或是逃难时的茫茫绝路;更多生活在内陆的古代人,对海洋始终缺乏想象,只能用“天涯海角”来形容自己终生不能抵达之处。放眼中国沿海,像闽南这样山区密集、除了出海几乎无路可走的地方很少。因此,从中原的角度看闽南,大抵逃不开三个特点:边缘、偏僻、生存艰难。不过,在闽南人面前,海洋是敞开的。对他们而言,尽管海洋意味着无常,仍然是值得用生命去开拓的一条道路——在中国,闽南人可谓最有海洋冒险精神的一群人,他们视野开阔,不畏艰险,并且,他们真的看得见海上的路线。诸多九死一生的经历来不及讲述,如今只见,海外最古老的唐人街,其实大都是闽南风格的。在闽南,帝国中央的大陆视野与闽南人的冒险精神相互影响,造就了闽南的很多风景。除此之外,闽南又为中国敞开了一个窗口,海洋深处那些影响了世界进程的风由此而入,进而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在这里,只有往海上看,才能看到世界里的中国。泉州:“东方第一大港”与阿拉伯人的海上乐园如今的闽南三城(厦门、漳州、泉州)中,泉州作为出海的港口,在唐代已经成名。不过,因泉州通往内陆的交通不便,在帝国的视野中,它作为一个贸易港口,受到的重视始终不能与交通便利的广州港比肩。然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宋元时代的泉州海商万户、竞渡千帆,在旅行者的眼中已成为一个令人惊叹的存在。马可·波罗描绘其为“世界第一大港”,另一位比之更早的意大利旅行家则称赞其为“光明之城”——泉州港获得出人意料的大发展,是大陆视野与海洋视野在闽南的第一次交锋与错位。这一次交锋,从海洋上投来目光的,是阿拉伯商人。彼时被中国称为“大食”的阿拉伯帝国,存在时间大约与中国的唐宋同期。在帝国出现之前,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就已经占据东西方商路要道,他们早有重商传统。英语中的“支票”“
...
内容简介:
福建南部,山海之间,一片繁华之地。独特的方言文化、民俗文化、族群文化、海洋文化,造就了与中原地区截然不同的闽南文化。《地道风物·闽南》专辑,深入闽南进行采访,把这个古老中国海上窗口在漫长岁月中的丰富细节,如画卷一般徐徐呈现,既为读者展示闽南人的生活与记忆,也为读者理解海上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摘要:
    从泉州港、月港到厦门港——闽南海洋文化重心的迁移雨夜。出租车从水门巷拐进竹街,街道狭窄而老旧。我撑着伞下车步行。“市舶司遗址?就在水仙宫,前面过了桥右拐。”杂货店的老板热情地说。没走多远,果然出现一座小桥和水沟。水沟犹如深巷,草色暗绿,流水哗哗。沿沟边小路走上数十米,看到水仙宫横跨水沟之上,墙边立着石碑:宋泉州市舶司遗址。昏黄的路灯下,水仙宫紧闭,雨点打在宫前铁皮屋顶上,铮铮作响。据记载,福建市舶司设立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元朝仍之,明成化十年(1474)迁往福州,在泉州延续了387 年。市舶司是类似现代海关的官方外贸管理机构,正是在它的存续期间,泉州港大放光芒,以刺桐港闻名于世。想当年,这条水沟,或者说内河,应该更大。一艘艘远洋归来的木帆船从晋江驶入笋浯溪,再通过内河鱼贯而入,来到福建市舶司查验、完税,才被允许卸下异域货物。水仙宫应该是后来的建筑,出现在这里并不意外。福建海神众多,包括通远王、妈祖、水仙宫、真武大帝等,都有保佑海上平安的功能。出海之祈风、求福,回港之还愿、答谢,船员都要与神明交流。闽南人的航海故事,在这个夜晚,化作了阵阵冷雨,澎湃不息。我该如何讲述呢?泉州人大航海今天被称为闽南的地区,包括福建南部的泉州市、漳州市和厦门市,又称“闽南金三角”。福建全境皆山,但闽南负山面海,拥有福建“四大平原”中的两块——九龙江下游的漳州平原和晋江下游的泉州平原,自然条件最为优越。闽南还是一个文化单元,厦漳泉三地的1000 多万人口,都说闽南方言,风俗相近,被称为闽南人、河洛人或福佬人。闽南地区的最早居民应该是闽越族。汉武帝灭闽越国后,将闽越人迁徙一空。三国以后,汉族入闽,从闽北、闽东南下,东晋已经抵达泉州,所以有“晋江”之名。隋唐之际的泉州地域辽阔,差不多等于整个闽南。公元686 年,唐朝割泉州南部、潮州北部地设漳州,闽南地区两大板块粗具雏形。泉州港很早就开辟了海外航线。唐代记录有名僧人的佛教史书《续高僧传》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想回国,辗转来到梁安郡(泉州),再搭商船出海,很不幸,他的船只最后又飘回了广州。到唐代,泉州港已是中国四大港口之一,与交州、广州和扬州齐名。北宋,因为西北陆上丝绸之路堵塞,宋廷乃致力于开拓东南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港趁势而起。苏轼称:“福建一路,以海商为业。”经过数百年的开发,泉州地区人满为患,许多人被迫向海洋讨生活。北宋诗人谢履《泉南歌》写道:“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这个时候,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北宋开始使用指南针,这意味着海船可以远离海岸,横渡大洋。远洋贸易船——福船已经成形。福船又称福建船,是我国帆船时代的三大船型之一,特点是底尖面阔,首尾高昂,具有水密隔舱,特别适合越洋贸易。宋代吕颐浩《论舟楫之利》称:“故海舟以福建船为上,广东、西船次之,温、明州船又次之。”福建的造船水平领先全国。宋代泉州商人扬帆出海,无远弗届。他们北上高丽(今朝鲜半岛)、日本、琉球,南下交趾(今越南北方)、占城(今越南南方)、阇婆(今印尼
...
目录:
向海而生的闽南人,于未知中求生存。大海既塑造他们务实耐劳、勇于冒险等性格特点,也赋予他们对于人生“尽人事、听天命”的豁达与乐天的态度。既然人生际遇比大海还要变幻莫测,既然“无常”才是日常,那么,“人生海海”“欢喜就好”。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