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沉默之音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聆听沉默之音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2.81 6.0折 38 全新

库存8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安尼 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26228

出版时间2014-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89页

字数190千字

定价38元

货号SC:9787567526228

上书时间2024-11-02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安尼,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系,获德语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战后德语文学、德语现当代小说。曾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与外语教学》等核心刊物发表数篇相关学术论文,并译有若干文学作品与学术专著。
主编推荐:
解读《铁皮鼓》、《德语课》、《朗读者》三部德语小说,反思纳粹罪责
1945年以后的世界被划分为施害者与受害者两个阵营,这看似公证、实则粗暴的归类,令大多数人陷入了沉默。
《铁皮鼓》、《德语课》、《朗读者》,三部诞生于不同年代的小说,以反思性质的叙事把德国人在二战及战后的沉默刻画得深入骨髓。
《聆听沉默之音》循着罪责问题这条主线,将虚构的文本与政治历史现实巧妙勾联,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对沉默现象的破冰之旅。

内容简介:
1945年以后的世界被划分为施害者与受害者两个阵营,这看似公证实则粗暴的归类,令大多数人陷入了沉默,对于每个个体,沉默不仅意味着对战争罪责的讳莫如深,更蕴含了他们面对千年帝国梦想破碎的不知所措,以及家园尽毁、妻离子散后的痛苦、麻木乃至“无力哀悼”。《铁皮鼓》、《德语课》、《朗读者》,三部诞生于不同年代的小说,以反思性质的叙事,把德国人在二战及战后的沉默刻画得深入骨髓,让沉默与沉默者、让被沉默与被伤害的人与事,直接或间接地发出声音。耶声音来自并不久远的过去,携带着人类自古已有的情感和思维模式,并且告诉我们,如果对于过去发生的罪责始终沉默,邯么过去水远过不去。循着罪责问题这条主线,安尼编著的《聆听沉默之音(战后德国小说与罪责话语研究)》将虚构的文本与政治历史现实巧妙勾联,引领读者踏上一场对沉默观象的破冰之旅。
摘要:
    一、荒诞与含混:存在主义的罪责观
    在罪责话语中,因果论是一个古老的推诿性结构。它可以追溯到圣经对探讨根源问题的批驳。在探讨罪的根源时,纯粹的因果思维架构便成为一种推诿性结构。在这里,以因果律探讨犯罪的根源便意味着人对自身罪责的推诿和开脱。按照《旧约》的神话叙述,这种以追寻犯罪的*终原因为自身开脱罪责的做法,即始于人类始祖的犯罪。人类始祖通过为自己的过犯编织一条因果链条而相互推诿罪责。男人把罪责推给女人,女人则把罪责推给那条“该死的蛇”。当上帝责备亚当因食禁果而违背他的命令时,他便开始和夏娃一起编织这条推脱罪责的因果链条。而《创世纪》第三章使人们看到,证明人的无辜必须是以建立一个魔鬼的世界为代价的,否则这条因果链便失去了份量。事实上,在所有推诿罪责的因果链条的另一端均徘徊着魔鬼撒旦的影子。①把罪责的承担者魔鬼化,是另一种形式的“寻找替罪羊”心理。这种心理,几乎跟人类有罪的经验史一样漫长,并且在现代社会演变成一种普遍的政治实践。它的结果往往是正负相抵。
    正基于此,在每个阵营里(凶犯或受害者),在每个严惩罪犯的呐喊背后,都需要一种反思自身的声音。这种声音在战后的若干年里往往并非来自哲学和神学,而是来自文学。荒诞文学中蕴藏的含混性,正是对罪责话语中明晰的、一劳永逸的因果关系的反驳。通过含混,另在成为此在,他者与自我同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罪责问题的概念演变以及相关话语
第一节 罪责与罪责问题
1. 罪责是什么?
2. 二十世纪的敏感词:罪责问题
第二节 “集体罪责”和战后初期的罪责争论
1. 缘起:英美的“指控”
2. 德国教会方面形而上的回应
3. 知识分子的客观及历史层面回应
4. 问题的纠结:对“再教育”的心理反应
5. 雅斯贝尔斯的积极回应
第三节 罪责话语中的常见概念
1. 克服过去
2. 对罪责保持沉默
3. 耻文化与罪文化
第二章 《铁皮鼓》(1959):小市民的罪责话语
导言
第一节 揭露跟风者之罪
1. “跟风”概念之由来
2. 普通跟风者的罪责及认罪问题
3. 特殊跟风者的罪责及认罪问题
第二节 罪责话语中的隐喻与象征
1. 战后无“零时刻”―― 对复辟现象的揭示
2. “无泪的世纪”―― 情感麻痹之下对罪责的集体沉默
3. 黑厨娘 ―― 介于(非理性)创伤意象与(理性)逃离责任之间
第三节 罪责问题背后的哲学思辨
1. 荒诞与含混:存在主义的罪责观
2. 含混的罪责话语与缺失的解决方案
第三章 《德语课》(1968):义务、服从及科学理性与罪责问题
导言
第一节 重审“尽职”、服从与传统美德
1. “尽职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