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英无声——回忆我的双亲罗烽白朗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落英无声——回忆我的双亲罗烽白朗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1.2 5.3折 40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金玉良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1358398

出版时间2020-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36页

字数150千字

定价40元

货号SC:9787531358398

上书时间2024-10-31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金玉良,女,1945年8月生于辽宁沈阳,著名作家罗烽、白朗的养女。1968年下乡插队。返城后,当过工人和中小学教师。1983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1984年调入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已退休。先后编辑出版《白朗文集》(1~6卷)、《罗烽文集》(1~5卷)等书。
主编推荐:
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代东北流亡文学研究的最前沿、拥有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丛书通过流亡文学作品、史料及研究成果,使读者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感知那一特殊历史时期下广大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命图景。
媒体评论:
金玉良的《落英无声——回忆我的双亲罗烽白朗》是张福贵主编的《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史料卷中的一部。《东北流亡文学史料与研究丛书》是中国全面系统整理中国现代时期东北流亡文学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图书,分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册。丛书翔实而清晰地呈现了东北流亡文学的面貌和脉络,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当代东北流亡文学研究的沿、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丛书通过流亡文学作品、史料及研究成果,使读者具体而形象地了解和感知那一特殊历史时期下广大民众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生命图景。
内容简介:
《落英无声——回忆我的双亲罗烽白朗》是金玉良潜心多年创作的有关东北流亡作家罗烽、白朗夫妇生平事迹的一本书,大致可以看作是二人的传记。全书约15万字,作者对罗烽、白朗两位作家的成长道路、历经的磨难都有深入而痛切的描述,帮助读者比较完整地了解他们的创作道路及著述情况,对文学目前的某些疑案、缺漏也起到了解疑释惑的作用。在反右和“”的近20年间,罗烽和白朗常常成为批斗的对象,受尽磨难,伤痕累累,后来,又双双精神失常。对于罗烽而言,法容忍的是对其1934年被捕入狱后“自首变节”的诬陷。因为在延安时期,中央就曾反复调查过他的历史,尤其是对其被捕入狱和出狱经过作了反复审查,多次作出正面结论。但在后来文学界的宗派斗争中,这段历史一次次地被模糊化和妖魔化。因此,直至去世之前,罗烽一直对自己曾经被扭曲抹黑的这段历史未能重新作出结论而耿耿于怀,多次恳求党组织认真复查。从中也可以看出罗烽这位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和大义良知。作者金玉良是罗烽、白朗的养女,多年来她通过切实的调查,是对当年参与历史的知情者逐一采访,试图深入了解历史细部,撩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原貌。可以说,本书对研究罗烽、白朗的生平和创作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
摘要:
        爸爸、妈妈的婚姻没有太多的卿卿我我,也没有更多的罗曼蒂克。踏踏实实的生活多于浪漫的情调,道德上的责任多于情感上的缠绵,他们的婚姻纯属东方传统型的。他们彼此相敬如宾,是夫妻,是战友,更像师生,妈妈一直把爸爸视为老师和领路人。他们六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大多是在动荡的年代里度过的。诚然,这生活中有欢愉、有幸福,但也有痛苦、有波折,甚至有危机。他们长期处于紧张而不安定的氛围中,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沉重的压抑,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到他们的家庭生活。
    1941年年初,妈妈到延安犹如一只小鸟飞入广阔的天地。她要展翅翱翔,她要奋发工作。然而,她发现自己的手脚常常被孩子所羁绊,好不烦恼。哪有母亲不爱孩子的,但她也渴望工作。在哈尔滨,在上海,由于接连怀孕生孩子,她比喻自己像易卜生笔下的娜拉。这种悲剧意识没完没了地压迫、折磨着她。为了纪念夭折的儿子,妈妈怀着歉疚、自责而又矛盾的心情在《珍贵的纪念》一文里写道:
    我没有母性,怕骚扰,爱孤独。尤其讨厌那呱呱乱叫的孩子,别人誉为“安琪尔”的可爱孩子,在我看来却不过是一个女人的累赘。无论怎样有希望的女人,一生孩子,她的自由会被孩子束缚住,她的意志会消磨净尽了,她会变成一个孩子的奴隶,永不解放。
    现在“回家”的娜拉要再度走出家门,她要去医院做绝育手术,从此,做一个自由的女人。
    初到延安,爸爸、妈妈有时去主席家做客,所以妈妈和江青也时有往来。女人碰在一起,嘴上往往离不开家务、孩子。妈妈十七岁结婚,十年间,前前后后共怀孕七次,前边的五个孩子除一个由于庸医误诊小产外,其他四个也相继天亡。战争年代对于一个投身革命的女人来说优选拖累莫过于生儿育女。闲聊中,江青说她生下女儿便做了绝育手术。多年来,妈妈一直梦想争得自我解放。她也想做绝育手术!可心里仍然七上八下顾虑重重,怕婆母不同意,怕丈夫不理解。她自己悄悄去医院,当大夫问家里意见时,她谎称家里都同意,就这样办了住院手续。那时延安条件十分艰苦,住中央医院也是病人自带行李。这下可难坏了妈妈,全家老少三代五口人只有两床被子。因为没有被子,妈妈迟迟住不进医院。知道后让江青送去一床新棉被。当然,这样的大事终归瞒不过家人,爸爸知道后并没有怪罪妈妈。他知道妻子接连怀孕、生育吃尽了苦,不能再让她受苦了。爸爸接近理解妈妈的心情,他尊重妻子的决定。
    当时,妈妈只有二十九岁,爸爸也才三十岁出头。他们顾前不瞻后,以后会怎样谁都不曾想过。当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该谈恋爱成家了,爸爸、妈妈以“过来人”的身份叮嘱子女该怎样或不该怎样。爸爸告诫女儿,婚后即使有了孩子不想继续生育也不要做绝育手术。话虽然不多,但浸透着他的生命体验却是沉重的、苦涩的。
    然而,无论怎样,爸爸在妈妈眼里永远是自己革命的引路人。而妈妈在爸爸心中仍然是三姨家的二表妹,始终对她关爱有加。爸爸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年头,病情越来越严重,整日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可他记着妈妈爱吃干果而满口假牙没办法嗑,就常常拿着小锤子把榛子、核桃一个个地砸开,送到妈妈面前。

...
目录:
一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

二 新天地 新生活

三 风风火火闹滨江

四 捕前与被捕

五 营救与脱逃

六 虽九死其犹未悔

七 追寻心中那片彩虹

八 策马扬鞭笔游击

九 在圣地延安

十 打回老家去

十一雪上加霜的日子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