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性与激情 苏珊·桑塔格传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85.62
6.2折
¥
138
全新
库存111件
作者(法)贝阿特丽丝·穆斯利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247606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04页
字数600千字
定价138元
货号SC:9787305247606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贝阿特丽丝·穆斯利,法国文学史学者,现任南加州大学法语与意大利语系系主任、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心负责人。著有多种文学家传记,有《弗吉尼亚·伍尔芙》《马克斯·雅各布》《菲利普·苏波》等。曾获法兰西学院传记大奖、法兰西学院安娜·德·诺阿伊奖、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
主编推荐:
1.桑塔格,蜚声国际的女性知识分子,与波伏娃、阿伦特并列!
当代思想界、文艺界犀利的批评家,作品如利剑,直指时代症结。
其作品《论摄影》《关于他人的痛苦》《疾病的隐喻》《反对阐释》皆成当代经典,在国内外皆为畅销读物。
2.作品之外,她的一生,堪称传奇!
创作、交友、恋爱、旅居、介入政治、死亡……
天才少女,自幼博闻强记,求学经历堪称完美。19岁拿到芝加哥大学学位,于哈佛继续深造,后又求学牛津。
置身纽约、巴黎思想文艺界的先锋前沿,在迷人的国际都市文艺氛围里,在友人——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的相伴与交锋中,肆意品尝很好智性的美妙滋味。
旅居世界各地,从芝加哥到纽约,从牛津辗转巴黎,从柏林到米兰,从中国北京、上海到萨拉热窝,她始终处于思想与政治的第一线,身体力行,开阔眼界,拥有无限丰沛迷人的经历
3.法兰西学院传记大奖得主力作!
贝阿特丽丝•穆斯利,曾获法兰西学院传记大奖,
获授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棕榈教育骑士勋章。
4.60万字,翔实文本,刻画桑塔格传奇的一生
以时间为轴,聚焦重要节点,追踪桑塔格的心路历程,
细腻展示这位“对一切皆感兴趣之人”一生的智性之旅。
5.直面“公众良心”的时代之思,勾勒20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化界思想图谱
桑塔格的写作折射着她的时代,她的著作也是为了寻求对所处时代的理解
6.一手资料,不加矫饰
援引桑塔格离世后开放的大量个人档案,及桑塔格生前身后出版的诸多作品,
尊重、准确、未带矫饰,为读者了解桑塔格提供珍贵的资料,开启多种认知可能。
媒体评论:
《世界报》(法国主要日报之一)
这是首本法语桑塔格传记,重新为这位文化先锋发声,并为她赋予新的生命力。
Grazia杂志
贝阿特丽丝•穆斯利为桑塔格所著传记,不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段无限慷慨的经历。
La Lettre du Temps retrouve
尊重、准确,未带矫饰地向我们展示了苏珊•桑塔格。
内容简介:
本书为苏珊·桑塔格的传记。全书把苏珊·桑塔格的人生划分为若干时间段,即以此为章节,主要依据的是桑塔格的求学、任教、婚恋经历以及同时代的历史事件。苏珊·桑塔格生前曾经激烈地抵制别人写作关于自己的传记,也禁止亲朋好友接受传记作者采访。传记作者Mousli在序言中强调,写作本书依赖于苏珊·桑塔格生前捐赠给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的大量个人文件(手稿、书信、笔记等,桑塔格并未对任何文件给出隐私的),这些档案在2010年左右才正式开放,给予了她很大便利,而这是之前苏珊·桑塔格的传记作者们所未能享有的;同时,她也依赖于苏珊·桑塔格生前身后出版的大量作品,这些作品在桑塔格故去后的十几年里继续不断增加,正如桑塔格本人说过的那样,“我们知道用作品诠释人生,却不知道如何以人生诠释作品”。
摘要:
童年时光
1933年—1948年
在文学中,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父母。
《在美国》的第零章里,作为叙事者一旁观者的苏珊·桑塔格暗示说,可能正是得益于她的波兰血脉,她才能够充分理解眼下她正在描述的那场19世纪末克拉科夫资产阶级住宅中举办的艺术家晚宴。小说中室内装饰的富丽与菜色的丰富,与作者本人祖父母的普通出身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困扰着他们与该书主角们的问题是一致的:在乘船出发前往新世界之际,他们是会实现梦想,还是即将坠人一场新的噩梦?在书中,有名女演员玛琳娜和她周围的圈子,希望能在此行目的地南加利福尼亚的大自然中和谐生活,组成一个遵循傅立叶教导的模范社区。对桑塔格的祖父母与外祖父母——罗森布拉特和雅各布松两家人来说,他们想要逃离的是大屠杀,是犹太村庄的凄惨景况;不像他们的(外)孙女小说的主人公,他们不是作家、演员或者医生,而是“无知的贫苦村民,从事商贩、客栈老板、樵夫的职业,或者学习《塔木德》经文”。现实中,苏珊·桑塔格从来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家族起源。从她的祖父母口中,她只获得很稀少的回忆片段,其中有一段对话,是孙女问祖母,他们的故乡是哪里,祖母毫不犹豫地回答“欧洲”。苏珊再也问不出更多的东西了……
苏珊的祖父母罗森布拉特夫妇在20世纪初抵达纽约,很快就在一家毛皮加工作坊里找到了工作,一代人之后,他们的儿子杰克利用自己对毛皮加工与贸易的精细了解,将他们的家庭带向了小康之路。他从纽约下东区一路迁徙到中国主要的沿海口岸之一天津.很快白手起家,正如苏珊所概述的:
我的父亲是毛皮批发商;他在纽约有一家办事处,位于皮货区(西31街231号),任命弟弟亚伦为负责人。他本人领导的公司总部则设在天津,自从他和我母亲1930年结婚后,他们大部分时间都住在那里……他1906年3月6日出生于纽约的下东区,是一个贫困移民家庭里五个孩子中的老四——他六岁上学,那是1912年,然后又在1916年辍学,当时他十岁,辍学是为了在皮货区当跑腿。1922年,他十六岁时第一次去中国,是作为他受雇的公司的代理人去的。他骑在骆驼背上穿越戈壁沙漠,为的是向蒙古游牧部落购买兽皮。
二十八岁那年,杰克已经是一家显然正欣欣向荣的毛皮出口公司的负责人,他年轻的妻子米尔德丽德与他出身背景类似(她是裁缝之女,长大的地方距离他家只有几个街区),他们一道在天津的商人社群中获得了一席之地。天津这时是国际毛皮贸易的枢纽之一,而且自1860年以来,一个重要的犹太社区已经在天津建立起来,其中大部分成员是逃离沙俄统治和反犹迫害来到这里的。根据一份同时代的地图,外国租界——包括英租界、德租界和法租界——与“中国城”相毗邻,两者之间就是犹太区。如同周围的基督徒一样,犹太区有自己的学校、俱乐部、医院和宗教场所,双方能和睦相处。
杰克·罗森布拉特和米尔德丽德·罗森布拉特在天津的国际化氛围中如鱼得水,但与很多外国商人相反,他们并不打算在当地组建家庭。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前几周,他们回到了曼哈顿,在那里的西86街,他们有一个临时落脚处,
...
目录:
1 序
8 童年时光 1933 年—1948 年
38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芝加哥大学 1949 年—1951 年
67 婚姻故事 1951 年9 月—1957 年8 月
91 异乡人 1957 年9 月—1958 年8 月
115 一位无处不在的知识分子 1958 年9 月—1964 年12 月
157 对一切皆感兴趣之人 1965 年1 月—1968 年7 月
236 她的电影征程 1968 年7 月—1974 年
333 诠解自我 1975 年—1980 年
399 转 向 1981 年—1989 年
499 从萨拉热窝开始 1990 年—1998 年
579 无可回避的世界 1999 年—2004 年
643 致 谢
645 参考书目
649 译名中法对照表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