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 我们的心灵史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67.62
6.9折
¥
98
全新
库存8件
作者王充闾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4617
出版时间2020-01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49页
字数46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301304617
上书时间2024-10-31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充闾,中国当代散文大家。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南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任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评奖委员会主任。早年接受系统的国学教育,大学毕业后做过教师、记者、官员,人生阅历、社会经验极为丰富,是当今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通才”,著作多部,翻译成多种文字,影响广泛。享有“南秋雨,北充闾”之誉。
主编推荐:
这本书是“中国好书”《国粹》作者的重磅力作;可以说,这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的心灵秘史。 文化是心灵的归宿,这本书与您一起——走进五千年中华文化长河,以“温情与敬意”追寻中国人的心灵秘史,为现代人找到一个精神的家园。 一个民族将自己的心灵灌注在文化上,今天理解一个民族的灵魂,就要知道这个民族的文化,更关键的还是如何看待和描绘这个文化心灵的历程,《文脉》选取中华文明长河中的浪花,以大散文笔法讲述五千年刻骨铭心的往事,为我们的心灵点亮一盏灯。
媒体评论:
《光明日报》:王充闾是与余秋雨、梁衡等大家齐名的当代有名散文家,其作品被海内外各界大众读者所欢迎,素有“南余(秋雨)北王(充闾)”之称。作者既在私塾接受过系统的传统国学启蒙,又进入学校接受新式教育。其作品因厚实的文化底蕴及情感深度被屡屡选入多省市中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语文读本。提笔落句宛若信手拈来,情感深挚自然毫无矫揉造作。《辽宁日报》:王充闾以散文创作而扬名,一部部沉甸甸的作品奠定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历史文化散文,分析人物,解读事件,剖析问题,评述公正,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更是一个人学术修养的很好表现。他在少年时代曾接受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扎实的古诗文根底,这样的经历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历程。对于当下传统文化教育的状况和问题,他有深入的观察与思考。中宣部党建网:作为“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先生幼年接受过系统的国学教育,文史功底十分扎实,其学养之深厚,在当代作家中是拔尖的;他的散文作品,特别是历史文化散文,向来就以渊深、博雅、厚重享誉于文坛。
内容简介:
“中国好书”《国粹》作者的重磅新书,与《国粹》同属“王充闾人文三部曲”。文脉,就是文明演化的历史血脉,随着人类一代一代的繁衍而被延续保护下来,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经过漫长的熏陶浸润,逐渐成为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灵魂。文脉是一个民族的魂脉,从根本上说,更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本书是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人的千年心灵史,也是一部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史。它以优雅的散文梳理了中国人文的脉络,描绘中华三千年文明目前先贤的心路历程,纵贯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揭秘中国文化托命之人的心灵世界,写出了中国的仁人志士为传承文脉而明道、修心、守正、创新等叱咤风云的往事,以及中国人所特有的胸怀、内涵、坚守、情操……让人们在一代代文脉相传之中,得以明晰我们民族的心灵史;回荡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理解我们的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随着人类的一天天进步,哲学、文学、艺术、思想随之繁荣起来,文脉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这也正是人类灵魂的发展之路。本书把文脉传承与心灵历程完美结合,既能薪火相传、心心相守,又能有益于塑造自己的心灵,解除我们今天内心的困惑,升华人们的情感境界,让文脉一代一代地延续弘扬,相传留存,以感化天下、泽及四海。
摘要:
第十九篇百年歌自苦1 晚年的“诗圣”杜甫,孤凄无依,“漂泊西南天地间”,过着“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去留两难,备受煎熬的惨淡生活。十年间,他先是流寓川渝大地,后因思归心切,扁舟出峡,转徙荆楚,浪迹湖湘。但由于时局动乱,生计艰难,北归无望,生命的最后两年,不得不以多病孱弱之躯,辗转于衡岳之间,或为孤舟摇荡,或为鞍马劳顿,辛苦备尝,终日不堪其苦,最后病死在潭州驶向岳阳的一艘小船里。 这说来也是够凄惨的。 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春节一过,杜甫就开始了自岳阳经潭州(长沙)前往衡阳的行程,前一段走的是水路,趁着桃花汛发,从巴陵县启航,再经洞庭湖、青草湖,驶入湘江。船上,诗人写了一首五律,题曰“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这首诗首联交代起帆时节和沿途所见,以春色撩人的美妙景色作衬托,反衬南行的凄苦生涯与悲凉心境。颔联表现诗人“晚岁迫偷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艰辛境况。“避地”谓迁徙以谋生避祸。颈联讲他即使在抱病南行之日,也没有冷却报效朝廷的热忱。“君恩”句,是指他在成都时,经严武表荐,代宗曾诏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一事。尾联“卒章显其志”,为一篇之警策。他一生的悲剧尽在这十字上,凄怆、悲苦之情跃然纸上,令人不忍卒读。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两句,可说是诗人对自己一生作为、当时心境及悲剧命运的总结,更是长期郁积胸中,无以自释,至死都此恨难平的痛苦悲鸣。这里饱含着血泪、浸满了酸辛、充盈着凄苦、渗透着不平,意蕴极为深厚,却以淡淡的十个字出之。 “百年”者,一生也。“歌”,吟咏,意为写作诗文。“苦”字,刻苦、劳苦、勤奋之意。杜甫之所以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被后代奉为“诗圣”,固然有其天纵之才,聪明早慧,“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壮游》),但他又是古代诗人中刻苦磨炼、镂肺雕肝、笔补造化的典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连“诗仙”李白都说他:“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戏赠杜甫》) 漂泊西南期间,他写作《解闷》组诗,有一首是自叙其作诗甘苦的: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诗中提到了他曾师法的南朝四位诗人。全诗大意是:依靠什么来陶冶性情呢?就是在成诗之后,诵读长吟,反复修改,锤炼字句,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既做到谙熟(古与“孰”通)、精读谢灵运和谢脁的绝妙诗篇,尽量得其能事;又认真学习阴铿和何逊刻苦用心、不懈钻研的精神。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注释:“自言攻苦如此。”翁方纲在《石洲诗话》中也说:“欲以大、小谢之性灵而兼学阴、何之苦诣也。”在这两位清代评论家之前,东坡居士早就指出:“老杜言‘新诗改罢自长吟’,乃知此老用心最苦,后人不复见其剞劂(指雕词琢句),但称其浑
...
目录:
序章
003第一篇中华传统文脉
第一章基因:大道之行
023第二篇大道之源
036第三篇非常道
064第四篇万世师表
076第五篇《诗》中至美
088第六篇逍遥游
101第七篇燕赵悲歌
109第八篇魅力工匠精神
第二章自觉:性本爱丘山
117第九篇大风歌
133第十篇人伦遭遇政治
141第十一篇洛阳年少
148第十二篇凤求凰
160第十三篇人间正道是沧桑
171第十四篇自在心
183第十五篇另类六朝人物
第三章大气:扶摇直上九万里
199第十六篇唐僧形象
209第十七篇逃禅
222第十八篇千古文章未尽才
230第十九篇百年歌自苦
247第二十篇“文宗”求仕
257第二十一篇风雅大宋朝
271第二十二篇无字碑
284第二十三篇灵犀
303第二十四篇魂断五国城
318第二十五篇枉凝眉
327第二十六篇孤枕梦寻
337第二十七篇道学家的矫情
346第二十八篇何人说断肠
第四章平淡:人有悲欢离合
357第二十九篇一代天骄
379第三十篇狮山梵影
396第三十一篇要留清白在人间
402第三十二篇画家多诗人
417第三十三篇龙湖之会
424第三十四篇宦祸
437第三十五篇初心意味长
453第三十六篇拷问灵魂
466第三十七篇词心
482第三十八篇两千年的“梦”
492第三十九篇深情者
500第四十篇末世之累
521第四十一篇长夜先行者
末章
533第四十二篇家国天下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