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粟的故事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
16.38
4.2折
¥
39
全新
库存5件
作者何红中
出版社泰山出版社
ISBN9787551906401
出版时间2022-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68页
字数110千字
定价39元
货号SC:9787551906401
上书时间2024-10-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王加华,男,1978年2月出生,山东新泰人,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民俗研究》副主编、《节日研究》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史、图像史学、区域民俗学。
内容简介:
粮食,不仅是中国人餐盘中的主食,更是文明的根基与源头。每一次粮食作物的驯化、传入和推广,都在改变历史,重塑文明,对于强调“民以食为天”的中国人而言,这种体会尤为深刻。本书以黍粟的驯化或传入、推广作为切入点,全景展示黍粟对中国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深远影响,分析粮食作物背后不同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让读者从黍粟的发展历程中,了解粮食作物是如何一步一步影响到人类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领会粮食对不同区域文明形态、中华文明兴衰的影响,进而勾勒粮食与文明的关系,从粮食作物之中了解中华文明的进程。
摘要:
黍粟的本土起源
黍和粟在我国又分别被称为糜子、谷子,它们的籽实脱壳以后,就是黄米、小米。在现代人的餐桌上,它们多被看作杂粮,以米粥的方式出现。但倘若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古代诗词乃至各类典籍里,黍和粟却是标准的主食,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黍和粟的故乡在中国,考古发现提供了大量线索和证据。近年来,由于浮选法①的运用,中国考古发掘出的史前黍粟遗存数量急剧增多,可能有不下两百处。其中,黍遗存有二三十处,最早的距今10000~8700年;粟遗存在黄河流域分布最为密集,距今已有8700~7500年。关键的考古证据之一就是河北武安磁山遗址。从1976年起,考古工作者先后对磁山遗址进行了三个阶段的考古发掘,共发现476个灰坑,其中88个窖穴内有堆积的黍、粟灰层,一般厚度为0.2~2米,其中10个窖穴的粮食堆积厚度达2米以上,数量之多、堆积之厚都是惊人的,这在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极为罕见。
2009年,吕厚远等人用植硅体分析方法对磁山遗址的植物遗存重新进行了年代测定①,其结果是既有距今10000~8700年的早期农作物黍的植硅体,也有少量距今8700~7500年的粟的植硅体。这一研究结果是对世界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位于两河流域的叙利亚境内的阿布胡雷拉遗址能与之相媲美。
更让学界感到兴奋的是,根据2012年杨晓燕等人对河北徐水南庄头遗址(距今至少11000年)和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1000~9500年)出土的石器和陶器的表面残留物,以及文化层沉积物中的古代淀粉遗存进行的分析,发现在距今11000年的远古淀粉残留物中已经出现了具有驯化特征的粟类淀粉粒,这说明当时人类已经开始了对黍、粟这两种粮食作物野生祖本的驯化。
上述两项鉴定成果,将黍、粟驯化的时间界定到了距今10000年以上。另外,21世纪初,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境内发掘了兴隆沟遗址,这里出土了约1500粒黍和十余粒粟,其所属年代在距今8000~7500年间。兴隆沟遗址也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发现最早的栽培作物遗存之一。这样,连同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河南许昌丁庄遗址等诸多遗址,可一起证明中国的黍、粟种植在时间上是最早且连续的,在空间分布上又是最为集中和广泛的。
农业虽然起源于没有文字的荒蛮时代,但至今仍流传着一些有关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因寥若晨星更显珍贵。
传说中,后稷是我国农业的开辟者。后稷生长于稷山(今山西稷山一带),善于稼穑,被后世奉祀为农神。根据《史记·周本纪》记述,后稷名曰弃,母亲是有邰氏女,名姜嫄,乃帝喾之妃。传说姜嫄在郊野踩了巨人足迹而怀孕生子,以为不祥,初弃子于隘巷、山林、渠中冰上,后见其不死,复抱回抚育,因此起名为“弃”。弃在儿时,就喜欢种麻、菽;长大成人之后,精于农耕稼穑,“民皆法则之”,因而被帝尧举为农师,后有功于天下。帝舜曰“弃,黎民始饥,汝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的故事载于史册,在中国已流传了五千多年,名垂千古。今天,全国不少地方都建有后稷雕像,以供后人敬仰和怀念。
P1-3
目录:
一荒蛮时代:黍粟的起源及传播
黍粟的本土起源
“蒸煮”革命与“面条”的诞生
“杜康作秫酒”典故与历史流传
黍粟的时空旅程和文化印迹
二商周之际:黍粟文明初步创立
“黍稷”之辩与“五谷之首”
甲骨文与金文中黍粟的关联文字
“社稷”内涵与国家观念的代表
日常民食和税收对黍粟的依赖
从“粟爵粟任”看商鞅的“国富论”
“输粟于晋”的粮食外交
“黍离之悲”的士人爱国情怀
三秦汉隋唐:黍粟文化日臻繁盛
“耕—耙—耱”旱地耕作技术典范的确立
《论贵粟疏》凸显的“贵粟”和“重农”思想
“治粟内史”“搜粟都尉”等官职设置及演变
从“回洛仓”“含嘉仓”看朝廷的“积粟”储备
以黍粟为主的兵资与官俸耗用
“黍粟万石”陶仓墓葬文化的盛行
“乐律累黍”形成和对度量衡的贡献
“悯农诗”典范的诞生及传扬
古罗马时期的欧洲与黍粟
四宋元以降:黍粟的衰退与嬗变
从“以粟为主”到“小麦居半”
黍粟品种选育水平提升
“嘉谷”“嘉禾”“贡米”掌故
“布袍脱粟”海青天
从“鸡黍之交”看古人信义观
小米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前世今生:黍粟文化遗产留存
黍粟遗存和丰富的农具
传承至今的黍粟农作制度
以黍粟为中心的传统产出和文化活动
黍粟复合系统与田园景观
参考文献
— 没有更多了 —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