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视阈聊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文化视阈聊法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8.76 5.7折 68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寿林张美萍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ISBN9787229143053

出版时间2019-07

版次1

装帧其他

开本其他

纸张胶版纸

页数324页

字数275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229143053

上书时间2024-10-14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寿林:空军大校,法学博士,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主持或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项目《人的基本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权力制约和监督研究》等30余项课题。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学术著作16部。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其中1项成果获全军一等奖,7项成果获全军二等奖。主编的《科学发展观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被国家确定为首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译成英文和俄文在国外公开发行。

张美萍:北京大学图书馆副研究员,法学硕士。主编和参编各类图书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有《权力制约和监督专题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现实和未来》《领导干部为政新理念——治国理政重要词语和论断精解》等。
主编推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优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系统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持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丛书”,作为一套开放式的研究丛书,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理论和实践问题,分专题分批次,组织力量、研究撰写,由点而面、展开推进,传播成果、交流思想,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的著作出版重要平台,力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理论贡献。

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标准不是立法,而是法律在社会中的实施状况,即社会成员是否养成了依法做事的行为习惯。也就是说法治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修养、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内化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护法等法治实践的各个环节。《文化视阈聊法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的作者从学术角度系统讲述了法治文化的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和建设举措等,希望读者能了解法治文化的重要性,理解国强就要“奉法者强”,养成法治的行为习惯,配合并构建适应法治需要的“法环境”。本书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内容雅俗共赏,很接地气。
精彩内容: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颜晓峰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建设现代化国家历史进程的一次伟大飞跃。现代化是全方位、多领域、各层次的变革和跃升,文化是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现代化是包括文化在内的各个领域的现代化。现代化不仅是技术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自然演进过程,也需要思想引领、精神激励、文化支持。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灵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要有文化作为基础和保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

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领域

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等的反映,同时又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文化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作用明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分量越来越重。随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加深,党的文化自觉达到新的高度,文化建设规模扩张、力度加大。
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探索。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中就提出了促进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1954年召开的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目标。1964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一步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改革开放后,在80年代伊始开宗明义:“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贯之地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长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国家治理
...
内容简介:
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先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精神动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文化保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有稳定而恒久的作用和影响。法治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修养、一种行为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展现出其精神和价值,从而使法治的理想和目标落地生根,内化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护法等法治实践的各个环节。该书从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出发,立足于法治文化研究学术前沿,运用系统的方法、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把历史回顾、文本分析、现状透视、资料引证、理论探求有机结合起来,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科学内涵、战略地位、历史渊源、现实状况、基本特征、内容结构、主要功能、建设举措、坚实基础、动力源泉、价值底蕴和重要保证等基本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摘要:
    二、法 治 文 化

法治文化是在文化研究和法治研究多重语境基础上产生的特定文化概念,从内涵上看,包括法、法律、法治、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从外延上看,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概念,要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就必须科学把握法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法是一种判断是非、辨明曲直、扬善惩恶的社会规范,可以理解为强制性规范的统称。在中国古代,法与刑通用,例如夏之禹刑、商之汤刑、周之吕刑等。战国时李悝改刑为法,作《法经》六篇,所谓“刑,常也,法也”。西方的法来自拉丁文jus,其词意首先是正义,其次是权利,再次是规则。法与法律是种属关系,法律包括在法之内。中国古代最早把法与律联在一起使用是春秋时期,《庄子》中有“法律之士广治”之言,《管子》中有“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之语。据史籍记载,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改法为律,此后律的使用频率高于法,中国古代的法典大多称为律,如秦律、汉律、晋律、隋律、唐律等。诚然,有时也将法与律通用,例如《唐律疏议》中说:“律之与法,文虽有殊,其义一也。”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命题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第一,法是意志的体现。意志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精神力量,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才是法。因此,法是意志的反映、意志的结果、意志的产物,属于社会结构中的上层建筑。第二,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所谓统治阶级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虽然统治阶级的意志由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决定,但其形成和发挥作用必然受到被统治阶级的制约。然而在任何情况下,被统治阶级的意志都不能作为独立的意志直接体现在法律之中。它只有经过统治阶级的筛选,转化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才能反映到法律中来。因此,归根到底,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第三,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意味着统治阶级意志本身并不是法,只有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才是法。奉为法律就是经过国家机关把统治阶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并客观化为法律规范。换言之,统治阶级的意志只有表现为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才具有法的效力。同时,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因此,要全面认识法的本质,认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还必须深入决定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了人们对法的需要,决定了法的本质。由此可见,法的本质所揭示的是法内在的一种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包括两个相关的方面:从主观方面看,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从客观方面看,法的内容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前者表现为法的阶级意志性,后者表现为法的物质制约性。
法治作为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原则、制度与方略,其实质是良好的法律获得普遍的遵守。因此,法治就是以民主政治为基础,以权力制约为根本,以权利保障为取向,以良法善治为标志的国家管理机制、活动方式和秩序状
...
目录:
目录
总序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之维 
导言/1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科学内涵
一、文化/2
二、法治文化/5
三、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1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15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战略地位
一、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和内在动力/20
二、法治文化是法治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精神支撑/27
三、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和可靠保障/3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34
二、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40
三、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47
四、从人治文化到法治文化/55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现实状况
一、法治文化建设的显著成就/64
二、法治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67
三、法治文化建设的制约因素/70
四、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74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一、思想内容的优选性/78
二、弘扬传承的民族性/83
三、学习借鉴的开放性/92
四、发展演化的渐进性/102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内容结构
一、观念文化—— 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108
二、制度文化—— 科学完备的法治制度/113
三、行为文化—— 守法用法的法治行为/122
四、环境文化—— 学法尊法的法治环境/12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法治文化的引导功能/134
二、法治文化的教育功能/141
三、法治文化的整合功能/147
四、法治文化的规范功能/15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