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卿云 复旦人文历史笔记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卿云 复旦人文历史笔记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7.45 5.2折 72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读史老张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77208

出版时间2022-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92页

字数244千字

定价72元

货号SC:9787208177208

上书时间2024-09-07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读史老张,本名张国伟,文史写作者、媒体人。出生于上海,就读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十余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离校,先后在《申江服务导报》《职场指南》《新闻晨报》和《界面·财联社》等媒体供职。近年来,热衷于搜集、研究文化史料,在各类媒体发表学术论文、文史评论、人物传记和记忆散文百余篇。
内容简介:
“卿云烂兮,乣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本书是有名媒体人、文史作家读史老张,从一个复旦老校友的视角,所拾取的散落在时光中、关于复旦的历史碎片。本书共收录文史散文38篇,分“往事”“列传”“地理”“收集”四编,记述马相伯、、陈望道、苏步青、谢希德等杰出复旦人,徐汇、吴淞、江湾、贵阳、北碚等地曾经复旦校园,以及复旦较为校基附近之五角场和杨浦的过往逸事,并穿插大量历史图片、实地摄影,另附人物小传,引领读者感受百年名校历史的独特魅力和复旦人的情怀。
摘要:
        复旦和交大:同根一脉,相爱相“杀”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都是国内名校,也是文化重镇。百年来,它们一个立足江湾、一个植根徐汇,虽各具传统与个性,却知己知彼、遥相呼应,时有互动与竞争……这一切,源于两校早期的青春守望。
    立校,同为一脉
    交大前身是南洋公学,复旦则脱胎于震旦学院。南洋和震旦分别由盛宣怀(1844—1916)、马相伯(1840—1939)创办,他俩都崇尚新学、力推洋务,因痛感自强之道在于“作育人才”,便着手兴学办校。1896年,南洋公学创建,盛宣怀任督办(交大校名屡有变更,早期人们习称“南洋”,1928年正式定名为交通大学);1903年,震旦学院设立,马相伯任校长。1905年因震旦被教会劫夺,马相伯另建了复旦公学(1917年改为复旦大学)。
    震旦及复旦虽办学稍晚,却与南洋同为一脉。南洋和震旦都选址徐家汇——这里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家族聚居地,也是法国传教士的教习场所,文化底蕴深厚。1898年,盛宣怀在徐家汇东北购地120亩,正式确立南洋校基。1902年11月,南洋发生“墨水瓶事件”(有学生讥讽某教师“腹中无墨水”,将空墨水瓶置于其讲台,校方遂将全班学生开除),大批学生退学。经蔡元培介绍,部分退学学生寻求马相伯帮助。马相伯旋于次年租用徐家汇天文台老屋,办起了震旦学院,震旦最早一部分学生,即来自南洋。1912年年初,复旦借海格路(今华山路)李公祠办学,与南洋隔路相望。从此,作为非教会办的近代学校,复旦与南洋在徐家汇双雄并立,远近闻名。
    复旦与南洋交谊深挚,师生往来密切。早在1902年,蔡元培任职南洋特班总教习时,就常请马相伯教他学拉丁文,不少师生也随同前往——徐家汇土山湾马相伯寓所,一度成为南洋的特别教室。据特班学生黄炎培回忆:“蔡师和几位教师向马老学拉丁文。我追随前去,这是我初次见到马老……每到夕阳西下,徐家汇周围大道旁,师生三三两两地漫谈散步,一种相亲相爱精神,简直描写不尽。”(黄炎培《我在交大》)1910年,辜鸿铭来南洋任教务长,教授国际法。他自幼留学欧洲,精通八国语言,学贯中西,但性情古怪,为人有点刻薄。据说那年文科举人考试,复旦教员以一篇一百多页英文论文应试,担任典试官的严复看后,大为赞赏,打出满分100分;辜鸿铭复阅时,扣了20分,并在试卷上批道:“Good but too long.”(朱善培《交大掌故》)几年以后,当了复旦校长,他对这位辜先生作何评价,不得而知。
    复旦有不少杰出校友,原来都出身南洋。例如,数学家胡敦复,江苏无锡人,早年在南洋毕业,后又转学复旦。1911年他担任复旦教务长时,正值辛亥革命兴起,复旦吴淞校舍被光复军占领,师生居无定所,胡敦复灵机一动,率师生至无锡老家办学。1912年年初复旦返沪,胡敦复遂离开复旦,创办了大同大学。1930年至1945年,他又回母校交大执教,前后长达15年。还有一位南洋与复旦“双料”校友,是国民党元老邵力子。邵力子原在南洋特班学习,与黄炎培同班,蔡元培称他“善为文”。邵力子于1905年转学震旦
...
目录:
第一编 往事

复旦和交大:同根一脉,相爱相“杀”

闻所未闻的历史碎片

两张未赴任的复旦聘书

曹禺与复旦的几次交集

消逝在国权路上的来喜饭店

五角场的淞沪饭店

一把手枪和一辆自行车

卿云楼外的传说

毕业合影之外

到复旦洗“哲学澡”

“复旦书店”和“复旦的书店”

第二编 列传

“校史公”笔下的复旦“列传”

寻找“失落”在复旦的梁实秋

复旦商科教授逸事

一位“明星教授”的侧影

“九一八”影响下的复旦人

“海光”背后的复旦之光

张荫桐先生身份之谜

那些年,他们还不是教授

校园里的“德国老太太”

谢希德先生的魅力

第三编 地理

复旦立校的地标

“复旦李公祠校舍”在哪里

江湾车站与江湾镇

电影《色,戒》里的滇池路

顾颉刚笔下的武康路

国福路的个性

国定路和政通路的浪漫

黄兴路上的烟雾

控江路,不响

第四编 手记

《觉醒年代》里的鞠躬礼

《相辉》书名的背后故事

《复旦往事》出版前后

复旦“关键词”溯源

一封有关复旦的京城来信

过传忠印象

在卿云中望见光华

留苏档案展的“讲解准备”

景行行止

附录

本书纪事年表(1905—1949)

人名索引

延伸阅读

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