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漫卷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红旗漫卷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23.12 5.5折 42 全新

仅1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张践编著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47387

出版时间2021-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4页

字数120千字

定价42元

货号SC:9787569047387

上书时间2024-09-05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张践,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负责校级课题2项,参编学术专著4部。在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0多篇。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四川大学革命英烈丛书”之一。全书通过对杨国杰、曾莱、饶耿之、陆更夫、苟永芳、余宏文等英烈的英雄事迹、理想信念的搜集、整理、阐释,展现了四川大学校友在土地革命中的突出贡献,彰显了川大学子的革命精神与胸怀天下的气度。本书主要内容为上述革命英烈传记,旨在充分发掘和用好校史文化及红色资源,弘扬川大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缅怀和宣传川大学子在民族伟大复兴历程中的突出贡献,讲好川大故事、弘扬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摘要:
        杨国杰,又名杨申甫,1908年4月28日生于四川省梓潼县双龙乡池塘湾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杨齐敬是乡村医生。他很希望自己的子侄能继承祖业,悬壶济世,拯救苍生。杨国杰自幼聪慧,过目成诵,父亲对其倾注心血,亲自教杨国杰研读中医典籍,举凡《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脉诀归正》《辩症奇闻》《八十一难经》等,杨国杰均一一熟读。16岁时,他已能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对症下药。行医本为“济世救民”,可杨国杰眼见社会黑暗,不禁对行医产生怀疑。1924年夏,梓潼旱灾,农田龟裂,禾苗枯焦,许多地方颗粒无收,不少农民断口绝粮。加之瘟疫蔓延,民不聊生。当时的《中央日报》报道:“(梓潼)全县无一处不受旱灾,以树皮草根白泥作食者约十八万人。……民食恐慌,已达极点……倘非亲历灾区者,将不信四川夙称天府之国,人民生活竟一降至于如此,恐直与阎罗鬼国相似矣。”面对灾情,四川军阀变本加厉,征派赋税,极尽敲骨吸髓之能事,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时年17岁的杨国杰,尽管对社会黑暗还缺乏足够认识,但军阀置人民疾苦于不顾,已令他绝望。他深深地认识到,行医虽能解脱民众病痛,却不能从根本上救民于水火。他决心去县城读书,寻求真正能济世救民的道路。
    1926年,杨国杰考入梓潼通儒小学。他第一次接触到“科学”和“民主”观念。梓潼是四川军阀田颂尧的防区,这里田赋沉重,寅吃卯粮,军阀拥兵暴虐,横行乡里。一次,驻扎在通儒小学的部队擅自将学校桌椅砸烂当柴烧,学校却不置一词。杨国杰非常气愤,一马当先,高呼:“有胆量的随我来!”他带领同学质问驻军。在学生的质问下,驻军理屈词穷,不得不有所收敛。
    1927年夏,梓潼城郊旱情严重,百姓忧心如焚,政府却置之不理。东坝百姓自筹资金,在青龙寺内唱戏祈雨,观者如堵。杨国杰假扮道士登台布道:“明天一早,大家背上干枯的玉米秆到县政府去,要县大老爷设法救灾,如果他们敢阻拦或伤害你们,自有神灵保佑。”第二天,百姓果真照做。县政府大堂上,玉米秆堆积如山,县长周望希只好安抚百姓,发放救济物资。杨国杰遂扬名于乡里。
    时值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受国民革命思想影响,杨国杰思想激进,父亲怕他生事,趁他毕业回家之机,匆匆为其完婚。但这并未留住杨国杰,他已决心到省城读书,去寻找济世救民的真理了。1928年,20岁的杨国杰考入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简称“成都高师”,是川大前身之一)附中时,正值四川省立一中校长杨廷铨被打死,三军联合办事处出动大批军警,包围成都各大、中学校,逮捕进步师生,勒令省一中解散,袁诗荛、周尚明等14位党团员被杀害,时人称之“二一六”惨案,全川为之震动。杨国杰十分愤慨。他不愿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迂腐之辈,决心从事革命活动。在党的培育下,杨国杰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日趋成熟,他不顾个人安危,常常冲锋在前,与反动军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和他要好的同学劝他:“你这样干,太暴露也太危险,还是注意点好!”杨国杰回答说:“既要革命,不能前怕狼后怕虎,那会一事无成。”
    很快,杨国杰成为成都市学运工作的骨干。
...
目录:
上编 土地革命时期的川大英烈传001

杨国杰传略003

陆更夫传略010

曾莱传略019

郭仲纯传略027

苟永芳传略032

郑佑之传略038

饶耿之传略045

余宏文传略052

下编 救亡中国,舍我其谁057

大学与革命

——从《曾莱日记》看二十年代川大学子的家国情怀059

大学与进步思想的形成061

社会与革命的选择068从《灭亡》到《清泓》

——20世纪20年代川大学子的困惑与选择073

绝望感的剪影:两种观点074

生活的"激流":小说中的困惑与坚守078

国中的"异乡":川大学子的信仰与追求083

来自家庭的革命090

郑佑之与李家091

郑佑之与赵一曼094

革命观念怎样在家庭中进行097

一个家庭的改变100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川大人的革命选择105

"到黄埔去"106

"到武汉去"113

"到延安去"117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