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跋史探(修订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拓跋史探(修订本)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6.92 6.8折 69 全新

库存2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田余庆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3960

出版时间2018-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0页

字数236千字

定价69元

货号SC:9787108063960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田余庆(1924—2014),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代表作有《东晋门阀政治》《秦汉魏晋史探微》《拓跋史探》。
内容简介:
结束十六国纷乱局面的拓跋鲜卑,是怎样从落后状态乘时崛起,担当了开启北朝,从而孕育隋唐的历史任务?本书作者对这个问题作了回答。但他不是在传统北魏史的框架内,而是以北魏建国之前的代北时期为焦点、包括北魏时期的框架内,去探求拓跋部所体现的历史意义。他以敏锐深邃的史学眼光,论证了拓跋在与代北乌桓共生的百余年中发育成长,并从此积累了经验和力量。拓跋珪用野蛮手段建立残酷悖伦的子贵母死制度,暴力离散母族、妻族部落组织,巩固了拓跋君权和北魏政权,把拓跋部落联盟带进文明社会,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拓跋珪的野蛮手段使拓跋部承受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留下了后遗症,以致后人不知道把拓跋史诗中充满野性的历史素材如何裁剪成皇帝认可的体面的国史。北魏国史大狱之兴以及北魏史学不振,根源盖出于此。书中发表“猗卢之碑”残石版资料,亦将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作者执着于历史新知的获取需要学界长远积累的愿望,修订本对原书有较多改动,订正了一些使用和认知史料的不足,也有若干见解上的变动。仍然意在提供一种研究的思路,奉献给同好读者,共做进一步的考索。精装本收入“当代学术”第一辑再版刊行。
摘要:
    前言五胡十六国这一破坏性特别突出的时代得以结束,归根结柢是五胡日趋融合,其主要部分终于陆续积淀在农业地区而被汉族文明逐渐同化之故,这可说是今天史界共识。但是,在这漫长过程行将结束而又尚未结束的时候,为什么是拓跋部而不是别的部族担当了促死催生的任务呢?这就涉及拓跋部的历史定位问题和北魏政权定位问题。进入代北地区活动的早期拓跋部及其建立的代国,大体与五胡十六国的出现同步,其发育程度看来不如其他胡族,却是这个时期惟一的地域比较固定、年代世系明晰可考、历史大体完整的另一“胡”,另一“国”,虽然史家并未列之于五胡十六国序列之中。拓跋部百余年来孳生繁息于代北,没有远距离迁徙,没有太多参预北方混争,获得了发育、成长和完善自己的稳定环境,终于乘时崛起,走出代北,担当了结束十六国的历史任务,在下启隋唐之局的进程中实际上起着决定作用。这大体就是拓跋部和北魏的历史定位。我要强调的是,没有拓跋部在代北百余年的发育,也就没有足以逐步统一北方的担当者,没有比较稳固的北魏政权,这样,自然也不会有后来的隋唐。
目录:
前 言北魏后宫子贵母死之制的形成和演变贺兰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一独孤部落离散问题——北魏“离散部落”个案考察之二关于子贵母死制度研究的构思问题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魏书?序纪》有关史实解析【附】补充与讨论两题  曹永年《代歌》、《代记》和北魏国史——国史之狱的史学史考察文献所见代北东部若干拓跋史迹的探讨【附】关于“猗卢之碑”残石拓片关于拓跋猗卢残碑及拓本题记二则——兼释残碑出土地点之疑(附录一)关于拓跋地境讨论二题…………………………………………曹永年(附录二)《魏书》所见的苦干乌桓姓氏…………………………………滕昭宗修订本后记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