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释与建构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阐释与建构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2 7.0折 60 全新

库存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刘志华 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564714

出版时间2018-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06页

字数300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561564714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刘志华,男,湖北汉川市人,文学博士,副教授,莆田学院中文系主任,复旦大学博士后(2009-2011),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14-2015)。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迄今为止完成国家社科、省社科项目各一项,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内容简介:
“十七年文学批评”在整个十七年文学进程中扮演着创新“革命文艺理念”、整合中外文学资源、确立文学新秩序等方面的关键角色,其目标是建构社会主义文学新秩序,建立系统的社会主义革命新文艺。对作为整体的“十七年文学批评”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今天更显得重要和必要。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政治性卡里斯马:"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化语境
第二章"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生成过程
第一节产生:解放区文学批评的延续
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视野下的文学批评
第三节异变:"政治缝隙中"的文学批评
第四节异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文学批评
第三章"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文学资源及其整合
第一节吸纳与批判:"十七年文学批评"与"五四"至30年代的现代文艺理念
第二节张扬与革新:"十七年文学批评"与解放区"革命文艺"的实践性体系
第三节借鉴与改造:俄苏文学资源
第四章"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批评类型
第一节"政治本位"型阐释模式
第二节"泛意识形态性"型阐释模式
第三节"经验感悟"型阐释模式
第五章"十七年文学批评"的批评功能
第一节指导和规范:"十七年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