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9.47 5.4折 36 全新

库存46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秦伯未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21426915

出版时间2021-1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16页

字数214千字

定价36元

货号SC:9787521426915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秦伯未(1901~1970),现代中医学家。1901年7月31日生,1970年1月27日卒。原名之济,号谦斋,上海陈行人,出身道医世家,自幼酷爱文学和医学。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上海同仁辅元堂应诊,以治内科杂病见长,对虚痨痼疾尤精。1927年与王一仁、章次公、王慎轩、严苍山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务长、院长,教授《内经》及内科。
主编推荐:
凡 例
本书编写的目的,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
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本书以内科
为基础,择要地结合了妇科、儿科、外科、眼科和喉科,并以
方药为主要疗法,斟酌附入了针灸和推拿等一些治法,仅备临
证上一般参考,因名《中医临证备要》。

中医辨证,主要是根据症状,结合四诊,故本书以常见症
状为主,就各个症状的病因、病机来说明错综复杂的病证,从
而指出治法,联系方药。为了便于检查,就形体部位分为:全
身症状、头面症状、目症状、耳症状、鼻症状、口唇症状、舌
症状、牙症状、咽喉症状、颈项症状、肩背症状、胸胁腋乳症
状、腰症状、腹脐症状、四肢症状、手足症状、前阴症状、后
阴症状、内脏症状和妇科症状,共二十类,四百一十七症状。
例如恶寒、发热、寒战、潮热、寒热往来、外热内寒、外寒内
热、身热足寒、半身寒冷等,均列入全身症状;如背部冷、头
面热、四肢冷、手足心热等局部症状,则分别列入肩背、头面、
四肢、手足等部门。其中除妇女的经、带、胎、产另立妇科症
状外,其他均不分科。
症状名称,古今不统一,各地不一致,近来遇到西医诊断

的病症又很难强求结合。本书暂以通俗为主,将专门名词附入

文内。例如: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阴水、阳水等,均附

于“浮肿”条;又如:麻疹、风痧及西医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的

皮肤出血点等,均列入“红疹”条。

本书从临床出发,以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为原则,在前人

成就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各地研究的成果和个人的一些经验,

加以简要的论述,对于每一类症状,先作概括性的介绍,然后

就每一症状,分别说明其原因、病理和治法,尽量达到既全面

又简明的要求。对于某些症状的疑似地方和治法宜忌、成方加

减等,有关关键性的问题,则详加说明,以求明了。此外,属

于专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帮助读者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之后,在临床上如何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来诊治疾病的。为了便于临床参考,本书就形体部位分为全身证状、头面证状、目证状、耳证状等20类,分别介绍临床常见证状400多种。每个证状各就病因、病机,结合四诊和其他兼证,分析其不同性质,从而详列相适应的治法。篇后附有辨证论治浅说,结合实际病例,说明在临证时,如何抓住主证,探讨病因,确定证候,进行治疗。因此,本书虽从辨析证状着手,但是仍以体现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的特点为主。本书所包括的病证,以内科为主,兼及妇科、儿科、外科和眼、喉等科,由于内容比较切合临床实际,具有临床手册的作用。本次出版,为保持原貌,对书中证状等术语未作改动,以供参考之用。
目录: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无目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