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政治与国家化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语言、政治与国家化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7.4 6.8折 55 全新

库存5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周兆呈 著;叶隽 丛书主编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33476274

出版时间2017-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83页

字数386千字

定价55元

货号SC:9787533476274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周兆呈,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现任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主编兼早报《新汇点》主编。兼任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客座副教授,为赴新加坡培训的“中国市长班”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讲授《媒体与公共政策》。同时应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会长、新加坡国民融合理事会社区及媒体委员会委员、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理事暨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
主要研究与教学领域包括:媒体与公共政策、新媒体发展、新加坡政治及历史、移民等。著有《语言、政治与国家化:南洋大学与新加坡政府关系》、《两岸三地 点到为止》等,主编《辛亥革命 南洋回眸》、《说法》丛书,以及多本译著。
精彩内容:
总  序

叶  隽

对于正处于或崛起、或复兴、或形成中的全球时代背景中的现代中国来说,“教育中国”概念的提出至关重要,因为不仅外国人深怀疑问,譬如撒切尔夫人的诘难,“今天的中国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其他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而且中国人自己有时也彷徨歧途,一方面骄傲于经济崛起,另一方面则似乎远未准备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在我看来,通过“教育”之途走向全民族的素质提升,重温经典时代前贤所塑造的国民性,返本开源,或可为“复兴梦”与“丝路梦”提供一条可能的出路。需指出的是,此处的“教育”概念,取引申之义,乃强调一个具有独特知识传统、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质的文明体的中国概念,兼及修身、教养、规训、成长等多重含义,与西方世界通行的“辟尔通”(德文Bildung,汉译多为“修养”或“成长”)概念有相通之处。
之所以强调“知识空间”,乃因为意识到简单的学问或学术并不能穷尽问题之本身,而“知识”的概念则涵盖甚广。福柯的定义或许过于深奥:“由某种话语实践按其规则构成的并为某门科学的建立所不可缺少的成分整体,尽管它们并不是必然会产生科学,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但却很有解释力,也就是说,知识—学术(科学这里应可做学术理解),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的关系,即学术是高端知识,而知识则提供了通向学术的基础,即源于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的那部分隐性或显性知识。所以,将“教育中国”置放在“知识空间”的背景之下,可以见出我们认知问题的层次。“知识空间”的概念,与其说是一种泛泛的总体涵盖,更不如理解为一种整体概念的提升,即超越一般意义的民族—国家文化层次,而将欧洲、华夏分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文明体系。设若如此,则欧洲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其实犹待追问,虽然欧洲一体化进程由于欧盟的出现而
...
内容简介:
本书系“教育中国与知识空间”丛书之一。
新加坡南洋大学从倡办到被合并,27年间始终与政治密切相连,与政府的关系是核心因素,也尤为错综复杂。本书冷静而清晰地把握南洋大学发展历程的关键,借助详尽的档案资料和细致的口述历史,深入分析殖民、民选、自治、独立不同阶段南大面临的政治情势,对1953年南洋大学倡办至1968年新加坡政府正式承认南洋大学学位,这15年间南洋大学与新加坡不同时期政府的关系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与研究,探寻南洋大学如何从很初的华文大学,历经族群、语言、教育与政治的纠葛,很终在国家建构阶段,按照行动党政府的国家目标、国家特性、政治格局、政党体系等要求,实现了国家化。
本书立论客观,论述有力,从新的视野和角度,勾勒出南洋大学与政府的角力、对新加坡政治生态的影响,从而力求透视教育、语言、文化和政府、国家之间的多重关系。
目录:
序 南洋大学:走在摇晃的政治钢索上/李元瑾
推介语
陈平原教授推介语
刘宏教授推介语
颜清湟教授推介语
郑奋兴教授推介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南洋大学历史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默反到默认:殖民政府(1953—1955)
第一节 英国对海峡殖民地的教育政策
第二节 “迁民社会”的地方化与维护本原传统:对南大成立的社会学阐释
第三节 新加坡殖民当局对南大创办的反应
第四节 由默反转向默认:殖民政府政策的转变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从清洗到拉拢:劳工阵线政府(1955—1959)
第一节 林语堂事件及其影响
第二节 马绍尔劳工阵线政府——南大的机遇
第三节 林有福政府清洗亲共力量与南洋大学
第四节 林有福对南洋大学态度的转变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从试探到介入:人民行动党政府(1959—1963)
第一节 白里斯葛报告书
第二节 白里斯葛报告书引起的反应
第三节 围绕南大的英美教育制度之争
第四节 行动党政府对白里斯葛报告书的政治处理
第五节 魏雅聆报告书开始控制权之争
第六节 小结
第五章 从角力到清除:人民行动党政府(1963—1965)
第一节 南大毕业生形成政治力量
第二节 政府清除障碍重启谈判
第三节&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