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道与人文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天道与人文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8.76 4.7折 39.9 全新

库存7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竺可桢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ISBN9787200156645

出版时间2021-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0页

字数122千字

定价39.9元

货号SC:9787200156645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科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10年公费留美入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学习。1913年夏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获博士学位。1927年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1933年,参与倡议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一生致力于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等的研究,卓有成就。撰写《远东台风的新分类》《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论新月令》《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等论文和专著。
主编推荐:
竺可桢先生根据我国悠久的历史文献,探讨了中国气候变化及其规律。1973年6月,竺可桢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一年,针对苏联气候学界有关“地球变冷”的观点,竺可桢明确指出,“我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早已指出,这类1℃上下的变迁,过去5000年中极为普通,算不了地球变冷的证据。”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通过竺可桢先生的研究,读者一方面要认识到地球变暖是一种五千年未见的巨大威胁,另一方面在了解了漫长历史时期气候的波动后,我们要升起信心,相信通过我们减低碳排放的努力,在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干预最终减小之后,我们的地球仍有可能回复到正常的气候。
内容简介:
一册自然科学家爬梳历史文献,探讨中国气候变化及其规律的图书。作者从文献中发掘资料,借助现代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比较,创造性地提出观点,是一篇篇充满知识、趣味盎然的科学小品。竺可桢先生是我国有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且国学功底深厚,通过历史文献研究,阐明了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杰出贡献,激发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竺可桢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发掘中国在气象、物候、地质学等方面的成就,推演气候变迁。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这一全球重大问题具有科学意义。
目录:
一天道与人文

气候与文化

天时对于战争之影响

中秋月

牵牛与织女

北斗九星

说云

苏东坡舶棹风诗之是否合乎事实

柳条能漏泄春光

唐、宋大诗人诗中的物候

天气和人生

气候和衣、食、住

气候与卫生

二古今气候变迁考

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南宋时代我国气候之揣测

中国古籍上关于季风之记载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考古时期(约前3000—前1100)的

中国气候

物候时期(前1100—1400)的中国气候

方志时期(1400—1900)的中国气候

三顺应天时

顺天时,救民疾

中国之节气

中国古代之月令

月离于毕俾滂沱兮

谈阳历和阴历的合理化候与卫生

季风之成因

气候与其他生物之关系

什么是物候学

中国古代的物候知识

我国古代农书医书中的物候

物候的南北差异

物候的古今差异

以农谚预告农时

四改造自然

中国古代在气象学上的成就

二十八宿与浑天仪

我国东部雨泽下降之主动力

论祈雨禁屠与旱灾

纸鸢与高空探测

气球航行之历史

飞艇航行之历史

沙漠的概念与沙的来源

沙漠的魔鬼

论南水北调

让海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