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供需系统分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能源供需系统分析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3.5 7.5折 9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梅 等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12079

出版时间2017-03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62页

字数330千字

定价98元

货号SC:9787030512079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能源供需安全问题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当前能源研究中广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能源供需系统是一个包含多主体参与、具有多重复杂性的经济系统,简单的研究方法和局部分析已不能适应能源供需系统的复杂性。孙梅、高翠侠、韩敦、高安娜、张培培著的《能源供需系统分析--基于复杂网络新视角(精)》基于系统科学的新视角,对能源供需这一复杂巨系统进行研究,从我国能源供需体系现状和历史演变数据出发,构建不同形成机制的能源供需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各能源品种的供需内在机理、演化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耦合、相互影响。
本书适合管理科学、能源经济、能源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分析与决策等方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阅读。
摘要:
    **章国内外能源供需现状分析

    本章介绍国内外能源供需现状,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风能、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使读者对国际国内能源供需现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章中图形与表格所涉及的数据资料均来自BP、IEA、EIA、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海关总署、世界核协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网站、F.O.Licht、CREIA、能源数据简明手册2016、国家能源局以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历年的电力工业统计资料.

    1.1总能源供需现状

    农业经济时代,能源只是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一般性要素,薪柴等生物质能是人们使用的主要能源.18世纪后半期,手工劳动逐渐被取代,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煤炭取代薪柴等,成为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品种.19世纪到20世纪初,内燃机和电力两项革命性技术的诞生使得能源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得到巩固,从而对化石能源的需求量急速上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石油消费量快速增长,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超过煤炭,大量天然气田的发现,也使得天然气的开发利用进入了快车道.21世纪初,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角,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80%以上,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和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世界能源的生产、消费、贸易和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全球化和区域化等特征.目前,世界能源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平稳增长,2011年以来增速放缓

    过去40多年的时间里,世界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从1970年的49.13亿吨油当量增加到2014年的129.28亿吨油当量,平均增长率为11.9%.北美、中南美洲、欧洲及欧亚大陆、中东、非洲及亚太六大地区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欧洲及欧亚大陆两大地区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缓慢.不同地区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占世界总消费量比例的变化情况如表1.1和表1.2所示.从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在世界的占比来看,2005年亚太地区便超过了北美、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成为全球*大程度的一次能源消费地区.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超过120亿吨油当量,总体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然而,2014年的能源行业是在动荡中前行的一年.这一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129.28亿吨油当量,同比增长0.9%,为2009年以来*低增速,远低于过去10年2.1%的平均增速水平.其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一次能源消费量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略高于50亿吨油当量的水平,而非OECD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并且非OECD国家的能源
...
目录:
第1章 国内外能源供需现状分析
1.1 总能源供需现状
1.2 煤炭
1.2.1 世界煤炭发展现状
1.2.2 中国煤炭发展现状
1.3 石油
1.3.1 世界石油发展现状
1.3.2 中国石油发展现状
1.4 天然气
1.4.1 世界天然气发展现状
1.4.2 中国天然气发展现状
1.5 电力
1.5.1 世界电力发展现状
1.5.2 中国电力发展现状
1.6 风能与太阳能
1.6.1 风能
1.6.2 太阳能
1.7 其他可再生能源
1.7.1 水能
1.7.2 生物质能
1.7.3 地热能
1.7.4 潮汐能
1.7.5 核能
参考文献
第2章 复杂网络基本理论及方法
2.1 图论
2.2 复杂网络的一般特性
2.3 复杂网络的统计描述
2.3.1 度与度分布
2.3.2 点权与边权的差异性
2.3.3 聚类系数
2.3.4 平均最短路径长度
2.3.5 小世界网络
2.3.6 无标度网络
2.3.7 介数中心度
2.3.8 K-核分解
2.3.9 社团结构
2.3.10 网络稳定性
2.3.11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