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毒 从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药,看地球致命毒物如何成为生化大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有毒 从致命武器到救命解药,看地球致命毒物如何成为生化大师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6.6 6.1折 60 全新

库存30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Christie Wilcox)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59636874

出版时间2019-1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77页

字数171千字

定价60元

货号SC:9787559636874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精彩内容:
那时候,人类还没有铸造出铁剑,最初的文字尚未诞生;那时候,人类刚刚结束了游牧生活,在定居的营地里为最初的文明打下根基;那时候,基督和佛陀还没有出生,毕达哥拉斯和阿基米德尚不存在—就在那时候,居住在如今土耳其境内的人们修建了一座庙宇,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哥贝克力石阵”。在土耳其语里,这个词的意思是“大肚子山”,它是地球上已知最古老的宗教遗址。直到今天,我们仍能看到数十根巨大的石灰岩柱屹立在那里;1万多年前,虔诚的信徒靠赤裸的双手将这些石柱运到这里竖立起来,他们没有任何可供驱使的役畜,甚至连轮子都没有。不过你会发现,这些神圣石柱上雕刻的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取而代之的是,古代的艺术家决定用自己最珍视的东西来装饰圣庙: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包括毒蛇、蜘蛛和蝎子。毫无疑问,有毒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悠久而深远,精彩纷呈。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无处不在:对某些有毒动物的恐惧深植于人类的本能之中,哪怕刚刚诞生的婴儿也不能幸免;它们恐怖的形象鲜活地存在于各个部族和文明的神话传说里;从有文字记录的历史以来,它们早已被人类织入了文化的经纬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本书是我奉献给这些古老神祇的祭礼,是为它们恐怖的力量和不可思议的科学潜力谱写的一曲颂歌。从记事起我就迷上了有毒生物。小时候我住在夏威夷的凯卢阿,离家不远的海滩上经常会出现一堆蓝色的泡泡,那是被海浪冲上岸的僧帽水母(Portugueseman-of-war)。它们看起来那么漂亮,那么脆弱,我情不自禁地用手边任何能找到的东西去戳它们半透明的蓝色身体。僧帽水母的螫刺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我的热情并未因此而减退,哪怕螫刺带来的疼痛让我明白了它们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变得越发执着。后来我家搬到了佛蒙特州,看到我从后院捉来的蛇,我妈差点儿晕过去。上大学的第一年,我迷上了大家为无脊椎动物学实验室抓回来的仙后水母(upside-down jel
...
内容简介:
数千年来,人类对毒液深深着迷,无论是它迅速发挥功效的能力,或是极小量就足以造成伤亡的威力。半个世纪前,研究人员发现“毒液”的传递方式会影响其作用:吃下去可能无毒,经由皮肤或其他途径接触却会致命!生物学家克丽丝蒂·威尔科克斯探索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有毒动物,带领读者了解毒液的演化、其细致的运作方式、对人类的影响,以及毒液为何具备改变当代生物化学和医学发展的非凡潜力。作者以生动的口吻娓娓道来有毒动物研究者如何“以身犯险”,让你在捏把冷汗之余被她讲述的故事吸引。除此之外,作者还平易近人地置入多种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却步的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分析、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人体生理学等。如今我们已经能从基因和细胞层面来理解毒液分子对人类的影响,科学家们仔细探究毒液的各种组成,厘清不同成分对于人类的不同组织造成的影响,这些精密的作用机制让毒液得以为人类所用,进而开发成治疗癌症和艾滋病的潜力药物。读完本书,你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让科学家更加肯定毒液在人类医疗领域的价值,以及有毒动物在生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摘要:
    如果你打算数一数这颗星球上最不可思议的动物,那么优选出现在你脑海里的很可能是鸭嘴兽。鸭嘴兽如此特别,就连伟大的博物学家乔治·肖(George Shaw,他于1799年首次以科学的方式描述了这种动物)也很难相信它竟然是真实存在的。“一定程度的怀疑主义不仅可以原谅,而且值得赞赏。”他在自己的著作《博物学家文集》(Naturalist's Miscellany)第十卷中写道:“我或许应该承认,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我十分理解他的感受。当我坐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龙柏考拉保护区(Lone Pine Koala Sanctuary)里,直愣愣地望着那头巨大的雄性鸭嘴兽时,我接近不敢相信眼前的生物是真实的。尽管它就在我眼前,我仍觉得它像个精巧绝伦的木偶、吉姆·亨森(Jim Henson)的杰作。丽贝卡·贝恩(Rebecca Bain,大家都叫她“小贝”)是龙柏考拉保护区的哺乳动物饲养组组长,保护区里的两头雄性鸭嘴兽都归她的团队照顾。小贝好心地把我放进了动物生活区,这极大地满足了我对这种动物的好奇心。小贝费劲地把年纪较大的那头雄性鸭嘴兽从窝里弄了出来,看着它海狸似的尾巴、鸭子一样的喙,还有水獭似的脚,我惊讶不已。不过,尽管鸭嘴兽的外貌如此独特,但它还拥有另一种更奇异的特性,正是这种特性吸引我来到澳大利亚,亲眼看看这种奇妙动物的风采。面对雄性鸭嘴兽,请务必小心:在目前已知的5416种3哺乳动物中,只有它长着毒刺,为了争夺配偶,雄性鸭嘴兽会用脚踝上的毒刺攻击对手。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12种有毒的哺乳动物,但除了鸭嘴兽,其他有毒哺乳动物都是通过咬的方式释放毒素。这12种毒物包括四种鼩鼱(shrew)、三种吸血蝠、两种沟齿鼩(solenodon,这种穴居哺乳动物口鼻部很长,类似啮齿动物)、一种鼹鼠、蜂猴和鸭嘴兽。有证据表明,蜂猴实际上可以细分成四个物种,那么这个名单里的动物数量将增加到15种,然而即便如此,有毒哺乳动物加起来也不超过3只手的手指数量。在动物世系谱中,有毒动物主要出现在刺胞动物门(Cnidaria)、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环节动物门(Annelid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软体动物门(Mollusca)和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中—人类就属于最后这个门。与其他纲目的动物相比,哺乳动物里的有毒成员寥若晨星。比如说,水母、海葵和珊瑚所在的刺胞动物门里,几乎所有物种(超过9000种)都有毒;要说哪个门的有毒物种数量最多,那无疑是节肢动物门,它的成员包括蜘蛛、蜜蜂和胡蜂、蜈蚣、蝎子;蜗牛、蠕虫、海胆等动物都可能有毒,更别说脊索动物门里其他有毒的脊椎动物,例如有毒的鱼、蛙、蛇和蜥蜴等。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要说某种动物“有毒”(venomous),必须满足一系列明确的定义。很多物种属于“带毒”(toxic):它们身上的某些物质(毒质)只需极小的剂量就能造成严重的伤害。人们常常觉得“带毒”、“毒性”(poisonous)、“有毒”几个词听起来差不多,但现代科学家对它们做了严格的区分。
...
目录:
前言

第1章生理学大师

第2章它即死神

第3章猫鼬与人

第4章疼痛难忍

第5章血毒

第6章为了更好地吃你

第7章别动

第8章玩弄意识

第9章杀戮天使

尾注

致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