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游女子 徜徉在巴黎、纽约、东京、威尼斯和伦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漫游女子 徜徉在巴黎、纽约、东京、威尼斯和伦敦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60.06 7.7折 7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劳伦·埃尔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83055

出版时间2021-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368页

定价78元

货号SC:9787100183055

上书时间2024-05-09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劳伦·埃尔金,作家。她的许多作晶已在许多刊物上发表,其中包括《纽约时报书评》《弗里兹》《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她还是文学艺术杂志《白评论》的特约编辑。她于2004年移居巴黎,居住于左岸多年之后现居右岸,你常常会在美丽城附近看到她自在漫步的身影。
主编推荐:
今昔交错间的文化漫谈  漫步大都市的文艺指南一次人与城市、女性与公共空间关系的全新探讨◎入选《纽约时报》《卫报》年度很好图书榜单◎戴阿蒙斯坦-斯皮沃格随笔写作奖最终入围图书◎ “当代苏珊•桑塔格”——劳伦•埃尔金畅销力作巴黎|伦敦|东京|威尼斯|纽约琼•里斯|乔治•桑|阿涅斯•瓦尔达弗吉尼亚•伍尔夫|索菲•卡尔|玛莎•盖尔霍恩探寻曾居住并行走在大都市里的“漫游女子”的旅程•随书随机附赠“漫游女子”主题书签2张本书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场文化漫谈和一部大都市文艺地图一方面,作者从她出生的纽约,到生活过的巴黎、东京、威尼斯、伦敦等城市,以包含情感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徜徉在大都市街头的感受和观察;另一方面,作者重现了作家乔治•桑、弗吉尼亚•伍尔夫、琼•里斯、导演阿涅斯•瓦尔达、摄影师索菲•卡尔、记者玛莎•盖尔霍恩等女性在这些大城市中的创作和生活:在伦敦的街头偶遇“街头游走”的伍尔夫,在巴黎的某个阳台上看到身着裤装的乔治•桑,街角的某块玻璃或许曾被瓦尔达“主动观察”的镜头捕捉,也或许在威尼斯的河岸不经意间成为了卡尔的追踪对象……每个不经意的角落,都可能曾有她们的故事;跟随着她们的脚步,作者的个人生活轨迹和城市中的历史痕迹交互呈现,我们也得以从另一角度观察这些有名的大都市、走近这些有名的漫游女子,领略都市中的文艺气息,寻回属于自己的漫步记忆,或是开始自己的一段漫游。“空间并不是中性的,它是一个女性主义议题。”Flâneuse,漫游女子。名词,来自法文。指漫游的女人,闲逛的观察者,常在城市中见到。这是阳性名词“漫游者”(flâneur)的阴性形式,也是一个虚构的定义。或许,“漫游者”一词能够让人联想到拱廊、大街、波德莱尔和波西米亚。与此同时,专家们却判定“漫游女子”这个词不存在、认为女性无法与男性一样在大都市中自由行走,大多数法语词典中甚至没有这个单词。为什么男性“漫
...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关于漫游女子的书,作者也是其中一员,她们通过在城市中行走来建立与城市的关系……女性可以通过在城市中漫步来宣告独立,埃尔金为此创造一个妙趣横生且无可争议的例子。在关于作者自己的故事中,穿插了那些文学巨擘,如乔治•桑、琼•里斯、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其他人的故事……这是对女性的颂扬。读完后,你会很想散散步的。”——《图书馆期刊》“本书的叙述精彩,并且恰当地跨越了几个历史时段。在这本优雅的书中,埃尔金笔下的漫游女子并不只是漫无目的地游荡,就像埃尔金自己一样:她用她的思考来质疑、挑战和重新创造她所观察到的生活。”——《卫报》“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无论你是否了解这些城市(或书籍,或作家,或艺术家),《漫游女子》都是一本非常令人愉快的书。你会在书中重新来到这些地方,就像你是纽约街区或威尼斯运河边的一个漫游者一样,总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探索,就在下一个拐角处——或者在本书的下一页。”——《AV俱乐部》“在妇女权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时刻,《漫游女子》可以说是坚韧不拔的声明。结合历史分析、文学批评和回忆录,埃尔金试图重新定义‘漫游女子’一词本身的概念,并夺回女性的城市空间。”——《大西洋月刊》
内容简介:
漫游女子(flaneuse),法语名词“漫游者”(flaneur)的阴性形式,指漫游的女人,闲逛的观察者,常在城市中见到。或许“漫游者”能够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拱廊、大街、波德莱尔和波西米亚;专家们却判定“漫游女子”这个词不存在、认为女性无法与男性一样在大都市中自由行走,大多数法语词典中甚至没有这个单词。然而,女性始终在城市中宣告着她的独立。
摘要:
        第一章  漫游女子的进行时
    我是在哪里初次遇见“flaneur”这个词的?这个别致、优雅、漫  溢着法国气息的词,顶着拱形的长音符,带着卷舌的eur。我记得那  是20世纪90年代,在巴黎读书时我认识了这个词,但我并不觉得自己  是在书中发现的它,那个学期我没怎么读太多推荐阅读文献。说不定,在  知道“flaneur”这个词之前,我就已经是一个漫游者了。我会在学校  附近的街道上漫步,我的学校和其他美国大学在巴黎的分址一样,坐落在塞纳河左岸。
    源起于法语中的动词flaner、名词flaneur——“漫无目的闲游的人”——诞生于19世纪上半叶巴黎城中那些用玻璃与钢铁覆盖着的拱廊街里。当奥斯曼。大刀阔斧地兴建明亮宽敞的大道,切开那些阴暗参差的屋群,就好像用刀划开一座山羊奶酪堆砌的城市,漫游者们也在其中徜徉,领略城市的风景。漫游者是这样一个体现男性特权与闲情的形象,他有充裕的时间与金钱,没有立刻需要肩负的责任。像为数不多熟悉这座城市的本地居民一样,漫游者也熟识这座城市,因为他用双腿记住了它。每个街角、每条小巷、每级台阶都能令他沉浸于白日梦境之中。这儿曾发生了什么?谁路过了这里?这个地方有怎样的意义?漫游者——他与城市奏响的乐章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间,他熟识了它。
    无知如我,我曾以为是自己发明了“漫游”(flanerie)。我在美国的郊区长大,在那里人们总是驾车出行,漫无目的地闲逛像是一种古怪的行为。我能在巴黎走上很久,却不抵达任何“目的地”,只是观察这座城市的设计,窥见各处潜藏的城市野史:一枚嵌在某座私人豪宅正面的子弹;遗留在一座建筑高处的模板印花图样,也许当初是为了某家面粉公司或某家现已倒闭的报社而作(一些被激发了灵感的涂鸦艺术家刚好用它来延伸出自己的作品);又或是因道路施工而显现的一排鹅卵石,还有几层仍藏匿于城市地表之下,正缓慢地露出端倪。我寻觅着残垣,寻觅着纹理与质地,寻觅着偶然、不期而遇以及意想不到的契机。我在这座城市最有意义的体验并不来自文学、美食或博物馆,甚至不是我在证券交易所站边阁楼上刻骨铭心的浪漫缠绵,而全部都来自漫游。走在巴黎第六区的某个地方,我意识到我想一辈子都生活在一座城市里,确切地说,就是生活在巴黎。这样的愿望与某种全然的自由自在有关,而这种自由在行走中漫溢了出来。
    我周而复始地在蒙帕纳斯大街走着,往返于在萨克森大道的公寓与位于谢弗勒斯街的学校。我从路两旁的餐厅名字里学到了不少课本里没有的法文:Les Zazous(这是20世纪40年代一类爵士乐手的名字,他们总穿着格子上衣,留着飞机头);还有西南公司饭店(Restaurant Sud-Ouest & Cie),这个店名教会了我如何用法语表达“公司”(& Cie);我从一家叫“Pomme de pain”的面包店学会了法语的“松果”是“pomme de pin”,尽管我始终没明白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双关。我每天都在去上学的路上到一家饼干店买橙汁,那家店叫“安妮公爵夫人”。我总在想这个女人是谁,她和椒盐卷饼
...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漫游女子的进行时

第二章  长岛·纽约

第三章  巴黎·他们在的那些咖啡馆

第四章  伦敦·布卢姆斯伯里

第五章  巴黎·革命之子

第六章  威尼斯·顺从

第七章  东京·在其间

第八章  巴黎·抗议

第九章  巴黎·街区

第十章  海角天涯·踏足在大地上的所见

第十一章  纽约·归来

尾章  女性的漫游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管弦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