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稀土陶瓷材料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稀土陶瓷材料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1.01 7.5折 68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潘裕柏,陈昊鸿,石云 编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72450

出版时间2016-0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59页

字数336千字

定价68元

货号SC:9787502472450

上书时间2024-05-10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潘裕柏,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溶胶凝胶分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编委, “九三”学社社员。1961年9月生于上海。1984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无机材料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年3月公派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富山县立大学;1999年3月毕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回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先后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化学冶金所和日本秋田县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当前科研内容包括:光功能陶瓷的基础研究与关键制备技术开发:包括激光陶瓷、闪烁陶瓷、光限幅陶瓷材料、白光LED用透明陶瓷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包括金属-陶瓷、碳纳米管-陶瓷复合材料等。
精彩内容:
稀土发光材料是最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之一,主要应用于节能灯、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闪烁晶体等领域,已成为节能照明、信息显示、光电探测等领域的支撑材料之一,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稀土离子的发光特性主要取决于稀土离子4f壳层电子的性质。随着4f壳层电子数的变化,稀土离子表现出不同的电子跃迁形式和极其丰富的能级跃迁。因而,稀土离子可以吸收或发射从紫外到红外光区的各种波长的光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发光材料。稀土离子的优异发光特性为利用其制作高效发光材料奠定了基础。
稀土发光材料曾在发光学和发光材料的发展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1908年Becquerel发现稀土锐吸收谱线;1959年发现用Yb3+作敏化剂,Er3+、Ho3+、Tm3+作激活剂的光子加和现象,为上转换材料研发奠定基础;1964年YVO4∶Eu3+和Y2O3∶Eu3+及1968年Y2O2S∶Eu3+等彩色电视机用红色粉的出现,使彩色电视机的亮度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20世纪70年代出现红外变可见光上转换材料,从理论上提出反Stokes效应;1973年发现稀土三基色荧光粉(BaMgAl10O17∶Eu2+,MgAl11O19∶Ce3+,Tb3+和Y2O3∶Eu3+),其光效和光色同时能达到较高水平,使电光源品质提高到一个新层次;1974年在Pr3+的化合物中发现光子剪裁,即吸收一个高能的光子,分割成两个或多个能量较小的光子;20世纪90年代出现稀土长余辉荧光粉(SrAl2O4∶Eu2+,SrAl2O4∶Eu2+,RE3+(RE=Dy,Nd等));21世纪初大力开发白光LED(发光二极管)用荧光粉。
目前,稀土发光材料已成为发光材料研究和应用的重点和前沿领域之一。稀土发光材料也是实现稀土资源高值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我国具有丰富的稀土资源,为稀土发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自20世纪50年代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稀土科学与技术丛书》之一,由多位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针对当前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归纳总结而成。本书在阐述稀土发光材料知识的基础上,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稀土离子的光谱特性、灯用稀土发光材料、白光LED用稀土发光材料、高压汞灯和金属卤化物灯用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真空紫外用稀土发光材料、稀土闪烁材料、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以及稀土纳米发光材料等各种稀土发光材料的进展。
目录:
1绪论
1.1晶体、多晶和陶瓷
1.1.1晶体
1.1.2陶瓷的来源及定义
1.1.3陶瓷的种类
1.2稀土
1.2.1稀土的种类及其发现
1.2.2稀土矿产及国内状况
1.2.3物理化学性质
1.2.4稀土的材料学应用
1.3稀土陶瓷分类
1.3.1稀土发光透明陶瓷
1.3.2稀土电光透明陶瓷
1.3.3稀土磁光陶瓷
1.3.4稀土陶瓷荧光粉
1.3.5稀土陶瓷釉
1.3.6稀土超导陶瓷
1.3.7稀土掺杂半导体功能陶瓷
1.3.8稀土增强结构陶瓷
1.4稀土经济及发光透明陶瓷的地位
参考文献
2稀土发光
2.1发光基础
2.1.1引言
2.1.2能级跃迁
2.1.3光谱
2.2稀土发光的单离子模型
2.2.15d-4f电子跃迁
2.2.24f—4f电子跃迁
2.3稀土发光的能带模型
2.3.1发光的能带机制
2.3.2稀土发光的能带解释
2.4缺陷对稀土发光的影响
2.4.1缺陷类型
2.4.2影响方式
2.4.3能带模型解释
2.5稀土发光动力学
2.5.1能带模型发光动力学
2.5.2离子模型发光动力学
2.5.3光强、光产额、量子效率和光衰减
2.5.4小结
2.6稀土发光的其他影响因素
2.6.1基质
2.6.2制备与后处理
2.6.3发光稳定性及统计学考虑
参考文献
3稀土陶瓷表征技术
3.1物相分析
3.2化学法组成分析
3.3热分析
3.4光学显微
3.5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