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花夕拾
  • 朝花夕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朝花夕拾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3.72 6.1折 22.5 全新

库存73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鲁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59185

出版时间1979-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232页

字数146千字

定价22.5元

货号SC:9787020159185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笔名鲁迅,浙江绍兴人,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呐喊/经典文学名著》《彷徨》《朝花夕拾/经典文学名著》《野草》《热风》《华盖集》等。
主编推荐:
一、出版说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人获取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水平和增强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中小学时期正值人生的成长阶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一定的阅读量,会让每一个孩子受益无穷。为此,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均对中小学生课内外阅读做了部署安排。2017年9月起,全国中小学陆续启用统编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名著导读”“自主阅读”“整本书阅读”等栏目或单元的设置,使得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和实践有了更切实的依托。
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建议阅读的多种图书系经典名著,读之可涵养情性、启迪人生。然而,时代变迁、语言疏隔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阅读过程中,很多孩子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不愿读”“不会读”“读不下去”的问题。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让孩子们能够轻松读,读懂、读通、读有所获,我们充分发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文学图书和语文读物出版方面的优势,推出了这套“名著课程化·整本书阅读丛书”。
丛书收录图书三十余种,以我社多年沉淀、打磨而成的优质版本为底本,精编精校。另延请有丰富教、研经验的教研员及一线名师进行课程化的整本书阅读设计,以精炼的阅读导入语、有趣的阅读任务、实用的阅读链接材料,与原著相呼应。力争尽我们所能,与孩子们一起扫除阅读过程中的路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阅读,享受阅读,读有所思、有所得。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说:“整个语文教育的改革,可以归纳为四个字——读书为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读书的习惯,使之成为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提升各方面素养。”希望这套书常伴孩子们左右,对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能有切实的帮助。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21年5月    
二、丛书特点
(一)精良的版本
1.各书版本均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经多年积淀的定本,其编辑者、整
...
内容简介:
★ 畅销九十年,思想、艺术俱属上乘的经典之作

★ 七年级(上)语文教材“名著导读”配套阅读书目

★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确当

《朝花夕拾》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集之一,共收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散文十篇,展现了横眉冷对的鲁迅先生的另一面,在中国现代散文史和文学目前享有盛誉。初版诞生九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影响深远。

作品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并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嘲讽。所收各篇均意蕴丰厚,手法娴熟,备受一代代读者喜爱。

此次重排新版,为七年级(上)语文教材之配套读物。正文文本及注释来自我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另选丰子恺、赵延年等名家插图或摄影作品多幅,点缀其间。为帮助青少年朋友阅读,本版特别延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学名师进行了课程化的整本书阅读设计,指导孩子们如何阅读、把握这本经典。

版本完善、校勘精良、注释详尽、高附加值,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朝花夕拾》的主要特色及突出优势。

摘要:
        狗?猫?鼠[1]
    【导读】
    作者为何“仇猫”?对“鼠”怀着怎样的情感?“猫”和“鼠”在这篇文章中分别指代哪些人?要回答这些问题,除了阅读本文,还需借助于《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在进入对儿时“仇猫”原因的回忆前,文章前半部分主要用杂文笔法回击了“现代评论派”文人对作者“仇猫”的诬蔑,穿插引用的内容丰富,夹注式叙述多,语言较为隐晦,读来会感到艰涩难懂。如果理解有困难,可以直接跳过。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2],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3]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4]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5]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6]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7]博士(Dr.0.Dahn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见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会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耳曼人[8]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9]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
...
目录:
编者的话

《和中学生谈谈如何读〈朝花夕拾〉》/温儒敏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阅读评估

阅读链接

延伸阅读

鲁迅自传

《呐喊》自序

社戏

秋夜



风筝

死火

记念刘和珍君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