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金西夏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辽金西夏史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84.96 7.2折 118 全新

库存1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李锡厚 白滨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5267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42页

字数517千字

定价118元

货号SC:9787208165267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锡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1938年11月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期致力于辽宋金史研究。著有《临潢集》、《耶律阿保机传》以及《中国政治制度通史》(辽金部分)等。

白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1936年生,山西平定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毕业。196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后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的调查与研究,后专门致力于西夏历史文化的考察、研究。著有《元昊传》、《党项史研究》、《寻找被遗忘的王朝》等;合著《文海研究》、《西夏文物》、《天盛律令译注》、《俄藏黑水城文献》等;参与《中国通史》等十余部多卷本著作的撰稿。

主编推荐:
李锡厚、白滨两位长期致力于辽宋金史研究及西夏历史文化考察与研究专家的合璧之作,充分展现了公元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与宋朝并存的我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系统论述辽、金、西夏王朝的建立、兴盛,及其灭亡的历史过程、经验教训,以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宗教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发展,是辽金西夏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
内容简介:
《辽金西夏是》分为上篇“辽金史”和下篇“西夏史”两部分,在50多万字的篇幅内,充分展现了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与宋朝并存的三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系统论述了辽、金、西夏王朝的建立、兴盛、衰败及其灭亡的历史过程、经验教训,并对三个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社会诸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释。本书对出土文献的整理和梳理取得了在史料方面的进展和突破,例如上篇引用了辽代碑刻《大王记结亲事碑》说明辽早期的私有制情况,利用《懂洲西会龙山碑铭》说明辽代头下军周的居民民族成分等。
摘要:
        第一章辽朝的建立
    第一节  阿保机夺取汗位及称帝
    一、八部联盟时期的契丹
    契丹的历史实际上是鲜卑、匈奴等古代北方民族历史的延续。契丹一出现在历史上,就已经越过了最原始的发展阶段,而处在部落联盟时期了。匈奴、鲜卑、奚和契丹都属“东胡”。胡人分布的地区甚广,而且成分复杂。东汉时称葱岭东西诸国为“西胡”,而“东胡”自然就指居于“西胡”以东的胡人。曹魏以后,东部鲜卑有慕容部、段部、宇文部和拓跋部。宇文部分布于濡源(今滦河上游)以东,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以西,即内蒙古东部西拉木伦河(西辽河上游)及老哈河流域,古称松漠。该部“语与鲜卑颇异。人皆翦发而留其顶上,以为首饰,长过数寸则截短之。妇女披长襦及足,而无裳焉。秋收乌头为毒药,以射禽兽”①。
    公元4世纪,宇文部渐强,前燕慕容皩于晋康帝建元二年(344年)兵分三路对该部大张挞伐,并获全胜。宇文部首领“逸豆归远遁漠北,遂奔高丽。晃(皩)徙其部众五千余落于昌黎,自此散灭矣”①。宇文部衰亡之后,一些语言、风俗相近的游牧人仍活动于松漠,统称库莫奚。据《魏书·太祖纪》,登国三年(38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畦北征库莫奚,“大破之,获其四部杂畜十余万”。此后,契丹也就由库莫奚中分化出来了。
    北魏初年以来,契丹即不断朝贡。“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絮部、黎部、吐六于部等,各以其名马文皮入献天府,遂求为常。”②所谓“入献”,实际上就是以“朝贡”的形式进行贸易。北魏应他们的请求,在和龙(今辽宁朝阳)、密云(今属北京市)一带与之交易,岁岁不绝。
    契丹作为一个古代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吸纳其他部族而逐渐形成和壮大起来的。《魏书》将契丹和悉万丹、何大何等部并列记载,就足以证明它当时尚未与这些部族实现联合、统一。而后来,这些部族逐渐都不见于记载了,只有契丹民族共同体在不断发展、壮大。
    北朝末年至唐初,中原形势变化不定。先是高句丽与柔然联合对契丹构成威胁,不久,柔然势力灭绝,在其北方又出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突厥汗国。契丹一部分沦于突厥统治,另一部分又被迫附于高句丽。《隋书·契丹传》载,开皇末,有契丹别部四千余家背突厥来降,但隋朝统治者为维持与突厥和好,拒绝接受这些部族的降附,而把他们交与突厥“抚纳”。他们不肯依附突厥,遂徙居于托臣水(西拉木伦河支流,即今老哈河)流域,以后部落渐众,分为十部。这个契丹部族联盟,即是后来创建契丹王朝的主体。他们一直活动在这一地区,历尽艰难曲折。隋唐之际,他们过着“逐寒暑、随水草畜牧”的游牧生活,壮者皆为兵,每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余”①。唐初,契丹首领大贺氏,“有胜兵四万,析八部,臣于突厥以为俟斤”②。契丹部族联盟的首领,当初也是突厥侯斤之一。后来,契丹首领自立为可汗,其下所属各部酋长则称为“俟斤”,亦即夷离茧,是统率军马的部族官。契丹立国后,大部族之夷离革称王,小部族之夷离革则称为节度使。举凡一部之军政、民政皆由其统掌。各部之间维持着松散的联盟,只有遇到战争时,首领们才一同聚议如何兴兵动众,协同作战。平日的畜牧、渔猎活动,照例由各部单独进行。此即《新唐书·契丹传》所说的“凡调发攻战则诸部毕会,猎则部得自行”。
    P3-5
目录:

上篇 辽金史

第一章 辽朝的建立

第二章 辽朝的兴盛

第三章 辽朝衰亡与金朝建立

第四章 金灭北宋及对中原的间接统治

第五章 金朝巩固在北方的统治

第六章 金的衰亡

第七章 辽、金的社会经济结构

第八章 辽金的重要经济领域

第九章 文化及社会生活

下篇 西夏史

第十章 党项的兴起与夏州政权的建立

第十一章 西夏王朝的兴亡

第十二章 西夏的政治制度

第十三章 西夏的经济制度

第十四章 西夏的宗教与文化

第十五章 西夏与周边王朝及民族的关系

附录一 辽金大事年表

附录二 西夏大事年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