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思想之渊源
  • 中国思想之渊源
  • 中国思想之渊源
  • 中国思想之渊源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思想之渊源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30.15 6.7折 45 全新

库存13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牟复礼(Frederick W.Mote)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0806

出版时间2016-06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A5

纸张胶版纸

页数241页

字数100千字

定价45元

货号SC:9787301270806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牟复礼,美国有名汉学家、中国史学家。牟复礼的中文名得自《论语》中的 “克己复礼”。他是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的奠基人,并将其发展成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中心之一。
其主要著作:《帝制中国:900-1800》(Imperial China: 900-1800),主持编写《剑桥中国史·明代史》,翻译萧公权的名作《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精彩内容:
花前又见燕归迟(序一) 
——追忆牟复礼先生
原本平静地度过旧历年,因突然传来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先生去世的消息,而让人倍感惆怅。牟先生于大年初二(二月十日)的晚上去世,享年八十四岁。今天在大陆及台湾年轻一辈的学人可能对牟先生一生的成就所知有限,但任何熟悉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北美汉学及中国史研究变迁的人是不应该不知道牟先生的贡献和地位的。我在过去十几年中所见到西方的中国学专家亦可谓多不胜数,但若以人品,学问和见识三者等量齐观的话,能超越牟先生境界的恐怕是没有的。他充满创造力的学术生涯和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的建立与成长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这是纪念他的一生不能不特别强调的部分。
……
50年代中,普大还没有独立的东亚研究系,更谈不上有全方位的中国文史研究,连牟先生自己都是隶属于东方语言文学系(Department of Oriental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的教授。该系以近东伊斯兰研究为主导。1968 年东亚研究系(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的建立,以牟先生的推动最为关键,所以称其为普大东亚系之父并不过分。我们今天可能已很难想象当时在美国人文学界的格局下东西方文化比重之悬殊。虽然牟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史家,但他对中国传统的了解向来是采取文史不分家的态度。也正由于此,他和当时强调科学化的正统西洋史学取径不同。比如与牟先生同时在普大任教而执西洋史牛耳的大师史东(Lawrence Stone)虽然对牟先生很尊敬,但对人提到牟先生时总称他为 expert in Chinese literature,而不称其为 historian。因为在史东看来,像诗人高青丘这样的课题仅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算不得是真正严肃的史学题目。这种区分在当今西方人文界已不再具有说服力了,但这一词之差却恰恰体现出在当时的环境下
...
内容简介:
如果说中国文化是一座宏大的宫殿,那先秦思想就是这座宫殿的基础。 
该书是美国流传已久的一本介绍中国早期思想的推荐阅读书,以流畅明晰的笔法、高超的见识和深厚的文化比较的功力,对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的思想和代表人物进行了简明精妙的介绍。同时又以宏观的话题,如宇宙论、世界观、知识论、政治哲学、人性论等贯穿在对这几大学派的的介绍和分析中,既高屋建瓴,又曲尽其妙,是大家小书的典范。
目录:
花前又见燕归迟(序一)陆扬
融入其中,方能观乎其外(序二)张祥龙
自序
导论走向真正的世界史
第一章历史的开端——寻找『中国』
何为『中国性』环境决定论视角下的中国特质
崇尚农业的价值崇尚文字和书写传统
商朝最早最明确地体现了中国特质:青铜,甲骨文,农业
周朝由巫鬼崇拜转向礼乐制度商与周奠定中国文化的基石
第二章世界观的开始——没有创世与造物主
《易经》与中国人的心智
有机的世界观
中国式宇宙观的社会效果
泛神论非制度性的宗教恶与罪的非本质性
威权在父在君不在神和谐的尘世两种时间观
第三章先秦儒家——百代正脉
儒的传统与起源
孔子儒士合一三项创造实践家而非理论家
务实的宗教观学说的主要范畴重伦理轻法律的政治学
孟子性善论民本的政治学神秘主义
荀子性恶论礼乐制欲的文化哲学自然主义
第四章先秦道家——高蹈的支流
与儒家的主流-别脉模式
老子是谁
高深莫测的《道德经》
庄子养生之辨对文明的批判超越差异与道合一
第五章墨家——哲人、军人、教徒
出于儒而批儒崇尚粗俭天志与自然追求功利的社会哲学
反常情的兼爱很好的知识论
第六章何为真知——墨名道儒的论战
墨家的知识论
惠施与公孙龙的诡辩术
庄子善辩而不好辩
荀子对儒家名实论的总结
中国知识论的意义重内容轻形式的逻辑强烈的现实伦理指向
第七章帝国的缔造——法家的成与败
法家的肇始秦在中国历史上的合法性之争去道德化的国家主义
管仲、商鞅、韩非、李斯追求『有效』的政治哲学
法家的实行英雄与暴君中国是帝国吗
参考文献
年表
索引
译后记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