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羡林谈翻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季羡林谈翻译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4.3 5.5折 26 全新

库存2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季羡林 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ISBN9787515405551

出版时间201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158页

字数139千字

定价26元

货号SC:9787515405551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根廷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季先生是中国有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

主编推荐:
2006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出版后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季羡林先生将此书送给总理。总理高度评价此书。
2006年,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周五一在三零一医院拜见季羡林先生。季先生看到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亲自在书中题词,并高兴地说:“没想到我老了竟然还成了畅销书的作者了。”
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智慧和学问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当代中国出版社隆重推出“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双色印刷,精编精选,典藏优选。

内容简介:
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摘要: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在颇有一些人喜欢谈论“中国之最”。实事求 是地说,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最”是极多极多的 。几大发明和几大奇迹,不必说了。即在九百多万平 方公里的锦绣山河中,在人民日常生活的饮食中,“ 最”也到处可见。
    然而,有一个“最”却被人们接近忽略了,这就 是翻译。
    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 量来看,以及从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 界之“最”。这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而是接近正 确的。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中国先秦时代已有翻译活动 。这是很自然的。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 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 多的国家或民族问,翻译都是必要的。否则思想就无 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
    至迟到了东汉初年,印度佛教就传人中国。在此 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僧人和印度僧人,以及中亚某 些古代民族的僧人,翻译了大量的佛典,有时个人单 独进行,有时采用合作的方式。专就一个宗教来说, 称之为“最”,它是当之无愧的。从明清之际开始, 中间经过了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1919年开始的五四 运动,一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其中间 有外国人)又翻译了其量极大的西方书籍,其中也有 少量东方书籍。各种学科几乎都有。佛典翻译以及其 他典籍的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没有这些翻译,你能够想象今天中国文化和 中国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吗? 这些话几乎都已属于老生常谈的范畴,用不着再 细说了。我现在想从一个崭新的、从来没有人提到过 的角度上,来谈一谈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上一些大国中,颇 有一些有识之士,在认真地思考讨论人类文化的演变 和走向问题。英国学者汤因比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他 的大著《历史研究》已被译为汉文。他把世界上过去 所有的文明分为23或26个,说明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 存的。我的想法同这个说法相似。我把文化(文明) 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 逝。具体的例子请参看汤因比的著作。我在这里声明 一句:他的例子我并不接近赞同。
    汤因比把整个中华文化(他称之为“文明”)分 为几个。这意见我认为有点牵强、机械。我觉得,不 能把中华文化分成几个,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既然主 张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是一个发展过程,为什么 中华文化竞能成为例外呢?为什么中华文化竞能延续 不断地一直存在到今天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提到了 点子上。我
...
目录:
翻译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谈翻译
再谈翻译
翻译的危机
汉语与外语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
新世纪应用语言学的几个问题
佛教梵语研究
文化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重新认识西方汉学家的作用
cini问题——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
再谈cini问题
《罗摩衍那》译后记
《沙恭达罗》译本序
推荐黄宝生汉译《摩诃婆罗多》
《南亚丛书》序
对于编修中国翻译史的一点意见
研究语言要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
中外文论门外絮语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外来词
中外两种竹枝词
漫谈古书今译
我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
在印度文学院授予名誉院士学衔仪式上的演说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