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拔弩张的盟友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剑拔弩张的盟友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中美军事合作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75.91 5.5折 138 全新

库存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齐锡生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66850

出版时间2020-0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708页

字数726千字

定价138元

货号SC:9787520166850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齐锡生,芝加哥大学博士,主修国际关系和政治学,1967~1992年任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1992~2002年参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建校工作,研究兴趣包括中国近代以来的内政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和军备战略问题,作品《中国的军阀政治》《从舞台边缘走向中央:美国在中国抗战初期外交视野中的转变(1937~1941)》影响甚巨。年轻时业余爱好包括做木工、修房子、修汽车、爬山、射击等,老来希望能够学会弹钢琴和说西班牙语,目前仍在做学生。
主编推荐:
本书为了解太平洋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推荐阅读之作。

这既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也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
内容简介:
太平洋战争爆发及中美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不但使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和西方强国形成实质性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而且在抗日战争的最后四年中,帮助中国从一个在生死边缘挣扎的半殖民地国家跃升为世界四强之一。这个变化如何产生?其过程有怎样的特色?中美两国处理同盟关系的基本态度有哪些不同?二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对于同盟关系的效率产生何种影响?本书作者针对上述重要问题,以大量原始资料为依据,全面检验过去历史论著的客观性,进而提出与既有研究成果迥然不同的叙述、分析和诠释。
摘要:
        第一章太平洋战争爆发及中国的反应
    一  日本袭击珍珠港消息传到中国
    长期以来,讨论战时中美同盟关系的大都著作对美日开战初期的情形着墨不多。原因是,许多作者认为中美之间真正重要的军事合作关系要到稍晚才开始。其实这个看法并不正确,因为两国同盟关系在最初几周里已为此后的发展定了调,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变得积重难返。因此,对开战最初期的了解,将大有助于我们掌握之后中美关系的性质和所遭遇困难的复杂性。
    本章的重点是讨论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五个问题:一是蒋介石个人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反应及国民政府对参加同盟国的考虑,二是中国对建立同盟关系的努力和盟国的响应,三是中国对盟国歧视待遇的不满,四是中英交恶的导因和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五是中美早期关系的两大要素——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通过这些讨论,本章希望能够让读者在此后的各章中,把中美军事合作关系的复杂性了解得更为透彻。
    (一)蒋介石个人的反应
    蒋介石听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的态度如何?
    在一般情况下,这个问题本无太多历史意义。但由于西方著作多年来流传着一种说法,因此本章仍须对此问题重新检讨。半个世纪以来,不少西方人士认为,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必然使蒋介石大喜若狂。依照他们的推理,在事件爆发之前,蒋介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早已丧失战斗意志,因此美日开战一直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解脱。当它终于到来时,蒋介石自是难以抑制其内心的喜悦。这个说法的含义非常明确:珍珠港事件爆发给美国带来灾难,但它让蒋介石的军队从此以后无须认真作战,可以静待盟国把胜利果实双手奉上。一旦某些美国政府官员也接受了这个看法,他们便能更容易地对此后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做出言之成理的解释,同时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对中国政府反感和怀疑的先人为主的印象。
    美国人关心其他国家和民众如何对待他们的灾难,这本是极为正常的现象。因为他们可以从这些国家的反应中分辨出敌人和朋友。在美国新结交的盟国之中,苏联领袖斯大林个人当时的态度不甚清楚,倒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坦然承认,珍珠港事件让他舒了一口气,甚至感到欣慰。①
    有趣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似乎并不在意斯大林或丘吉尔的反应,反而对中国的态度异常关注。早在日本尚未发动攻击之前,他已经主动向胡适大使提出警告,万一美日战争爆发,他希望中国领导人及民众能够自我克制,避免公然庆祝。②
    但是笔者在仔细阅读了中国公私各方面资料之后,并不能找到任何迹象足以支持罗斯福的担忧。这些资料显示,中国领导人似乎接近没有想到美日之间会突然爆发战争。相反地,他们真正不断期盼的是苏联与日本之间能够发生大战。事实上,中国领导人并不曾仔细推想过,美日战争对中国前途到底会有何种影响。因此,罗斯福的这种顾虑与其说是基于对中国的了解,不如说是基于对中国的偏见。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中,蒋介石其实已经逐渐理解到,美国法律和政治局势对罗斯福的外交政策重重,因此他并没有说服罗斯福对日作战的念头。相反地,他甚至建议罗斯福应该尽量避免与日本发生武装冲突。
    P8-9
目录:
作者的话

写作凡例

前言 珍珠港事件前中国之缩影

一中国外交处境

二国内情况

三蒋介石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真相与幻象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及中国的反应

一日本袭击珍珠港消息传到中国

二蒋介石早期对于建立同盟关系的乐观和努力

三同盟关系的第一株毒草:对中国的排斥

四中英摩擦不断升级

五中国决心亲美

第二章 派一位美国将军到中国战场

一蒋介石邀请美国派军官担任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长

二美国最初的反应:庄穆将军的遴选过程

三中美对派华军官职务内涵的谈判

四史迪威获得新任命

五史迪威对中国的态度

六史迪威赴华履新

第三章 第一次缅甸战役:1942年1~4月

一第一次缅甸战役在中美同盟关系中的重要性

二珍珠港事件前有关缅甸防务的计划

三珍珠港事件后盟军在缅甸的合作

四战役的初期:1942年1~2月

五战役全面展开:1942年3月

六1942年4月:战局大变

第四章 第一次缅甸战役:1942年5~6月

一同盟国战线总崩溃:1942年5月

二中美双方对缅甸战役最初评估的差异

三中国愤怒的升级

四中美两国对于缅甸战役不同的期望

五缅甸战役对中国的影响

第五章 中美关系危机迭起:1942年6~7月

一中国不断高涨的怨愤

二中国对美国军火和飞机供应指望的落空

三美国飞机的移防

四“三项要求”:一个经过加工处理的“危机”

五一个新危机:史迪威名目繁多的职权...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