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京十五日(全2册)
  • 两京十五日(全2册)
  • 两京十五日(全2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两京十五日(全2册)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57.24 5.3折 108 全新

库存304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马伯庸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96715

出版时间2020-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页数578页

字数691千字

定价108元

货号SC:9787540496715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马伯庸,作家。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被评为沿袭“‘五四’以来历史文学创作的谱系”,致力于对“历史可能性小说”的探索。代表作《古董局中局》入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年度好书文学类十大好书。代表作:《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风起陇西》《草原动物园》《七侯笔录》《龙与地下铁》《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三国配角演义》。
主编推荐:
大明洪熙元年五月,一场横跨两京的惊天剧变,令太子朱瞻基踏上了疯狂的极速之旅。他必须在十五天内跑完两千两百余里路,从南京赶至北京去拯救自己,拯救大明。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他别无选择…… 1.马伯庸2020年全新长篇历史小说,继《长安十二时辰》后又一个备受影视圈追捧的项目。 2.“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明史》一句40字的记录变成一个40余万字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和史实多有据可查,马伯庸读史解史的功力堪比“文字考古”。 3.兼具悬疑推理特征的历史小说,本书明线是太子朱瞻基沿大运河还朝,暗线是女医师苏荆溪复仇。以明朝初期热门话题迁都、漕运、靖难等为故事背景,用小人物的故事和小团队的经历串起了大明王朝的社会生态,为什么天子守国门,为什么漕运如此重要。 4.“面对命运,没人能置身事外”,在历史故事中看小人物如何掌控自己的命运。 5.全两册大护封包装,附赠长达一米的“宣德两京行迹坤舆图”。
内容简介:
《两京十五日》是马伯庸创作的一本长篇历史小说。

本书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史书中的寥寥几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匆匆数句记载,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

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太子这一场沿着大运河的极速奔跑,跑出了皇权与民意的博弈,跑出了宫闱与官场的心机搏杀,跑出了纠葛数十年的复杂恩怨,也跑出了从崇高到卑贱的幽微人心。

这是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的心灵之旅,一幅描绘明代大运河沿岸风情的鲜活画卷。

摘要:
        曜曜……曜曜……
    一只油亮的蟋蟀摆动触须,发出阵阵清脆的虫鸣。这是一只上好的寿星头,赤须墨牙,一望便知是一员骁将。它此时正顺着一段狭长的舷墙的上缘游走,得意扬扬地东张西望。
    这段山形舷墙长约五丈,对蟋蟀来说是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可它不过是一座巨型楼船的船尾右侧部分。整条楼船足足长三十丈,通体漆成黑红二色,底尖上阔,粗桅宽帆,浑似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宝船。
    不过,真正的宝船,在双桅之间只安放一个平层,这条船在同样的位置却拔起一座四层雕栏彩楼。楼顶歇山,楼角飞檐,一层层的鱼鳞亮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种设计比宝船气派得多,只是一旦出海,不出半日便会被大浪晃翻。
    好在这条船此时不在海上,而是正浮于长江水面,头西尾东。区区江波,撼不动这个庞然大物,所以那只小蟋蟀得以安稳地趴在舷墙上缘的突起处,对着浩渺的江面畅声鼓噪。
    突然,一柄金丝小罩网从天而降,牢牢地把它扣在里面。随后,罩网被轻轻抬起一角,受到惊吓的蟋蟀奋力一蹿,跃入早已等候多时的紫砂鼓罐里。
    “哈哈,成了!”
    朱瞻基迅速地把盖子扣紧,用指头拂了拂上头的钱形气孔,笑嘻嘻地从地上爬起来。
    这只蟋蟀名唤“赛子龙”,是他一路上悉心调教的爱将。谁知这“赛子龙”身在曹营心在汉,刚才居然从罐里逃走了。朱瞻基在大船上转悠了半天,这会儿才把它擒回营中。他左手托着鼓罐,右手骈指一点,嘴里念念有词:“传令三军,我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
    戏词后头的拖腔还没哼完,一个身穿云肩贴里的老宦官跌跌撞撞地跑过来,颤声喊道:“千岁爷……千岁爷,别靠在船边上。江面风大,要是一晃悠掉水里头,奴婢万死莫赎呀。”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大伴,你真是没见识。这可是两干料的宝船,区区江水怎么晃得动。”说完他把罐子一举,“你瞧!赛子龙回营了。”
    “好,好,抓回来就好。”老宦官趋步走到他身边,满脸堆笑,“咱们赶紧回彩楼吧。几位东宫师傅都问了几遍啦,催促千岁爷您去准备。”
    朱瞻基一听便大皱眉头,道:“他们急什么?”老宦官劝道:“咱们马上就到南京啦,百官可都在码头候着呢,得早点准备。”他见太子面色渐渐沉下来,赶紧又安抚道:“殿下权且忍忍,等到了南京城里头,想怎么玩都成。”
    朱瞻基望着起伏的江波,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了,道:“到了南京,只怕更没时间逍遥啦。眼下还有几个时辰,你就让我最后再快活一阵吧。”
    他口气可怜,老宦官先是一阵心软,可转念一想,又“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道:“这次咱们来南京,关乎大明社稷,殿下您有皇命在身,可不能这么任性!”朱瞻基苦笑着摇摇头,没再吭声。他知道老宦官说得半点不错,可正因如此,才倍觉郁闷。
    这桩皇命,还得从朱瞻基的爷爷永乐皇帝说起。
    永乐十九年,永乐皇帝把大明京城从金陵迁至北平,从此大明有了两个国都——正都北京及留都南京。三年之后,永乐皇帝驾崩,庙号太宗。太子朱高炽即位,次年改元“洪熙”。
    洪熙皇帝一直想把国都迁回南京,不过兹事体大,始终未有定论。洪熙元
...
目录:
《两京十五日.上册》

《两京十五日.下册》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