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畅素描/于小冬素描教学丛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徐畅素描/于小冬素描教学丛书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11.05 4.6折 24 全新

库存7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徐畅 著

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9320052

出版时间2008-07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纸张胶版纸

定价24元

货号SC:9787539320052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
    徐畅是我在四年前认识的,对他的印象是一脸简单的笑,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健壮,各项体育活动是他每日必须的玩耍,像个大孩子。他单纯的品性和渴求艺道的专注让我特别喜爱。
    他的外公是位有名的归侨建筑学家,喜诗文书法,与徐悲鸿、司徒乔两位大师交往甚笃,如此说来徐畅也算是名门之后了。我曾有幸亲手触摸他家里珍藏的两件宝贝,是他的外公外婆青年时代在南洋时候的两幅素描肖像,正是出自两位大师的手笔,从容简约,传神写魂,真正是大师气象!在我激动的那一刻,不禁对徐畅羡慕不已,童年就被大师的气场笼罩着,对于一个有画画天赋的孩子的成长,这该是优选标准的审美启蒙了吧。
    以老师的角度看,作为学生,徐畅是最理想的。本科时代,他接受了不到位的专业训练,虽然没有给这个好学的孩子打下良好的造型基础,但放任而宽松的四年,使他也不曾受到过多的不良熏染,四年前他的专业水平也像他的人品性格不曾被污染和改变。在我们成为师生的日子里,“学大师”的教学理念已在他的起步阶段深深地埋入心灵,临大师的画,同时实践着“剪影观察,边线叠压”的方法,他的素描像是突然会画了,进步之大是不多见的。徐畅算是我最成功的教学例证。更有运气的是,他考取了孔千老师的研究生。孔老师对素描的深刻见地与开创性的实践,在当代中国是独一无二的。读研究生这两年,徐畅的素描在精神品质上的每一点提升都有孔老师的教化之功。
    徐畅的素描已展露了良好的品质。直截了当的朴素,像建造得很结实的房子,没有华丽的装修,句句实话的诚恳,无玩笑无戏言,不懂油腔滑调。
    这本书的意义不在于证明他从于小冬那里学到了什么,他在我这个导游的提醒之下,找到的那些大师才是真正不朽的。大师的不朽使一个年轻学画者建立了判别优劣的优选标准和最基本的学术自信,大师的启迪、提升素描的画技更提升人格的品性。从这一点看,他学素描的经历和体会对更多的学生们是有启示的,这样一本画集也能够成为交流素描的教室。
    从童年学画起,每一步都像是有幸运的机缘相伴随,单纯的人是有福气的,想必他未来的专业发展会走得更加顺畅无阻。
摘要:
    一、素描学习的点滴体会
    素描写生作为记录真实、表达情感的便捷方式,有天生优势。它材料简单,易于掌握,能很好地保持观察体会的连贯性。随着对素描认识的不断深化,收获的学习体会也渐多。在这里我将与于小冬老师的交流与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1.“画什么是什么”
    儿童画往往是“符号化”的,虽然与视觉真实天差地别,但符号的作用很明确——指代人、动植物、房子……意图明白,关系清楚。后来,我们开始了“正规”的美术训练,学习“焦点透视”、“排线成面”……在整体的比较中去发现并描绘“点、线、面”、“黑、白、灰”所组成的人或物。渐渐地,写生中我们忽略了自己画的是什么,而是一上来就看表象上的形式构成关系。而很多老师点评学生作业时往往会用“灰”、“花”、“碎”这样形容画面纯视觉效果的词来评判画的成败,但越是这样,写生反而越容易出现这些弊病。总是只强调表面,就永远接近不了本质!有些所谓的优秀作品,视觉效果尚可,但决无生命体本身所应具有的成长聚合力。于小冬老师对绘画有深刻的认识,他给我讲画时我感受到的总是自己体会得还不够深入,同时明确了自己前进下去的方向。在不断写生、临摹、专业阅读并向老师请教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画什么是什么”的要义。当认清这一点后,“黑、白、灰”不再是累赘,“三大面五大调子”也不是负担了。我的素描越来越内在,越来越本质,越来越忽视明暗、形式以及任何不得不与绘画相关的东西,越来越关注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的绘画本身。不强调表面问题,表面就不会有问题。摆脱了不必要的束缚,使写生进入了更为主动的状态,画画变得很快乐。
    ……
目录:
单纯自有天佑(序)
一、素描学习的点滴体会
    1.“画什么是什么”
    2.手的发现
    3.技术的运用
    4.手培养出的能力
    5.演变的标准
    6.对于“准确”的理解
    7.“一系列地去画”
    8.从“习作”到“作品”
    9.“投入、主动、看透”
二、素描习作自我解读
三、素描习作比较
    1.学习“看透”的开始
    2.相同题材先后学习阶段的比较
    3.不同状态的比较
    4.不同角度人物肖像的比较
    5.孔千老师讲课前后比较
四、作品赏析
五、回望的脚印
    ——学画琐记
    1.涂鸦岁月
    2.“正规”学习
    3.在天津美院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