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当代戏剧史稿

正版新书 新华官方库房直发 可开电子发票

46.76 5.5折 85 全新

库存29件

江苏南京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董健,胡星亮 主编 著

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

ISBN9787104027324

出版时间2008-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字数680千字

定价85元

货号SC:9787104027324

上书时间2024-05-08

江苏读客文化

四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董健,生于1936年,山东寿光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话剧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文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戏剧历史与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1949年以来第一部由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的专家学者合作写出的中国当代戏剧史专著。全书共分五章,系统论述1 949~20D0年间中国的当代戏剧现象,对具有代表性的剧作家及其创作的剧目、戏剧运动与思潮,以及戏剧舞台艺术等进行总结梳理、分析评述。前三章为大陆“十七年”、 “”、 “新时期”和九十年代的内容,第四章为台湾戏剧,第五章讲香港与澳门戏剧。书稿不仅谈到话剧,也论述了有关戏曲改革和歌剧创作及有关具体剧目的成就与不足。全书尤其注重对中国当代戏剧的现代性的把握与研究,兼有学术性著作和教科书的特点。
摘要:
    第一章  大陆“十七年”戏剧(1949年-1966年)
    第一节  概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无产阶级”(以下简称“”)开始,这十七年清晰地构成新中国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大陆当代戏剧史的第一个时期。简称“十七年”戏剧。
    在20世纪中国大陆戏剧史中,“十七年”是从“现代戏剧”转型为“当代戏剧”的第一个阶段。它逐渐远离“五四”戏剧传统,又在相当程度上承续着1930年代以来的左翼戏剧,尤其是1942年后的延安戏剧。接下来的“”戏剧是“十七年”戏剧的直接发展结果。而在新时期,经过1980年代的思想解放,戏剧又明显回归“五四”传统,重建现代启蒙主义理性。到1990年代,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复杂原因,戏剧在精神萎缩的同时,又暴露出重回“十七年”的倾向。因此,不认识“十七年”戏剧就不能解读当代大陆戏剧。
    (一)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十七年”的戏剧思潮与运动是作为“十七年”文艺思潮与运动的一部分发生和存在的,前者与后者发展进程一致,而又成为后者最鲜明的代表。这个时期的戏剧思潮具有特殊性:它常常因中国共产党所发起的政治运动和在文艺方面发出的指示及行政当局的大力推行,而形成戏剧创作在某些题材上的热点和戏剧评论倾向上的“一边倒”现象。
    影响“十七年”文艺思潮的因素主要有三:第一,是文艺思想。这是指导“十七年”文艺发展的权力话语。第二,是“五四”文艺传统。这种传统不仅通过思想影响、作品流传而存在,而且因为“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作家、艺术家、理论家此时基本健在,担任着文艺部门的领导和实际文艺活动的骨干。这两个因素不和谐统一,也不争锋,后者企图在贯彻前者的框架内保存自己,而前者允许后者有多少生存空间则是一个变数,于是,“收”与“放”就是描述这种关系的恰当词汇,也是实际上被使用的政策用语。第三个因素是国内国际的政治形势,它对文艺政策的“放”与“收”的时机、力度等发生重大作用。
    戏剧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因而成为解读“十七年”戏剧的关键。依据政治影响戏剧的程度与规模,“十七年”戏剧可大致划分为1949至1957年间、1957至1962年间、1962至1966年间三个阶段。
    1949年至1957年上半年为“十七年”戏剧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尽管文艺界批判电影《武训传》、批判胡适思想等也冲击到戏剧,但总体来说,戏剧的发展与建设是富有生机和成就的。戏剧界在这一阶段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建立戏剧体制,确定戏剧方针,和“双百”时期的戏剧探索。
    新中国建立,实现了戏剧界的“大团结”、“大会师”。周恩来在1949年7月于北京召开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后通称“第一次文代会”)上的政治报告中说,这次文艺会师“是从老解放区来的与从新解放
...
目录:
结论
第一章  大陆“十七年”戏剧(1949年-1966年)
  第一节  概述
    (一)戏剧思潮与戏剧运动
    (二)戏剧文学创作
    (三)戏剧舞台艺术
  第二节  老舍及其话剧创作
  第三节  孙芋、何求等的独幕剧
  第四节  冲破教条的“第四种剧本”
    ——杨履方、岳野、海默等
  第五节  田汉及其戏剧创作
  第六节  郭沫若、曹禺等的历史剧
  第七节  陈其通、胡可、沈西蒙等的军旅话剧
  第八节  别具风味的滑稽戏
    ——范哈哈、杨华生、王辉荃、张宇清等
  第九节  陈静、孟超等的戏曲传统剧目改编及整理
  第十节  陈仁鉴及其戏曲创作
  第十一节  徐进、王冬青等的戏曲新编古代戏
  第十二节  戏曲现代戏创作
    (一)杨兰春、文牧等的剧作
    (二)阿甲、翁偶虹的《红灯记》
  第十三节  张敬安、阎肃
...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全新正版 提供发票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